張順之義烈(六韻)
《水滸傳》小說有詞贊張順:萬里長江東到海,內中一個雄夫。面如傅粉體如酥。上山剜虎目,入水拔龍須。七晝波心能暗伏,水晶宮偷得明珠。翻江攪海勇身軀。人將張順比,浪里白跳魚。
張順是《水滸傳》小說里面的重點人物,小說作者對于張順所用筆墨較多,百回本以張順名字和綽號作題的回目就有八個。關于張順的綽號,有的版本寫作“浪里白跳”,有的寫作“浪里白條”。據清人程穆衡所撰《水滸傳注略》解釋,五代及宋凡軍行,前軍之前俱有踏白隊,所以踏伏,候望敵之遠近眾寡?!锻ㄨb》:天復三年,朱全忠遣左踏白指揮使王(木云)攻密州,是其證也。因俗語以踏為跳,故踏白將亦謂之白跳將(謂足踏為跳,今人尚然,如跳大頭,跳獅子之類)。浪里白跳者,言不于陸地為踏白將,而于浪里跳白也。語最新奇,今俗本自不能解,竟改作條,雖亦知條跳同音,而白跳之出處晦焉,且亦不知白條之無解也。
我讀《水滸傳》小說,張橫說張順“水里行一似一根白條”;贊語說張順是“浪里白條魚”。文本的原意如此。程穆衡先生的解釋雖然“語最新奇”,但是難以服眾。
若以“忠”和“義”這兩個字而論,宋江死于“忠”,張順死于“義”。張順之為人,與宋江比較,“忠”的色彩并不突出,他只以義氣為重。張順之死,一為“報答先鋒哥哥許多年好情分”;二為“這一湖好水!便死在這里,也做個快活鬼”。正是重義氣、輕死生的英雄本色!我于2012年到杭州旅游,見涌金門湖中猶有張順塑像,手持魚叉,呈跳躍狀。果然做了“快活鬼”!因有詩焉:
浪里白條待友真,宋江麾下領船軍。
潯陽江里英雄漢,水滸寨中義烈人。
泊里鑿船擒太尉,金山夜赴獲敵音。
活捉奸佞黃蜂刺,智取忠良俊義君。
好水一湖輕赴死,知音一個報終身。
留名千古說張順,西子湖邊祭戰(zhàn)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