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為六朝古都,三國吳、東晉、以及南北朝時期的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均在此定都。
本組圖片拍攝于1911年,正值辛亥革命前夕。 鏡頭中的南京古城雖然依舊保持著其古都的磅礴氣勢,卻明顯的已經(jīng)衰敗了。
從南京的漢西門(石成門)城墻之上向北眺望,城墻根與秦淮河之間蓋滿了鱗次櫛比的房屋。
石城橋位于石城門(漢西門)外,橫跨外秦淮河上。始建于明初,最早為石拱橋,后改為七孔石臺木面橋,長近56米,寬近8米。
從秦淮河西岸看石城橋,橋墩堅固高大,橋東端的“惜字塔”和“敬字亭”清晰可見。
三山門是明朝南京十三座城門之一,是舊時沿秦淮河水路進出南京城的主要通道,故又被稱為水西門。
西水關是內(nèi)秦淮河的出水關,位置非常重要,為了防守,當年在關上建有不少的藏兵洞。此時的藏兵洞早已被廢棄,上面蓋了一些茅草屋,是水上船民陸上棲息之地。
南京鼓樓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舊時南京城的報時中心,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
鼓樓是古代應天府的中心位置,進入民國后,通過道路改造,鼓樓成為五條主干道交匯點,形成環(huán)島交通樞紐。圖中的鼓樓高大壯觀,上面寫有大幅的廣告。門前有持槍站崗的士兵和小商販。
儀鳳門還沒有打開, 街道上早就擠滿人,一個挨著一個,幾乎到了無處下腳的地步。很多人力車夫?qū)④囎涌繅Ψ胖?,給道路騰出一些空間 。
擠在正陽門前的人們,門前有兵丁把守在維持人群的秩序。正陽門是南京明代內(nèi)城十三座內(nèi)城城門之一,位于南京老城城墻東南,從圖中看當時還是單門洞,上世紀三十年代,因交通需要被擴展為三門洞,并改名為光華門。
夫子廟是位于秦淮河邊的一處著名古跡,始建于明朝萬歷十四年(1586年),也是南京繁華地之一。圖中可見夫子廟的欞星門,以及高大的門前牌樓和聚星亭。
江南貢院又稱南京貢院,位于夫子廟學宮東側(cè),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 是當年讀書人“高考”的考場。最鼎盛的明清時期,僅考試號舍就有20644間,可接納2萬多名考生同時考試。
明遠樓是江南貢院的主要建筑之一,始建于明朝永樂年間,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復建, 已有近五百年歷史,它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一座貢院考場建筑,是監(jiān)視考試的士子以及院落內(nèi)執(zhí)役有無幫助作弊的設施。
江南貢院是是中國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科舉考場,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后,貢院遂被閑置,因缺乏維護,很多場內(nèi)建筑都坍塌了。
僅僅幾年過去,原本滿載著書生仕途夢想的整齊考棚就成了一片廢墟,其中不排除有很多人為破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