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底,河南省淅川縣發(fā)生重大盜墓案。公安機關及時破獲此案,收繳部分被盜文物,后將這批器物移交淅川博物館。這批器物被盜于淅川縣倉房鎮(zhèn)沿江村陳家溝口北玉山嶺的一座楚墓,共30余件。現(xiàn)將部分重要器物介紹如下:
圖1 銅鑊鼎
銅鑊(huò)鼎,通高43.6、 口徑45.7 厘米。三蹄足,腹部有兩個對稱的小環(huán)鈕,頸腹間飾一周凸弦紋帶。足上部有突起的扉棱,兩邊為浮雕龍組成的獸面(圖1)。
圖2 銅環(huán)鈕鼎
圖3 銅環(huán)鈕鼎
銅環(huán)鈕鼎2件。通高30 、口徑24.5 厘米(圖 2);通高 30.3、口徑24.5 厘米(圖3)。大小形制基本相同,有蓋,蓋圓弧形、附耳外侈、鼓腹、圜底、三蹄足較高、蓋面有兩道凸弦紋,外弦紋上置3個環(huán)鈕,蓋中心有鼻鈕銜環(huán),腹部飾一道凸弦紋,足根部飾獸面紋。
圖4 銅獸鈕鼎
銅獸鈕鼎,通高36.8、口徑 29.3 厘米。有蓋,蓋圓弧形、附耳外侈、鼓腹、小平底、三蹄足較高、蓋面有兩道凸弦紋。外弦上置3個昂首臥獸狀鈕,蓋中心有鼻鈕銜環(huán),腹部飾一道凸弦紋,足根部飾獸面紋(圖4)。
圖5 銅壺
銅壺,高27.6、口徑9.5厘米。有蓋,蓋頂隆起,蓋上有3個鳥喙狀鈕,蓋面飾卷云紋,肩部有兩個對稱的鋪獸銜環(huán),頸部及腹部均飾三道凹弦紋(圖5)。
圖6 銅壺2件
銅壺2件,高33.2、口徑10厘米。形制、大小相同。有蓋,蓋頂隆起,蓋上有4個對稱的鳥喙狀鈕。肩部有兩個對稱的鋪獸銜環(huán);平底、高圈足、通體素面(圖6)。
圖7 銅盉
銅盉,通高31.5、口徑11.5厘米。圓弧蓋、鼓腹、圜底、三蹄足,蓋頂部有環(huán)鈕,并有鏈條與提梁相連。提梁為棱形圓折,流作獸首形,腹中部飾一道凸弦紋,蹄足瘦長作六棱形,上部飾獸面紋(圖7)。
圖8 銅鑒
銅鑒,通高22.5、口徑40、底徑27.5厘米。頸腹之間有兩個對稱的獸面形耳,耳內套一圓環(huán),下腹部內收,平底。頸部飾蟠螭紋,上腹部飾有一周凸弦紋,凸弦紋上飾三角云紋,下飾一周凸弦紋及一周帶狀蟠螭紋(圖8)。
圖9 銅盒
銅盒,高22、口徑29厘米。子母口承蓋,圓弧形蓋,蓋上有3個龍形環(huán)鈕,口沿兩側各置一圓環(huán)形鈕,器身素面無紋(圖9)。
銅箕,長22、口寬24.4厘米。箕形、口敞平、平底,兩邊略外侈、尾部較深,弧形壁,口壁外側有一環(huán)形鈕,箕內部稍殘, 素面(圖10)。
圖10 銅箕
由于這批器物是追繳文物,器物組合關系不明,亦未見銘文資料,只能從這批器物的形制和紋飾兩方面來考證器物的時代。通過對該墓收繳器物和上述墓葬出土器物綜合比較后發(fā)現(xiàn),這批器物的時代應在戰(zhàn)國中期晚段。這批器物的時代應為戰(zhàn)國中期晚段。此墓隨葬器物比較豐富,從隨葬的大型鑊鼎和子母口鼎等器物推測,墓主人應當是相當于下大夫級或上士級的楚國貴族階層。
這批器物中的銅盒、銅箕為淅川東周楚墓新發(fā)現(xiàn)青銅器類型,為楚國青銅器研究提供了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