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橫波(公元1619年~公元1664年),原名顧媚,又名眉,字眉生,別字后生,號橫波,人稱“橫波夫人”,應天府上元縣(今江蘇省南京市)人。擅音律,工詩善畫,尤長畫蘭,能出己意,所畫叢蘭筆墨飄灑秀逸?;楹蟾拿焐瞥?。
顧橫波工詩善畫,著有《海月樓夜坐》、《花深深·閨坐》、《虞美人·答遠山夫人寄夢》、《千秋歲·送遠山夫人南歸》等詩詞。所繪山水天然秀絕,尤其善畫蘭花。時人謂之有馬湘蘭之風,馬湘蘭也是“秦淮八艷”之一,時代早于其他七人,所繪蘭花被當時許多名家競相收藏。十七歲時畫的《蘭花圖》現(xiàn)在被收藏于故宮博物院中,供后人欣賞。
在明清兩朝交替之際,于秦淮河畔,有這樣一群女子,在當時那個時代,綻放出了屬于她們的光芒,她們就是“秦淮八艷”。秦淮八艷最先見于余懷的《板橋雜記》分別寫了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陳圓圓而稱為秦淮八艷。
秦淮河畔,是一個脂粉溫柔鄉(xiāng),是名士才子解放自我,肆意放縱的地方。自古就有這樣的一句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說的雖然是歌姬舞女不知道國之將破的悲哀,諷刺的也是那些沉浸于燈紅酒綠的世人。明末清初,國家動蕩不堪,人民生活困苦,文人士子在感嘆生不逢時,不受朝廷重用,憂心國家將破的時候,全在秦淮河畔尋找或精神或身體上的慰藉。“秦淮八艷”是當時秦淮艷名遠揚的女子,是秦淮河畔,色藝雙全,才情無雙的江南名妓。她們?nèi)菝叉?,才情極高,最重要的是能給許多文人雅士精神上的慰藉,因此很受時人追捧。
顧橫波從小就賣身于青樓中,小小年紀就已經(jīng)能看出未來的絕代風華,因此鴇母極為看重她,將她視為未來的搖錢樹來栽培。在鴇母的安排下,顧橫波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事事都要學習。在這樣的重金栽培之下,自然不會讓人失望。顧橫波相貌漂亮,一雙似情非情含情目,勾的士子文人甘愿為其所使。而她一首詩詞書畫,也極為出眾,成為名流競相品味追捧的對象。
雖然身在青樓,但是像所有煙花女子一樣,顧橫波也想為自己找一個好歸宿。這樣就遇到了一個叫劉芳的公子,據(jù)說劉芳是南京城名門之后,有顯赫的家世與背景,他傾慕顧橫波的氣韻和才華,顧橫波也好像對他情有獨鐘。兩人你儂我儂,相戀了三年,顧橫波早就過了出嫁的年齡,所以她多次暗示劉芳,希望劉芳能娶她回家。但是劉芳卻顧左右而言他,始終沒有回應顧橫波。
以顧橫波的閱歷,她當然知道劉芳顧慮什么,一個青樓女子想要嫁入名門,來自男方家庭的阻力當然是最大的。劉芳性格懦弱,不敢和家里人對抗,但是又不想離開顧橫波,所以結(jié)婚的事一拖再拖。女人有多少個三年的青春可以浪費呢?顧橫波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她對于劉芳已經(jīng)失去了信心,而此時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出現(xiàn)了。
那一年,顧橫波二十歲,龔鼎孳二十四歲。龔鼎孳在省親返京途中路過南京,都說六朝金粉地,自然要去見識一下。這一見,就被眉樓里的顧橫波一箭射中了心臟,傾慕不已啊。顧橫波見來客氣度儒雅,談吐不俗,也是頗有好感。交往間,顧橫波也被這位溫文儒雅,學識極高,談吐不凡的客人吸引。一來一往間,竟是情愫漸生。此后談詩論畫,恩愛纏綿,及至后來,擺酒作宴,將顧橫波迎回了家。當顧橫波嫁給龔鼎孳之后,劉芳郁郁在心,最后病逝。
龔鼎孳,合肥人。明末清初詩人,少年早慧,十二、三歲時即能做八股文,亦擅長詩賦古文,與吳偉業(yè)、錢謙益并稱為“江左三大家”。崇禎七年考取進士。對于一個國家來說龔鼎孳不是一個好臣子,因為他三次易主。說好聽一點是“識時務者為俊杰”,說難聽一點就是貪生怕死沒有氣節(jié)。
明思宗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下京城,龔鼎孳帶著顧橫波投井,最后被人救了上來,因為他們投的是一口枯井。龔鼎孳原本就沒有尋死之心,而是投井避難。從井里面出來后,龔鼎孳投降了李自成,接受直指使之職,巡視北城。不久,大順政權(quán)失敗,龔鼎孳又投降了清朝。投降之后,有人罵他是“明朝罪人,流賊御史”,但是龔鼎孳并不在乎,每天和顧橫波風花雪月。
《心史叢刊·橫波夫人考》中有一則軼事說:龔鼎孳之所以投降李自成,接受直指使的職位,就是因為他"生平以橫波為性命,其不死委之小妾"。變節(jié),究竟是自己不想死,還是為了小妾不想死,也只有龔鼎孳自己知道了。
鼎孳降清后,做到了禮部尚書。清帝為了表彰,要賜他的夫人一品誥命。龔鼎孳有原配夫人董氏,因為董氏曾經(jīng)接受過明朝皇帝的賜封,所以直接把機會讓給了側(cè)室顧橫波。顧橫波也堂而皇之地接受誥命,封為“一品夫人”,也因為“一品夫人”的稱號,顧橫波在“秦淮八艷”中的地位是最高的。
康熙三年冬,顧橫波一病不起,病卒于北京鐵獅子胡同,龔鼎孳在北京長俸寺建妙香閣紀念。
顧橫波這種我行我素,毫不在乎世人眼光的作風,恐怕是她后來能與江左才子龔鼎孳緣定三生、比翼齊飛的重要原因,然而,她的備受爭議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這種個性招致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