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剛出生時,如同一張白紙。在這張白紙上如何繪出一幅好的作品,完全在于每個家長的育兒專業(yè)能力。
如果你不懂就學習,如果你不懂可以謙虛求教。
因為教育孩子不是誰生來就會,而是一個從不會到會的不斷學習,再到不斷提升能力的過程。
想獲得孩子的尊重,至少你得做出讓孩子尊重的事來,你得樹立好威信。
一、有些家長讀書少、不明事理、品行差
在回答題主的問題時,如果順著你的設(shè)問去思考,很容易陷入一個邏輯陷阱。
但如果反過來逆向思維,就很容易把問題理清楚了??v觀我們周圍,你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家長真是沒辦法讓孩子去尊重;
比如一個貪婪又自私的家長,其行為都讓孩子瞧不起,你讓孩子怎樣尊重你?
如一個總是遇事就責怪別人而自己卻不承擔后果的家長,你讓孩子情何以堪,孩子焉能信服你?
當你無理斥責孩子時,人家不懟你才怪呢。
所以,家長如果想做一個明事理之人,還真得先讀書,不是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嗎?
這是對獲得精神食糧的最好寫照。
二、要眾覽群書,學會思考
會讀書的孩子,往往讀的不僅是書本知識,更有從讀書中獲得做人的最起碼認知和分辨力。
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你可能會看到有些家長沒有文化,也沒有高學歷,但是他們說出來的話卻非常有道理,或有哲理。
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擅長觀察與思考,讀大千世界,讀人生百態(tài)。
從別人美與丑的行為中反思自己,從別人的失敗中總結(jié)經(jīng)驗與教訓。
而這些恰是教育孩子隨手可得的最好素材,可是你看看有多少家長會這樣做?
如果家長能和孩子談這些話,那你真是了不起的父母呢。
三、孩子不尊重父母,或因我們給予的教育和影響太膚淺
我不知道你是否偶爾面對孩子的教育時,有自責感或愧疚感,而我有。
有時候和孩子溝通交流時,我的話說得不對,或者誤解孩子,被孩子嗆幾句,當時盡管很難受;
但是過后我會感激孩子對我當時的不尊重。因為他嗆我是站在理字層面上。
當他的嗆或批評有道理時,我會直面說出感激的話,或者過后反思后認為自己錯而給孩子道歉。
有些時候,當我們心懷坦誠,敢于面對自己在孩子身上犯的錯時,我們向孩子道歉本身,就用最好的行動教孩子怎樣去面對自己的錯。
當我說到這里時,你是否認為有道理呢?如果你認為沒有,可能你就是那種打死都不會向孩子認錯的家長吧。
四、不教會孩子學會尊重父母,以后很難懂得做人
這些年我接觸過不少問題家長,當從孩子的身上看到問題,再追根溯源時,總能從家長身上查找到問題。
有些家長面對自己身上的問題能坦誠接受,而有些家長則死不認錯。在他們看來,自己沒有錯,錯的都是孩子,都是別人。
這種是非觀混亂的家長,很難讓孩子去尊重,因為對每個孩子來說,最終從老師那里,從書本中,從長輩那里得到的都是正面教育;
當孩子發(fā)現(xiàn)你說一套做的是另一套時,自然就會反駁你,甚至反感你。
但是問題來了,當父母品行一直很差時,孩子最初沒有定型的是非觀很容易被引向歧路,最終也像父母一樣是非不分、黑白不明。
如此說來,這樣發(fā)展下去,最后就根本不懂如何做一個好人,一個有責任的人,一個有愛心的人,一個有正義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