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提煉材料的信息,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自選。
人際關系的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石,和諧社會需要健康的人際關系。那如何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呢?有人說需要“微笑”,有人說需要“贊美”,有人說是“共情”,有人說是“傾聽”,有人說應當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則,有人說生活中應多作換位思考。
以換位思考為槳,揚人際和諧之帆
我們來到這世間,總要與人擦肩而過,總離不開由人構成的社會,處理好并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既是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我們活得快樂、從容、幸福的前提條件。如何讓和諧人際這條大船揚帆起航,乘風破浪,在我看來要以換位思考為槳。
社會中人際關系是復雜的,每個人的性格特質(zhì),所處環(huán)境,身負角色都可能影響他對事情的認知與理解,矛盾也就由此顯現(xiàn),對同一事物,站在不同角度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這時,若我們再以自我為主體,不會換位思考,就也許會造成誤會與不快,簡單舉個例子:兔子每天都去釣魚,但總是釣不到魚。到了第三天,魚實在忍不住了,跳出水面對兔子說:“你再拿胡蘿卜當餌我就砍死你?!彪m是個段子,但也能折射出社會中那些只認自我,而不會推己及人之人的愚蠢。我們應當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學會換位思考。
因為沒有為他人著想、換位思考的習慣,人們往往會因小事而產(chǎn)生隔膜或沖突,最近,老師、學生、家長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張,學生頂撞老師,老師掌摑學生,家長暴打老師等怪事層出不窮。本其原因,還是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意識的缺失。學生若能站在老師的角度,感受老師批評自己的良苦用心,頂撞之心自會平靜。老師若能理解學生的自尊和叛逆,不要“出手”而是疏導,師生關系自會和諧。家長若是能體諒老師管教學生的不易,也就不會因老師的幾句責備式批評就大動肝火。換位思考,還人際一股清風,一股清流。
有人的地方,就可能有摩擦,而換位思考便像是一支潤滑劑,潤滑了粗糙,抹平了棱角,讓人際關系更為和諧。地鐵上,靠近欄桿的人不要把整個身子靠上去,讓其他人有個抓處;公園里,把自己制造的垃圾盡數(shù)帶走,給環(huán)衛(wèi)工減輕一點負擔;影院里,起身時彎腰行走;宿舍午休時小聲交談。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卻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只有那些會換位思考,推己及人的人才會有這樣的意識。每個人做一件小事,千萬人就是千萬件和諧之事。無數(shù)和諧的音符,構成一曲和諧的社會主旋律,如此這般,人際何愁不和諧,社會又何愁不安定?
愿,人人拿起換位思考之槳,齊力而劃,哪怕只是微小的一推,和諧人際,和諧社會這艘大船,定能夠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平穩(wěn)前進,乘風破浪,直掛云帆!
【詳解】該題考查學生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的能力。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 E。本次作文為材料作文,寫作前,先通讀材料,整體理解把握材料的內(nèi)容,明白材料蘊含的道理。然后選取合適的角度進行立意構思。本次作文材料提供的是一段關于如何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眾人說法各異。
但提供的建議都有道理。因此寫作時,要圍繞如何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來談,必須著眼于構建人際關系談,而不要直接泛談和諧社會,和諧人際關系是和諧社會的基礎,可以由構建人際和諧談到和諧社會。“構建和諧人際”是核心,是關鍵,是議論的重心。作文不可脫離這個重心。如何構建和諧人際關系,既可用材料中現(xiàn)成的說法,比如,“微笑”,“贊美”,“共情”,“傾聽”。
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談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正確對待自己與別人,秉持信義,待人誠信,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原諒寬容,謙虛低調(diào),尊重別人,將心比心,溝通理解,消除誤會,學會感恩,學習別人,見賢思齊,給予關愛和幫助,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等。其他立意,只要從材料出發(fā),言之有理,亦可??忌鷮懽鲿r,要做到觀點鮮明準確,對材料分析到位準確。要結合社會現(xiàn)狀從不同角度談自己對這個事件這個問題的認識。有什么好的建議或辦法可以提供,避免以后出現(xiàn)類似問題。分析問題,層次要清晰,分析要有邏輯性??捎杀砑袄?,由淺入深,由此及彼談論自己想法。
材料作文的審題:
第一步,讀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點:單則材料要從整體上把握其主旨;多則材料應弄清它們的異同,從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義;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謂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傾向和感情傾向)。
第二步,選擇角度,準確立意主旨單一的材料據(jù)材料立意即可。蘊涵豐富的材料,可從多角度立意,即發(fā)散思維多向立意。一般說來,一則材料至少可從肯定與否定兩個角度審視,“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幾個“人”往往就有幾個審視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幾個“因”往往就有幾個審視角度。一個事件,針對其背景、寫作目的的不同,就產(chǎn)生了幾個不同的審視角度
2
28.閱讀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現(xiàn)在還在中小學念書的孩子,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約有六成還未被發(fā)明?,F(xiàn)在成人們幫孩子準備的工作能力,其對應的工作在這些孩子25歲時可能已經(jīng)消失。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
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別為孩子設計未來
當今社會,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非常迫切,父母對子女期望值過高已成了一種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一位學生連續(xù)兩年沒有考上名牌大學,弄得孩子疲憊不堪,家長非要孩子考上名牌大學!
幾乎每個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和美好的想象。他們期望孩子上最好的學校,什么都比別人好,成為最優(yōu)秀的孩子。
家長聲稱很早就為孩子設計好了未來。為了孩子小學中學送到私立學校。希望孩子將來上最好的高中,為孩子考上北大、清華創(chuàng)造條件。將來到國外留學,讀碩士,讀博士學位。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把孩子成功的希望全部交給大學,各種培訓班、補習班就應運而生,什么英語復習班、數(shù)學補習班......應有盡有。父母不成功者,就寄希望于孩子獲得成功,送孩子去學這,學那并施加壓力,使之不落后于其他孩子。
為了能讓孩子成功,花錢不皺眉頭?;ㄈザ嗌馘X,一點不心疼。過多的學習內(nèi)容占據(jù)了孩子休息的時間,搞得孩子疲憊不堪,反而什么也學不好。
家長認為為孩子設計人生是義不容辭的任務,孩子上哪個學校,畢業(yè)參加工作,結婚找對象等都由家長設計!
上好學、上大學、上好大學,父母對子女期待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期待過高,不顧孩子自身素質(zhì)的實際與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實際,就可能造成失望。
父母盼望孩子成材、盼望孩子出人頭地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在孩子身上寄托著太多的功名期待,將高回報當作教育的終極目的、唯一目標,非要孩子成龍、成鳳、當大官、掙大錢,才說是成功。
多數(shù)父母只會按照自以為是對的思維習慣和方法去教育孩子,他們想把孩子塑造成自己心目中想要的那種形象,這些父母關注的更多的是自己的希望和沒能在自己身上實現(xiàn)的愿望。
家長對孩子所定的目標一定要符合實際,順其自然。孩子做不到的事,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應當盡量少安排他們參加補習和培訓。使很多孩子失去了自己的興趣,做著自己并不想做的事。
對家長而言,教育孩子的過程應該是個不斷調(diào)整家長愿望的過程,對孩子的培養(yǎng)目標也該隨時修正。正如一個人上大學,上不了清華、北大,上其它學校一樣。
無論做工程師還是工人,只要適合自己,人生都會是成功的、幸福的。因此給孩子一片自由飛翔的天空,按照他們的特點個性化發(fā)展,每一個孩子都會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成功的未來。家長要做的,只是在孩子背后默默地支持,而不是逼著孩子走本來不屬于他們的人生道路。
目前青少年適應問題已成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方面。其中家長過高的期望導致孩子產(chǎn)生心理問題。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心理還處于半成熟狀態(tài)。他們的內(nèi)心有著許多困擾,如果家長再對其施加過大的期望,孩子適應不了就很容易造成身心失衡。
父母要改變觀念,改變對子女過高的期望值,要有平和的心態(tài),適當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給孩子減少壓力,不要讓孩子失去最美好快樂的時光。
【詳解】該題考查學生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的能力。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 E。本次作文為任務驅(qū)動型作文,寫作前,先通讀材料,整體理解把握材料的內(nèi)容,明白材料蘊含的道理。然后選取合適的角度進行立意構思。材料說的是“現(xiàn)在還在中小學念書的孩子,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約有六成還未被發(fā)明?,F(xiàn)在成人們幫孩子準備的工作能力,其對應的工作在這些孩子25歲時可能已經(jīng)消失?!?/p>
表明時代在發(fā)展變化,會有很多行業(yè)消失,也會出現(xiàn)很多新行業(yè),未來的行業(yè)和需要的工作能力會與以往不同,有些家長早早為孩子們所準備的工作能力,將來可能根本用不上。當代社會,科技推陳出新,知識的生產(chǎn)與淘汰,以十倍于過往的速度前進;媒體網(wǎng)絡信息爆炸,價值多元而混亂……全世界都在尋找,傳統(tǒng)教育體系該如何教導下一代,面對一個完全無法“準備”的未來。
未來需要怎樣的人才?現(xiàn)代教育面臨的問題是什么?有哪些能力沒必要為孩子準備? 有哪些能力必須從小培養(yǎng)?這些都可以引發(fā)人的思考。因此可以立意,家長不能預設孩子的未來;成人要有見識和前瞻性思維;要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學習能力和應變能力等,其他立意,只要符合材料內(nèi)涵,在材料范圍之內(nèi)即可。
任務驅(qū)動型作文的全稱是敘事體新材料任務驅(qū)動型作文。其實質(zhì)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說“時評類”作文,其本質(zhì)還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礎上,增加了明確的指向性任務,意在增強寫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這種作文題重在考查學生對一事物或社會現(xiàn)象的態(tài)度與看法,思維的深度與廣度,表達的清晰與曉暢。因此,在寫作這類作文時,有些基本的東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備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達到要求;只有具備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任務驅(qū)動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構件組成呢?筆者認為,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個響亮的標題
就是在審題的基礎上,明確立意,選擇寫作的角度,擬定一個有搶眼的題目。這個標題應盡量是從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選取材料中關鍵詞句加以組合而成的簡潔短語或句子。盡力不用態(tài)度而用看法或觀點。能運用約定俗成的詞句加以改造更為上策。能標新立異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態(tài)+觀點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態(tài)+觀點”的形式,以達到“閃亮登場”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但必須是有針對性的。表態(tài)一定要堅決、果斷和明確。觀點的呈現(xiàn),不要拖泥帶水,而要開門見山。
(三)分點分層闡述理由
有了態(tài)度與觀點,沒有理由就站不住腳。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闡述你的理由。闡述一定要具有條理性,就是分點;還要注意內(nèi)容的層次性,如由淺及深,由表及里,有具體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個學生思維的深廣度。
(四)進一步深入闡述
這個步驟一般的同學很難發(fā)揮。到底要怎樣才能深入呢?筆者認為,最基本的辦法就是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有時代意義的解決方法,即解決問題。另外,還可以“橫向拓展”“縱向挖掘”和進行簡易的批駁。尤其是反駁,可以預設反方,然后,進行委婉的勸說,以體現(xiàn)作者思維的周密性,達到任務型作文“文明說理”的要求。
(五)聯(lián)系實際,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慮其現(xiàn)實意義,如果沒有了現(xiàn)實意義,該文章就遜色多了。因此,學生習作也好,考場作文也好,聯(lián)系實際是必需的。但是,這一環(huán)節(jié)不能太婆婆媽媽,應如一部樂曲演奏完畢,戛然而止、曲終人散、回味無窮。
一篇習作具備了上述五個部件構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樣、中規(guī)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備的調(diào)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蔥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