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曰:
桂芍麻甘十八銖,生姜一兩二銖俱。
膏銖廿四四枚棗,要識無陽旨各殊。
治太陽病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fā)汗,此湯主之。
桂枝(十八銖) 芍藥(十八銖) 麻黃(十八銖) 甘草(十八銖) 大棗(四枚) 生姜(一兩二銖) 石膏(二十四銖)
上七味,?咀。以水五升,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納諸藥,煎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本方當裁為越婢湯、桂枝湯合飲一升,今合為一方
論中無陽二字,言陽氣陷于陰中,既無表陽之證,不可發(fā)其表汗,故用越婢湯。方中石膏質(zhì)重而沉滯,同麻黃之勇直入于里陰之中,還同桂枝湯復出于肌表而愈。
蔚按:本方分兩甚輕,大抵為邪氣輕淺者設也。太陽以陽為主,所云熱多寒少,是陽氣欲勝陰邪之兆;所云脈微弱,是指脈不緊盛;所云無陽不可發(fā)汗,是指此證此脈。無陽邪之太盛,不可用麻黃湯發(fā)其汗,只用此湯清疏營衛(wèi),令得似汗而解也。書中陰陽二字,有指氣血而言,有指元陰元陽而言,有指腑臟而言,有指表里而言,有指寒熱而言,有指邪正而言。非細心如發(fā)者,每致誤解,即高明如程扶生輩,亦以無陽二字認為陽氣虛少。甚矣!讀書之難也。
上期回顧:白虎加人參湯
服桂渴煩大汗傾,液亡肌腠涸陽明。
膏斤知六參三兩,二草六粳米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