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是我國的國粹,擁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在目前,中藥也成為了一些慢性病患者的首選。然而,生活中依然存在著濫用中藥的現(xiàn)象,尤其一些“偏方”“秘方”小廣告隨處都可見,而根據(jù)臨床醫(yī)學(xué)統(tǒng)計,由于中草藥引發(fā)的肝損害已占藥源性肝病的百分之32.6,可見,中藥傷肝已經(jīng)越來越常見。那么日常生活中,到底有哪些藥物是傷肝的呢?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一下。
1、艾葉
艾葉具有止血、祛寒、止癢等作用,很多女性在月事期間會有痛經(jīng)等現(xiàn)象,所以會用艾葉泡茶飲用從而達到減緩?fù)唇?jīng)的作用。但是艾葉不能長期使用,因為艾葉服用過多會直接對肝臟這些器官造成肝硬化等副作用,因此盡量要少用。
2、蒼耳子
蒼耳子可能多數(shù)人沒有聽說過,但其實它也是中藥的一種,對感冒鼻炎等有很大的療效,但其實蒼耳子具有一定的毒性,尤其是新鮮的蒼耳子,食用量一旦超過10g,便會出現(xiàn)一定的中毒現(xiàn)象,例如暴躁、嗜睡、口渴、尿少、昏迷等,中毒嚴重者會到達肝臟,引起氮質(zhì)血癥的,使肝臟充血,脂肪變性,肝功能急劇損害。
3、何首烏
何首烏又被稱為多花蓼、紫烏藤、夜交藤。何首烏本身是具有安神、養(yǎng)血、活絡(luò),解毒的作用的。但近年來,何首烏傷肝的新聞屢見不鮮,而國家食藥部門網(wǎng)站也早就公布了何首烏的肝毒性,毒性成分同樣為:蒽醌類,如大黃素、大黃酚、大黃酸、大黃素甲醚等。
4、白果
白果又被稱作鴨腳子、靈眼、佛指柑,銀杏、公孫樹子,具有治療哮喘、肺結(jié)核等功效。但白果里含有一定的氰苷、銀杏酸等有毒成分,服用過量之后,會出現(xiàn)嘔吐腹瀉、呼吸困難、意識喪失、昏迷甚至?xí)Ω闻K造成損失、出現(xiàn)肝衰竭。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白果使用上盡量先用溫水浸泡,再拿去烹煮。
雖然某些中藥會傷肝,但是我們也不能將責(zé)任全度推卸到藥材身上,畢竟是藥三分毒,但只要我們處理上更加注意、更加嚴謹,這一情況還是可以盡可能避免的。
1、對癥下藥
中醫(yī)的內(nèi)容包含范圍很廣,被推廣至今,因此有很多人認為多服用中藥是對身體有好處的。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盲目使用中藥是會對身體產(chǎn)生一些副作用。所以,中藥再好也不能隨便食用,要講究對癥下藥,什么樣的病對應(yīng)什么樣的中藥。
2、適量
前面也提過,“是藥三分毒”,所以對于中藥的使用,適量即可。比如說食用完中藥后起了效果,這個時候就不用繼續(xù)食用了,否則繼續(xù)使用的話,很容易出現(xiàn)副作用。也不要認為中藥就全部是對身體有好處的,畢竟副作用的影響一旦累積下來,對身體會造成很大的負擔(dān)。
3、煎中藥的方法
中藥的煎制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一般使用干凈的砂鍋,將中藥連同浸泡的水一起倒入,小火熬制,開了之后將藥水倒出,藥渣加入水繼續(xù)熬。第三次跟第二次的方法是一樣的,最后將這三次煎制的藥水混在一起,按時服用就可以了。
其實中藥對于我們來說,沒有完全的好處,但是也不全是壞處,中藥的首要作用就是治病,副作用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的。我們不能一味認為中藥對我們都是好處 ,畢竟“是藥三分毒”的說法也不是空口無憑。但是也不能只看到中藥有害的那一面,揚長避短才是最重要的。
參考資料:
孫彬錄,《中藥也傷肝》,肝博士,201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