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比旗袍更為尷尬的服裝了,的確,有人說,在當今社會, 沒有比旗袍更為尷尬的服裝
了。的確,提起旗袍,許多人只能淡然一笑,然后就是無奈的搖頭,旗袍,這曾經(jīng)被譽為國粹的
,曾經(jīng)風靡一時的東方女性的美學的典型代表,就這樣在不經(jīng)意間,被時代無言地遺忘
了。如同一幀背景斑駁的黑白照片,只能應和著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灘十里洋場的輕歌曼舞,
留給今人一絲半點不成樣子的回憶?,F(xiàn)實中那些已經(jīng)異化成職業(yè)裝的制服旗袍,只能給這樣的回
憶涂上一層更為慘淡的色彩。現(xiàn)代的年輕人,了解旗袍如同了解民國的歷史,大都是從影視作品
或書本畫冊中得到或深或淺的一點兒感受。在影視作品中,最為經(jīng)典的要數(shù)香港導演王家衛(wèi)的那
部別具風格的《花樣年華》了。在燈光迷離的街頭,在飄蕩著爵士樂的咖啡館,張曼玉近乎本色
的表演,把那一件件不同質(zhì)地、不同款式的旗袍演繹得搖曳多姿、風情萬種,使得那些追求劇中
若即若離的小資情調(diào)的時尚男女們在心理得到滿足的同時,也深記住了作為故事年代載體和
標志的槍。他們驚訝,上世紀的都市小資,竟然可以把就他穿出這樣的高貴和典雅,這樣的得體
和婉約,比較起來,似乎遠好于現(xiàn)代聚會時袒胸露背的晚禮服,更適東方女性嬌小苗條的身
段。
其實,就像歷史上的其他東西一樣,旗袍決不僅僅是簡筒單單的一件服裝。它在充分展示東
方女性柔美內(nèi)斂性情的同時,還映射著一個時代的歷史和文化,甚至那個時代的國人心態(tài)。記得
在網(wǎng)上看到過這樣- -段話:在戰(zhàn)間隙, 身著旗袍,端著酒杯, 操著流利的英語,風姿綽約地在
美國政要的酒會上的宋美齡,讓那些大鼻子的外國佬不禁發(fā)出驚嘆,說中國的旗袍是世界上
最性感的服裝。不僅如此,在那個烽煙四起卻英雄輩出的年代,那么多著名的女人都和旗袍有
關,比如林徽因、阮玲玉、張愛玲等等,而那時的著名男人身邊也都有一位穿著旗袍的女人,顧
盼生輝。如同那個年代的歷史注腳,從來沒有一種服裝 ,能夠像旗袍這 樣如影隨形地見證中國
的興衰榮辱。
作為那個時代的特定標志,旗袍的流行已經(jīng)和百樂門的笙歌一起煙消云散了。除了特定
意義上的時裝展示,我們看到的便是街頭的宣傳和促銷小姐、酒店里的禮儀小姐、迎賓小姐以及
娛樂場所、賓館餐廳里的服務員身上色彩鮮艷、開權很高卻粗制濫造的所謂的旗袍。有人用
句“現(xiàn)在的旗袍上長滿虱子”來形容其憤怒的心情。我不知道那些旗袍上有沒有虱子,
反正我經(jīng)??梢钥吹剿鼈兇植诘拿媪仙夏テ鸬男∏颉?/p>
曾經(jīng)的女人們盛裝在旗袍里,如同花枝盛裝在花瓶中,那相互映襯的美麗,在時空中演繹
了一曲絕唱。正如一位學者所說相互映襯的美麗,在時空演繹了一曲絕唱,正如學者所說的那
樣,這個時代的女性服飾應當是磨白的牛仔褲,輕俏的超短裙、寬松的休閑服、惹火的網(wǎng)眼衫。
但我總是固執(zhí)地以為流行的并不一定合適,正如那些兩方女性肩寬體龐的身材穿不出旗袍原有韻
味一樣,中國的女性也很難適應牛仔那對身體某部的過于夸張的表露。
正如其他的一切東西一樣, 自然的才是最美的,堅守住民族的特色才能真正站到國際的前
臺。這方面正是我們這些年比不上日韓的地方,因為我們在拿來與舍棄中,總是喜歡走極端,文
化、影視、服裝等等,莫不如此。真的希望,在一個月朗星稀、涼風習習的夜晚,憑窗而望的女
孩們都能做這樣個夢:華燈初上的街頭,青春的你著一襲米色的絲綢旗袍,婀娜搖曳,在喧器的
都市里,婉約到極點,含蓄到極致,卻在經(jīng)意與不經(jīng)意間無比大膽地傾瀉著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