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課 觀人 觀己——參加“千課萬人”課堂教學觀摩活動有感(城南辦事處中心小學 郭家軍) |
作者:何衛(wèi)君 點擊數(shù):91 發(fā)布日期:2010-5-11 13:06:58 |
四月的杭城已經(jīng)到處充滿春的氣息,綠葉婆娑,姹紫嫣紅,處處生機盎然。能夠親臨“千課萬人”教學觀摩活動現(xiàn)場,對于我來說是個很難得的機會。許多欽慕很久的名師,他們的教學風采更多的是從文字上來領(lǐng)略,能近距離地欣賞實在難能可貴。 竇桂梅老師執(zhí)教的《林沖棒打洪教頭》從大處著眼、小處著筆,設(shè)計大氣而細密,引導學生文本細讀的功夫十分了得。從人物的語言、外貌讀進人物的內(nèi)心,三個“來”字、兩個“不敢”緊抓不放,學生讀得聲情并茂,現(xiàn)場掌聲笑聲不斷。作為名著的選段,《林沖棒打洪教頭》只是一味藥引,竇老師并不滿足于學生現(xiàn)在的精彩,她更期待孩子們走進幽深樸茂的古典文學殿堂,“背面鋪粉法”的適當提點、林沖性格命運的前后展示、名家對林沖的評價都是為學生以后的成長搭建階梯,引領(lǐng)學生緩坡上行。 于永正老師清唱《春秋配》,全體教師掌聲雷動。七十歲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鑠老當益壯,令人佩服敬仰。非常幸運,于老師在這次活動中作課四節(jié)?!陡郀柣退膬鹤印放c《番茄太陽》的教學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大師的魅力。粗看只是指導學生讀書,學生讀不好的地方,于老師總是親切地說“請聽我讀,看著我的神情”。當那深沉而帶有磁性的聲音回響在耳畔的時候,我覺得恰到好處,那是“情到深處的平淡”“絢爛到極致的樸素”。讀讀再寫寫,學生朗讀著兒子給高爾基的回信,于老師指點學生回信要得體,要聯(lián)系課文來寫,除此以外別無它求。對于我看重的“‘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句話,于老師并沒有挖掘微言大義。正像他經(jīng)常說的“留下了語言,什么都有了”,有些東西需要留待孩子以后慢慢體會。 王崧舟老師的課堂詩意飛揚。一處語言,他會引導學生反復揣摩體會,回環(huán)往復,九曲翻轉(zhuǎn)。不經(jīng)意間,學生已漸入佳境,深得語言三味。讀語言讀畫面,在精妙處駐足賞玩。王老師對教材的處理大開大合,取兩頭,然后突出中部。兩種句式對比,學生從普羅米修斯的話語中讀出了質(zhì)問,更讀出了決心。百年千年萬年,普羅米修斯的回答依然在天宇中回蕩。豈止在天宇中回蕩,也敲擊著學生的心坎。那種為了大義大愛寧折不回慷慨捐軀的堅毅動容著在場的每顆心。 伴著“桂花雨”的清香,我們走進了薛法根老師的課堂。一支粉筆、一本書、一位教師,薛老師的課一點也不新潮。但正是這份簡單,成就了不平凡的薛法根。檢查生字詞一絲不茍,學生讀課文也絲絲入扣。扎實而不呆板,針腳細密更見工巧。“滿樹的葉子”很好看,“只是滿樹的葉子”不好看,妙就妙在“只是”二字。姿態(tài)笨拙、只是葉子茂密、花也細小,為什么不直接寫香味?在別人忽略的地方點化,教學就走進了別有洞天。有時教學就是這樣,差一點也許會差很多。書讀透了,讀出味了,還得“情動于衷形于言”。“ 還是故鄉(xiāng)的 ”表述,看似筆墨清淡,其實火候老辣,可以說是全課的點睛之筆,余音繞梁,裊裊不絕。 四天的行程滿滿當當,既有名師大師的現(xiàn)場展示,更有新生代教師的嫰蕊初綻。王文麗老師的親新淡雅、張祖慶老師的大方自信、林莘老師獨出機杼的教學設(shè)計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想起了葉圣陶老先生《荷花》里的句子,“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纯催@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語文教學的百花園中,有著這么多各具風姿、各具風采的教師,真是教育的一大幸事。與這些優(yōu)秀甚至卓越的教師同行,我又何嘗不是幸運的呢?“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我雖然淺薄,有著他們與我相伴,指引方向,終是有收獲的。 期待著有一天,我也能盛開成一朵花的樣子,盼望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