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p>
這句話,是徐志摩在《致梁啟超》中寫的。 雖然徐志摩本人從未說過,這句話是說自己和林徽因的關(guān)系,但現(xiàn)代網(wǎng)友們多數(shù)這么認為。畢竟,徐志摩曾熱烈地追求過林徽因。如今,徐志摩已經(jīng)逝世90多年了,仍然有人在討論著他們。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之間的感情是令人羨慕的。雖然林徽因并沒有接受過徐志摩,但兩人并未就此疏遠。甚至,徐志摩跟梁思成,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朋友關(guān)系。
他們和當(dāng)時的很多文化人一樣,會一起品詩論文,一起討論天下事。1931年,徐志摩之所以會遇難,也是因為急著趕到北京,聽林徽因的演講。
但這樣的兩個人,怎么就沒有在一起呢?對此,世人有種種猜測和討論。其實關(guān)于這件事,有一個人一直看得很清楚,他就是:印度諾貝爾得主泰戈爾。
泰戈爾和徐志摩,算得上是忘年交了,兩人之間一直保持聯(lián)系。同時,林徽因也是泰戈爾很欣賞的女性之一,他曾在多個場合表達過對林徽因的欣賞。
1924年4月,泰戈爾受邀來到中國,引起了國內(nèi)文壇的轟動。此后在華期間,因為徐志摩和林徽因都負責(zé)接待他,讓他對兩人之間的感情,有了更深的了解。
隨后,泰戈爾在離華前,曾就此留下過一首僅3句的現(xiàn)代詩,如下:
《贈林》
天空的蔚藍
愛上了大地的碧綠
他們之間的微風(fēng)嘆了聲,唉!
詩名就叫《贈林》,擺明了就是寫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間的事。泰戈爾寫這首詩時,林徽因其實還沒有拒絕徐志摩,也還沒有跟梁思成結(jié)婚,為何他就能如此篤定兩人不會有結(jié)果呢?
有些人推測:是不是因為泰戈爾不喜歡徐志摩,所以他會不會是故意這樣寫,希望影響林徽因的判斷呢?
這種可能性是極小的。畢竟,論友誼,泰戈爾跟徐志摩的關(guān)系明顯更好,后來他再來中國時,還曾住在徐志摩家里。
泰戈爾的真實想法,我們還是得從這首詩里找。泰戈爾在詩里明確說明了:他們二人一個是蔚藍的天空,一個是碧綠的大地,就像兩行平行線一樣,永遠不會真正在一起。就算偶爾他們之間會有那么一陣風(fēng)吹過,也終究只會剩下一聲嘆息。
不是徐志摩不夠有才,也不是林徽因?qū)λ缓?,而是他們其實并不是一類人。徐志摩是個充滿熱情,很懂浪漫的大才子;而林徽因作為一個女建筑師,她的感情顯然內(nèi)斂得多。
有話老話叫“當(dāng)事者迷,旁觀者清”。泰戈爾在華期間,跟二人都接觸后,很快就明白了這一點。于是,才會有這樣一首詩。
或許是泰戈爾此詩的啟發(fā),亦或許是林徽因自己早就想明白了,最后的結(jié)果正如詩中所言。在兩人都各自有家庭后,林徽因還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他當(dāng)初愛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并不是那樣的人?!?/p>
應(yīng)該說,林徽因自己確實也看明白了。最后她的選擇也證明:雖然當(dāng)不成戀人,但他們之間的友誼從未改變?;蛟S,這樣就是最好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