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基層醫(yī)師公社 特約撰稿人:賈林夢 、龐國明 五苓散新用途! 龐國明談古方新用連載(三) 〖處方來源〗 漢·張仲景《傷寒論》。 〖功 能〗 溫陽化氣,利濕行水,和胃止嘔。 〖常規(guī)用途〗 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腫腹脹,嘔逆泄瀉,渴不思飲。在水濕內停膀胱氣化功能減弱時,出現(xiàn)口渴欲飲,入水即吐,小便不利等癥。 〖藥理研究〗 現(xiàn)代藥理實驗研究表明,五苓散具有抗菌、抗病毒、保肝、利尿、抗凝、降糖等作用。 〖臨床新用〗 一、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 用茯苓12克、白術12克、豬苓10克、澤瀉10克、桂枝6克、商陸20克、黨參15克、赤芍15克,每日1劑,水煎2次去渣,取汁約200毫升,每日早晚分服,至胸水消失。治結核性胸膜炎胸腔積液,平均7.8天胸水消[1]。 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用五苓散易為湯劑:葶藶子5~10克、黨參15~30克、麥冬12克、五味子10克、茯苓15~30克、豬苓10克、澤瀉30克、白術12克、車前子30克(包煎)。 氣虛自汗者加黃芪30克;陽虛加川附片10克、桂枝10克;水腫較重加郁李仁30克。 下腹腫脹加菖蒲15~30克;陰虛水腫去白術,加女貞子15~30克、白茅根30克、西瓜皮30克。 下焦?jié)駸嵴呒涌鄥?2克;血瘀者加丹參15~30克、桃仁10克、赤芍15克、紅花10克;血虛加當歸15克,熟地15克、阿膠10克(烊化)。 合并感染者加銀花30克、連翹15克、板藍根30克、半枝蓮30克、黃芩15克。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 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28例,一般服藥3~7劑即見效,連服2~3周即可控制心衰。本組28例中顯效12例,好轉11例,無效和死亡各1例??傆行蕿?2%[2]。 三、急性腎炎: 用五苓散易湯劑(茯苓10克、豬苓10克、澤瀉15克、白術10克、桂枝6克),并隨證加減。表熱加銀花、連翹;表寒加荊芥、防風;肝陽上亢頭痛加鉤藤、夏枯草;胃氣上逆嘔吐者加半夏、黃連;脾腎兩虛腫甚加車前子、益母草;蛋白尿不消加生黃芪、麥冬。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治療急性腎炎38例,結果治愈36例,有效2例[3]。 四、突發(fā)性耳聾: 適用于濕濁上蒙清竅之患者,以五苓散加味:茯苓皮30克,豬苓30克、桂枝10克,白術15克,柴胡15克,青皮10克,路路通30克。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服10余劑,耳聾耳鳴消失[4]。 五、濕疹: 適用于濕盛之患者方用五苓散加減:澤瀉18克、豬苓15克、茯苓、地膚皮、白鮮皮、滑石各20克,白術、蟬衣、檳榔各10克,甘草6克,每日1劑,水煎服。日兩次,連服14劑痊愈[5]。 參考文獻 1.孫盛洪,等.上海中醫(yī)藥,2013,(11):19. 2.邢月明.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3(3):158. 3.易安.四川中醫(yī),2015,(9):19. 4.劉治香.山東中醫(yī)雜志,2016,25(3):210~211. 5.古風交,等.陜西中醫(yī),2016:27(1):105.
本文為原創(chuàng),如需轉載請后臺回復“轉載”,未經授權轉載將舉報維權。我是小編靈犀,歡迎加我微信:saibailan_snow。企業(yè)商務合作:13810647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