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已經(jīng)有一個兒子了。為了讓兒子不寂寞,父母偷偷生了第二個孩子。按理說父母應該很知足和高興,但這個家庭更喜歡男孩而不是女孩。
原因1:不喜歡女孩子,只是想多一個陪伴
如果家里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這個女孩一定會得到父母更多的愛。然而,作為家里唯一的女孩,她是一個額外的孩子,從出生起就被秘密地寄養(yǎng)在農(nóng)村,我從小就沒有得到父母太多的愛。在外面住了很多年,我終于有機會回到父母身邊,但家里人似乎不喜歡這個獨生女。
在父母眼里,這個女兒很調(diào)皮,經(jīng)常鬧事,拒絕管教,學習也不努力。她和她勤勞懂事的兒子大不相同。難怪我在農(nóng)村長大的時候,身邊的那些親戚每天都忙于農(nóng)活,沒有時間照顧和管教孩子,所以很難避免狂野。
原因2:喜歡男孩子,重男輕女
當我真正回到父母身邊的時候,我的性格已經(jīng)形成了。從小缺乏父母管教,當然會和從小就有父母管教的哥哥大不相同。在哥哥眼里,無非是一個沒有多少親情的姐姐,只會讓父母永遠憤怒和悲傷。如果哥哥受了妹妹的苦,他還會這么想嗎?
家里最好的東西總是屬于哥哥和母親的。她們也是女性,但小女兒不合格。我記得有一次我在家買了一只烤雞。我父親給了我兩個雞腿給我弟弟和媽媽。我女兒最多只給了我一個雞爪和一個雞翅??傊u腿只能由哥哥和媽媽吃(想想我們家現(xiàn)在的情況,好事可能是女兒,女兒是掌上明珠,所以我們應該更看好)。甚至早餐的面包也只能由她哥哥吃。她只能吃饅頭。哥哥能得到更多的愛,除了重男輕女的原因,家人經(jīng)常解釋是因為哥哥身體不好。
從很小的時候,女兒就學會了做飯,家里的飯菜經(jīng)常是女兒做的,還要打掃房子和洗衣服。也許家長認為,學習不好,唯一能發(fā)揮最大作用的,就是讓她做飯、洗衣服、打掃房間。
這些年來,我女兒一直在想,如果她是個男孩,她的家人會喜歡她。父母對她越不一樣,她就越討厭當女兒。在她眼里,爸爸媽媽和哥哥可以看作是一個家庭,而她是這個家庭多余的存在。她說她生她是為了讓兒子不寂寞。然而,她在別人家里長大,根本沒有起到陪伴的作用。
原因3:家庭環(huán)境,童年沒有快樂
她的童年沒有什么快樂,因為家里人一點也不喜歡她。最后,連她都恨自己是個女孩:“如果我能成為一個男孩,那該多好啊?!?/p>
后來長大,到了戀愛的年齡,她發(fā)現(xiàn)自己對異性一點興趣都沒有。她以為她只是不想擁有愛;她的性格越來越男性化。她認為這只是因為她太早就獨立了;我只喜歡中性的穿衣風格。我覺得穿成這樣很酷。
最后,她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是一個女人的外表,一個男人的性格,和她喜歡的是同性。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當他們變成這樣,這與他們的家庭無關(guān)。我只能說,如果人們能像某些生物一樣在出生時就離開父母,不需要父母的支持,那么,如果他們以后成為什么人,那就與他們的家庭無關(guān)了。然而,從出生到獨立,一個人需要由父母撫養(yǎng),直到他或她至少18歲。
父母的行為會對孩子產(chǎn)生影響,家庭對人們心理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畢竟,除了上學和上班,我們其余的時間都在家和家人在一起。所以不管孩子們變成什么樣子,我們都應該真情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