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認為人也許能夠忍受諸如饑餓或壓迫等各種痛苦,但卻很難忍受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一種一一那就是孤獨。在孤獨心態(tài)下人們往往會感到寂寞、郁悶、焦慮、空虛、無助、冷漠甚至絕望。從古到今浩如煙海的詩詞中出現(xiàn)了很多的“孤獨”,其中“孤獨”的表現(xiàn)也是不盡相同的。小編按自己的理解將詩詞中的“孤獨”分如下幾類(不到之處歡迎評論留言):
一、月圓的孤獨
“月圓”的深層意思便是希望“人團圓”,可常常事與愿違,月圓之夜孤寂更甚平常。
這組作品都是耳熟能詳?shù)拿?,有的輾轉(zhuǎn)婉約,有的直抒胸臆,卻都有一股悵然的意味。
1、靜夜思
唐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有多少人的詩歌啟蒙是從這首詩開始的?兒時的情景依舊歷歷在目,朗朗上口的詩句仿佛一氣呵成!從景入手后又抒情,由月開始用人結(jié)尾,明月下的孤獨身影,幾時才能回到家鄉(xiāng)?
2、月下獨酌
唐 ·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又是李大才子的名篇,酒和詩是李白一生的標簽,題目中一個“獨”字已然充滿孤獨,但作者何許人也?筆鋒一轉(zhuǎn),將“月”與“影”這種無情之物注入情感,作者邀其同飲共醉,灑脫之至!
3、春江花月夜
唐 ·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這首詩堪稱千古名篇,素有“孤篇蓋全唐”的美譽!但它應(yīng)該也是作者張若虛最拿得出手的作品了吧?詩歌篇幅較長,詩中涉及的景物較多,“江”、“月”、“花”、“汀”、“樓”等一系列事物使詩歌更加立體,再寫情就更加入情入理了。這首詩韻腳較多,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換韻,寫景、抒情、說理將詩文自然的呈現(xiàn)出來,雖是描寫離情,卻多了一絲明亮的色彩。
4、水調(diào)歌頭
宋 ·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佳節(jié),與親人異地而居,作者將所有的情感寄托在天地間,皓月當空,心下更顯凄然。上闕問月,下闋問天,“欲”和“恐”將作者矛盾心理刻畫的淋漓盡致,“此事古難全”恐怕是對所有不幸之事的最好解釋了吧?直至末尾對人生的美好祝愿,起承轉(zhuǎn)合之間寥寥數(shù)語盡顯詩人的曠達與灑脫。
二、游子的孤獨
古代社會交通極其不便,好多人為了經(jīng)商或者求學而遠游,漫漫長路,孤獨感充斥心中……
1、游子吟
唐 · 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詩人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jié)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同住。這首詩就寫于此時。
我們從小就讀這首詩,這首詩吟誦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但我更多的感受到的卻是游子漂泊而與父母分離的孤獨。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提起王維,很多人都會想到他的“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這首詩是他十七歲的作品,與后期的山水風格不同,此詩充滿無限惆悵與厚重感。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痹诋愢l(xiāng)時,每每讀起,倍感心酸……
3、楓橋夜泊
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因為這首詩,我對江南的蘇州無限憧憬!落月、楓葉、漁火、寺廟、裊裊鐘聲……如詩如畫,引人入勝!
4、天凈沙·秋思
元 ·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凄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并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凄苦的心境。這幅畫卷中的“枯藤”、“瘦馬”和“夕陽”為整首作品定下基調(diào),靜謐中夾雜著寂寥……
5、回鄉(xiāng)偶書二首·其一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早年離家,帶著一口鄉(xiāng)音獨自在外闖蕩,漂泊多年。故鄉(xiāng)是心底的港灣,歸來時卻成為異鄉(xiāng)的來客……
三、跋涉的孤獨
李白是我國著名的詩人,被譽為“詩仙”,久負盛名。詩人對我國自然風光極其熱愛,詩中有許多描繪了我國的秀麗河山。與美景常常伴隨的是詩人的曠達與豪邁。
這兩首詩都是李白的作品,但卻劍走偏鋒,著重刻畫路途艱辛遙遠。第一首詩中“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一句就是真實寫照。第二首中,首句就開門見山,直言“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可見旅途之艱辛孤獨。
1、行路難·其一
唐 ·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2、蜀道難
唐 ·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四、相思的孤獨
自古以來才子佳人就被文人投放了濃墨重彩,其中佳作數(shù)不勝數(shù),字詞堆砌間千回百轉(zhuǎn),隨便一句都是極美的情話!
1、蝶戀花
宋 ·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2、望江南
唐·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一大早就精心裝扮坐到江邊,期盼著心上的人能夠回來。千帆已過,可心上的人仍未歸來!腸已斷、淚仍流……
3、一剪梅
宋 ·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作為“婉約派”的代表,詞風纏綿悱惻,每每讀來“愁”字縈繞心頭?!扒铩痹凇靶摹鄙希笱隳蠚w,相思之情躍然紙上,只是“無計可消除”。
4、夜雨寄北
唐 ·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歸期難定,以詩代信,寫給遠方的人,聊表慰藉。詩人想象著“西窗下共剪燭芯”的情景,再接“巴山夜雨”,虛實結(jié)合,更顯寂寥。
5、鵲橋仙
宋 · 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用雙星暗喻人情,每年一度的“相逢”抵得上世間所有!這樣的感情堅貞、純潔,卻充滿隱忍與無奈,“長久”的感情中聚少離多,只盼望著“一相逢”!
6、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 ·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的這首詞為亡妻所作,深情款款卻諸多無奈。想象著與你見面時的模樣,卻失落于“不識”,只因為“塵滿面,鬢如霜”;懷念著你在窗下梳妝的模樣,卻空留“淚千行”。古人似乎無比長情,古往今來,“十年”是大家樂此不疲去紀念歌頌的時間節(jié)點,只因韶華易逝人生苦短,彈指一揮間,眼前人就會成為故人……
7、相思
唐 ·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紅豆”是一個神奇的物種,被人賦予相思的神圣使命,從王維這里算起到現(xiàn)代,紅豆可是忙的不可開交!
五、仕子的孤獨
古代許多詩人都曾為官,多的是不得志的人,少的是仕途順遂的人!詩人為了表達自己的孤憤而創(chuàng)作了詩詞,其中不乏蘇軾、柳宗元等大文豪。是否該感嘆造化弄人,生不逢時?
1、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 · 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借典抒情,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無奈,字里行間壓抑又充滿張力,豪情壯志自不必說,只是何時才能一展身手?
2、赤壁
唐 ·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借古言今,那解人的東風若是未能成為周瑜的助力,那么深春的銅雀臺恐怕就要成為“二喬”的容身之地了吧?只是我何時才能有“東風”相伴?
3、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 ·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寫景后抒情,借古人的豐功偉績襯托自己的不堪境遇??臻g與時間交錯結(jié)合,豪放大氣,尾句卻感慨頗多,意味深長。
4、江雪
唐 ·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冬季本來就給人一種寂寥的印象,作者又著意渲染,用“絕”、“滅”等字眼凸顯主題,那位孤獨的老者在靜寂的天地間垂釣,每一句的首字連起來便是“千萬孤獨”,直指人心!
5、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 ·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辛棄疾一生都渴望回到戰(zhàn)場,這首詞就精準地表達了對戎馬生涯的回味與向往。但作者實在不走運,南宋期間江河日下,外族入侵,當政者對局勢缺少清晰的認識,作者身在其中,卻無能為力。
六、別離的孤獨
郁柳、笛聲這些優(yōu)美的意象,被古人賦予了離別的哀婉~人人都道“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而我更喜歡“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美景虛設(shè)……”那是怎樣的無奈與孤寂?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相去甚遠卻好似比鄰而居,情意難斷,意境曠達。離別雖苦,但用明朗化解悲愴,不覺間少了幾許孤獨。
2、雨霖鈴
宋 ·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離別詞的代表作,“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备浅蔀榍Ч琶?!
七、征人的孤獨
軍人是勇敢的象征,正是由于他們的存在百姓才得以安居樂業(yè)??墒菓?zhàn)爭又是如此無情,遠離故土的征人,“聒碎鄉(xiāng)心夢難成”。
1、長相思
清 ·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納蘭性德是康熙身邊的一個侍衛(wèi),為平定江山征戰(zhàn)在所難免,這首詞便是在戰(zhàn)爭間隙的感懷之作。征戰(zhàn)四方,遠離故土,上下兩闋對仗工整,每一句都透露出深深的相思之情,代入感極強!
2、漁家傲·秋思
宋 ·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秋風乍起,連大雁都不愿多作停留,群山環(huán)繞的一座孤城,蕭瑟寥落,城門早早關(guān)閉。家鄉(xiāng)遠在千里之外,可歸期卻仍然沒有提上日程,只能用這幽咽的笛聲排遣一腔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