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這么愛發(fā)脾氣?其實,孩子在2~4歲之間,也就是兒童心理學上的“第一次叛逆期”,也叫“三歲危機”。
這個時期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覺醒,開始學會對大人所安排的事情表示反抗與不滿的行為。
但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導致自己的想法無法得到實現(xiàn)。所以,便會經(jīng)常著急,動不動就發(fā)脾氣。
教育家蒙臺梭利女士曾經(jīng)說過:沒有內(nèi)在的沖動,沒有什么原因和動機,兒童是不會做出任何反應的。
孩子任何行為都事出有因。很多時候,他們執(zhí)著的表現(xiàn),除了受心理張力影響以外,還有更主觀的因素。
面對脾氣大的孩子,我們該怎么辦?
一、耐心接納,了解孩子的需求
是孩子感到不舒服,還是他內(nèi)心的真實渴望沒有被理解呢?
情緒有好有壞,不要拒絕忽視壞情緒,要面對孩子的壞情緒。
站在孩子的角度,找出孩子發(fā)脾氣的原因是前提。
面對愛發(fā)脾氣的孩子,我們先不要著急去斷定與貼標簽,不妨多聆聽他們的心聲,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
尊重孩子的意愿,理解他們的動機,解除他們的困擾。只有這樣,才能讓它真正成為孩子進步的助推力。
二、 教孩子去認識情緒,并且表達出來
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去學會描述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真實需求。
比如孩子生氣的時候,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會說我感覺自己很難受,想打人;有的孩子會說我想把自己看到的東西全部砸爛。
當孩子能積極地用語言描述的時候,那恭喜你,孩子已經(jīng)開始擁有情緒管理的能力了。
幫孩子認識情緒,親子共讀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
三、 父母的自我檢討,適時的鼓勵孩子
孩子的脾氣,跟父母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家庭教育方式也是必然的重要,比如:一個愛發(fā)脾氣的家長,往往會潛移默化地感染給孩子,讓孩子也變得沒耐心,易引發(fā)引脾氣爆點。
在孩子思維意識還沒成熟階段,擅于模仿他人的言行舉止,要讓孩子做得好,家長也必須做好示范作用,給孩子樹立一個標桿,正確引導。
每個人內(nèi)心都埋著一些情緒地雷,有的人多,有的人少。
有的人在不斷地排雷,而有的人反而越積越多。
而孩子們的行為往往會成為導火索,引爆你埋藏的情緒地雷。
提醒各位父母:孩子愛發(fā)脾氣,往往與父母的行為方式有應的關(guān)聯(lián),一定要注意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