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边@是中國周代《詩經·小雅·鹿鳴》 中的一段話,中國人喜歡鹿,古已有之。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鹿是一種仙獸,“鹿”與祿字諧音,寓意高官厚祿。
中國歷朝歷代的皇帝、貴族都很喜歡鹿。古人圍獵時獵到鹿也都是幸運的象征,甚至將其演化為政權的象征,逐鹿中原這個詞被沿用上千年。對鹿的癖好一直持續(xù)到明清。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就非常喜歡鹿,曾經在馬皇后的陵園內飼養(yǎng)千頭“長生鹿”,此舉即寄托了對結發(fā)妻子的思念,也有借鹿的吉祥寓意,祈求大明朝帝業(yè)永興的意義。
明孝陵(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合葬陵墓)
清代皇帝很重視圍獵,利用圍獵來培養(yǎng)勇武的氣質,而圍獵對象之一就是鹿,熱河木蘭圍場就養(yǎng)有很多鹿。每年秋天,皇帝都要去圍獵,在大清朝還有個規(guī)矩,凡是皇帝親手最先射得的鹿,必須用驛馬專送到北京,供奉到奉先殿的祖宗案前。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弘歷一發(fā)雙鹿圖像軸》
清代人也喜歡吃鹿肉,在《紅樓夢》中寶玉和眾姐妹就在一起吃過烤鹿肉,那個“愛哥哥”的史湘云還和寶玉還曾一起密謀生吃鹿肉……。
清代對于三品以上的官員,無論京官還是地方官,每年臘月,皇帝都要差人賞賜鹿肉,專人“快遞”送達,十分鄭重,這也算是清代皇帝對于國家高級干部的一種特殊慰問吧。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弘歷擊鹿圖像軸》
前文說過清代皇帝很重視圍獵,世代相承。若獵獲鹿角,皇帝就會用鹿角制成椅子。乾隆皇帝更是每年都制作一把。按理說應當會留下很多鹿角椅子,但由于歷經磨難,現在故宮中僅存三把,為稀世國寶。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鹿角椅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鹿角椅
萬物有靈,古人其實也有環(huán)保意識和人道主義的精神,例如在鳥獸哺育期會盡量不去獵殺、打擾那些野生動物。但今日有時卻反倒不如古人,真是令人嘆息,時至今日,鹿這種可愛的小動物已經不是我們必需的食物了,人們對于它更多的是一種觀賞和喜愛。但愿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總會有那么一天,人類真的能和地球上其他生靈和諧相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