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巨嬰”一詞被用來代指一類特殊的成年人群體,他們在心理和行為層面展現(xiàn)出嬰兒般的特征。
內(nèi)心深處拒絕成長,沉浸在一個一味索取、從不付出的世界里。
那么,究竟是什么樣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方式催生了這樣的“巨嬰”呢?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
“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能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span>
這一現(xiàn)象的根源在于父母缺乏界限的溺愛。
01
55歲女子啃老94歲母親
關(guān)于“巨嬰”和“啃老族”,有一種說法是:
小時候依賴父母,長大后依賴另一半,老了依賴孩子。
雖然這種說法略顯夸張,但它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人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
在湖南長沙,有一位名叫熊玲(化名)的女子。
母親四十多歲才生下她,作為家中備受寵愛的小女兒,熊玲享受著父母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
盡管家庭條件并不富裕,但她的父母總是竭盡所能,只為給她提供最好的一切。
父親在熊玲年僅13歲時去世,而她的哥哥姐姐當時已經(jīng)成年。
為了彌補熊玲缺失的父愛,母親對她傾注了更多的關(guān)愛,在這樣的成長環(huán)境下,熊玲的性格逐漸變得任性且極度依賴他人。
自幼便擁有出眾容貌的熊玲,在19歲那年邂逅了一位從事工程項目的富商。這位富商對她一見傾心,隨即對她展開了猛烈的追求。
不久后,熊玲便與這位富商結(jié)為連理,從此過上了住豪宅、開豪車的富太生活。然而,這段婚姻并未能長久,最終還是以離婚告終。
不久后,熊玲又嫁給了一位小企業(yè)家。
盡管這位丈夫的財富不及前夫,但他的家境依然厚實,足以保障熊玲繼續(xù)過著優(yōu)裕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長,沒過幾年,熊玲與第二任丈夫離婚了。在經(jīng)歷了兩次失敗婚姻后,熊玲最終選擇嫁給了一位環(huán)衛(wèi)工人,最后也以離婚告終。
從小,熊玲就備受父母寵愛,19歲便早早結(jié)婚,一天班都沒上過。幾年前,在朋友的介紹下她得到一個工作機會。
可沒多久,她就放棄了工作,回到母親身邊。
如今,九十多歲的母親疾病纏身,她的哥哥們只愿意承擔母親的醫(yī)療費用,而照料母親的全部責任都落在了熊玲的肩上。
熊玲希望她的哥哥們能夠齊心協(xié)力,共同分擔起照顧母親的重任。
在哥哥們心中始終認為熊玲自幼便是母親心頭的寶貝。
當年家中拆遷,早已有約在先:哥哥們平分了母親的拆遷補償款,而熊玲則繼承了母親的安置房,并承諾負責母親的晚年生活。
母親生病時,哥哥們負責出錢。
同時,嫂子還指出,自從熊玲搬回母親家后,母親不僅為她洗衣做飯,照料她的日常生活起居,甚至還幫忙接送她的孩子上下學,可對于哥哥們的孩子,母親卻從未給予過同樣的關(guān)懷。
此外,母親每月上千元的養(yǎng)老金,也都被沒有收入的熊玲領(lǐng)取使用。
因此,哥哥們認為熊玲既然沒有為母親的醫(yī)藥費出一分錢,就應(yīng)當全權(quán)負責照顧母親,這也導致了哥哥們與熊玲之間的矛盾。
看完熊玲的故事,實在令人唏噓。再美的容顏也會有衰老的一天,父母也不能養(yǎng)你一輩子,人生的路始終還是要靠自己。
02
父母溺愛的代價有多大?
實際上,類似熊玲這樣,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并不少。他們早已習慣了對他人的依賴,缺少獨立自主的能力。
被稱為“中國第一懶人”的楊鎖就是其中一個。
出生于河南農(nóng)村家庭的楊鎖,從小便深受父母的寵愛。
小時候,父母出門會將他挑在擔中,舍不得讓他走路;長大后,家中的農(nóng)活更是從不讓他沾手。在這樣的溺愛之下,楊鎖漸漸養(yǎng)成了懶惰的性格。
隨著父母相繼離世,失去了依靠的楊鎖徹底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
他拒絕外出工作,終日只是睡覺,將家中值錢的物品變賣一空后,竟淪落至向村民乞討度日。
即便有人送來食材,他也懶得動手做飯,最終在23歲那年,不幸在家中餓死。
電視劇《歡樂頌》中的樊勝英,長期依賴妹妹樊勝美和父母為生,他游手好閑,毫無進取心,對家庭的困難視若無睹。
與此同時,妹妹樊勝美在城市中不懈努力,試圖為家庭撐起一片天,而他,卻坦然接受妹妹的奉獻,從未有過憑借自己雙手改變現(xiàn)狀的念頭。
他的無能,不僅體現(xiàn)在經(jīng)濟無法自立,更深層次地,是對家庭責任的徹底逃避。
這些故事都警示我們:溺愛不是真愛,它是對孩子未來的一種無形傷害。
父母給予孩子的真正之愛,應(yīng)當是塑造其獨立的個性,賦予他們面對挑戰(zhàn)的勇氣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03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
都在趁早培養(yǎng)孩子這3個能力
回顧熊玲和楊鎖的故事,孩子若從小被過度溺愛,便可能一輩子都無法真正成長。
父母給予孩子的愛,應(yīng)當成為推動其前進的助力,而非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學會成長,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人生課程。依賴與逃避只會讓我們在舒適區(qū)中停滯不前。
真正的成長,不僅意味著年齡的增長,更代表著心智的成熟與獨立自主。別讓溺愛的溫室成為禁錮你飛翔的牢籠,拒絕淪為生活上的“巨嬰”。
真正的強大,源自內(nèi)心深處培育出的獨立與堅韌。
因此,作為父母應(yīng)當學會適時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而身為子女,要珍視每一次成長的機會,勇敢地追求更加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也可以教他學習一些烹飪技能,引導孩子自己制定學習和生活計劃,學會管理時間,珍惜每分每秒。
也可以適當給孩子一些零花錢,讓他們自己學著制定預(yù)算,通過記賬、分配金錢等方式,培養(yǎng)孩子的理財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