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轉(zhuǎn)載]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二教案 6 孔雀東南飛(并序)

 

 

 

教學目標

 

1.學習敘事詩通過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xiàn)主題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長制度和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

 

3.了解偏義復詞、古今異義字的特點,掌握“謝”“相”“見”“迎”的一詞多義。

 

C、熟悉漢樂府的文學常識與《孔雀東南飛》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4.注意把握本詩人物語言個性化這一突出的藝術成就。

 

教學重點

 

1.疏通文義,把握故事發(fā)展過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義復詞”和“謝”“相”“見”“迎”的一詞多義。

 

3.識記有關文學常識,背誦有關名句。

 

教學難點

 

1.通過人物對話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摯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內(nèi)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義色彩。

 

教學設想

 

1.本文語言接近口語,而且注釋較詳,學生易讀懂詞句。同時全詩篇幅較長,不宜在課堂內(nèi)串講。因此,教學本文可從語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題思想。

 

2.本文故事情節(jié)在民間廣為流傳,被改編成戲劇、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影響深廣。在教學本文時,有條件的學??衫秒娊淌侄危蜷喿x有關資料,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自《詩經(jīng)》、楚辭文學之后,繼之而起的是兩漢樂府詩歌,《孔雀東南飛》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翱兹笘|南飛,飛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憐愛萬種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時候秋聲格外讓人悲,天若不盡人意,我愿生死相隨。”屠洪剛的一曲《孔雀東南飛》唱得蕩氣回腸,唱得催人淚下,而《孔雀東南飛》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老少皆知。

 

二、關于詩題及“樂府”

 

1.作家、作品信息

 

徐陵(507-583),字孝穆,今山東郯城人。南朝陳文學家。少好學,八歲即能文,博涉經(jīng)史,有口才。梁時,官東宮學士,兩次出使北朝。入陳,歷仕尚書左仆射、丹陽尹、中書監(jiān)等職,主持朝廷重要文書的草擬。其詩賦皆淫靡綺艷,與庾信同為宮體詩代表作家,時人稱為“徐庾體”。編選《玉臺新詠》十卷,是現(xiàn)存我國較早的詩歌總集之一。

 

《玉臺新詠》成書于梁代。是《詩經(jīng)》《楚辭》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詩總集。所收詩歌上自漢魏,下迄梁代,共七百九十六篇,其中為《文選》所收者六十九篇。選詩范圍較狹窄,多敘男女閨情,但也不乏杰作,如具有反封建禮教的積極主題和高度藝術成就的我國第一首成熟的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yōu)秀的民間敘事詩《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后世或題作《孔雀東南飛》)即最先見于此書。

 

此詩作者不詳。

 

(標題為何不直言“古詩為劉蘭芝作”呢?封建社會婦女地位低下。)

 

樂府和樂府詩: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構(gòu)。它的職責是采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詩歌,后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

 

3.漢代樂府與南北朝樂府

 

4.“樂府雙璧”: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和北朝樂府《木蘭辭》

 

 ①從表達方式的角度看詩歌的發(fā)展,《孔雀東南飛》與《詩經(jīng)》、《采薇》有什么不同?(《詩經(jīng)》、《采薇》是抒情詩,《孔雀東南飛》是敘事詩。)

 

敘事詩和抒情詩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抒情詩,作者直接借景(或物)抒情。敘事詩借助于故事情節(jié)塑造的人物形象,來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詩歌的主題思想。讓我們循著敘事詩這條表達主題的線索,來讀這一首長篇敘事詩。古詩也常常寓抒情于敘事。

 

②本詩的主題思想是什么?(見“預習提示”)作者怎樣來表達主題思想的?(通過塑造焦仲卿、劉蘭芝的人物形象)作品主要從哪些方面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個性化的人物對話。)

 

三、整體感知

 

1.快速默讀全詩,掃除語言障礙,并歸納通假字、古今異義、偏義復詞(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詞,連起來當作一個單詞使用,實際上只取其中一個詞的意義,另一個詞只作陪襯)等現(xiàn)象。

 

明確:1.

 

①生字(幻燈顯示)

 

②通假字(幻燈顯示) 

 

終老不復取  通“娶”?!        ¢炒脖愦笈 ⊥ā按贰保么??!     ?/p>

 

箱簾六七十  “簾”通“奩”,盛物之器?! ∑讶敿x如絲  通“韌”,柔軟而結(jié)?! ?/p>

 

府吏見丁寧  也寫做“叮嚀”,囑咐?!   ‰m與府吏要  通“邀”。

 

摧藏馬悲哀  同“臟”,臟腑。

 

③古今異義(幻燈顯示)

 

便可白公姥  告訴;常指一種顏色       共事二三年  一起生活;一起工作   

 

可憐體無比  可愛;值得憐憫         汝豈得自由  自作主張;不受拘束   

 

槌床便大怒  坐具;睡覺的地方        再拜還入戶  第二次;下一次     

 

以此下心意  耐心受委屈;下定主意      供養(yǎng)卒大恩  侍奉公婆;伺奉長輩

 

本自無教訓  教養(yǎng);訓斥或從錯誤得到認識

 

卻與小姑別  退出來;副詞,表轉(zhuǎn)折      自可斷來信  使者,指媒人;書信 

 

處分適兄意  處理、處置;對有錯之人作出處罰決定

 

渠會永無緣  他;常指人工開鑿的河道   

 

便可作婚姻    結(jié)為親家;結(jié)為夫妻

 

卿可去成婚  訂好婚約;結(jié)婚          郁郁登郡門    繁盛的樣子:不高興

 

躡履相逢迎  迎接;常指奉承、拍馬

 

汝是大家子  大戶人家;我們        奄奄黃昏后  暗沉沉的;形容氣息微弱

 

葉葉相交通  交錯相通;為運輸、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④偏義復詞:(幻燈顯示)

 

便可白公姥 公公婆婆,這里專指婆婆。晝夜勤作息 原意是工作和休息,這里專指勞作。

 

我有親父兄 即同胞兄,親哥哥。   我有親父母     這里指母。

 

逼迫兼弟兄 這里指兄?!      ∑淙张qR嘶     這里指馬

 

⑤詞語難點

 

無所施:用   啟阿母:稟告   致不厚:招致   縈苦辛:纏繞   

 

卒大恩:盡、終   若見錄:記   逆以煎我懷:逆想,想到將來

 

赍錢:贈送   否泰:壞運氣;好運氣   奄奄黃昏后:晚上7點到9點   

 

寂寂人定初:夜里9點到11點

 

⑥指出下列各句中劃線詞的指代作用

 

及時相譴歸      我,指劉蘭芝        會不相從許      你,指焦仲卿      

 

還必相迎取      你,指劉蘭芝        久久莫相忘      我,指劉蘭芝

 

好自相扶將      她,指婆婆          嬉戲莫相忘      我,指劉蘭芝      

 

誓不相隔卿      你,指劉蘭芝        誓天不相負    你,指劉蘭芝      

 

不得便相許   你,指媒人       

 

⑦指出下列各句中劃線詞的意思相見常日稀      互相               兒已薄祿相       命相

 

六合正相應      互相               黃泉下相見       互相

 

葉葉相交通      互相               仰頭相向鳴       互相

 

君既若見錄   我,指劉蘭芝        府吏見丁寧      我,指劉蘭芝

 

2.看序言部分,它給我們交代了哪些內(nèi)容?

 

明確: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過程、結(jié)果以及為詩的緣起。故事發(fā)生在漢代末年的建安年間,是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創(chuàng)作的。

 

3.復述故事情節(jié)

 

故事梗概:東漢建安年間,才貌雙全的劉蘭芝和廬江小吏焦仲卿真誠相愛。可婆婆焦母因種種原因?qū)μm芝百般刁難,蘭芝毅然請歸,仲卿向母求情無效,夫妻只得話別,雙雙“誓天不相負”。蘭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來,先是縣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譴丞為媒。蘭芝因與仲卿有約,斷然拒絕。然而其兄惡言相向,蘭芝不得已應允太守家婚事。仲卿聞變趕來,夫妻約定“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蘭芝出嫁的喜慶之日,劉焦二人雙雙命赴黃泉,成千古絕唱。

 

4.理清思路,將全詩32節(jié)分成6部分,并給各部分擬一個小標題。

 

明確:課文內(nèi)容結(jié)構(gòu)

 

托物起興(1)                                                  (引出故事)

 

自請譴歸(2)                                                       (開端)

 

夫妻誓別(3-12)                                                    (發(fā)展)  

 

(3-6)仲卿求情 (7-8)決心自遣(9-10)拜母別姑(11—12)夫妻誓別

 

蘭芝抗婚(13-21)                                                   (進一步發(fā)展)

 

(13-18)得母同情 (19-20)阿兄逼嫁(21)操辦婚事

 

雙雙殉情(22-31)                                                  (高潮)

 

告誡后人(32)                                                      (尾聲)

 

5.思考全詩是以什么為順序、按怎樣的線索敘述故事的?

 

明確:以時間為順序,以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和封建家長制的迫害為矛盾沖突的線索,也可以說是按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別離、抗婚、殉情的悲劇發(fā)展線索來敘述的。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

 

教學過程

 

導入語

 

《孔雀東南飛》以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成功地塑造了劉蘭芝、焦仲卿的藝術形象,除了他們的悲劇行為外,對話在表現(xiàn)典型性格方面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通過個性化的語言描寫,塑造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是這首詩突出的藝術成就。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討論分析詩歌的人物形象。

 

一、結(jié)合語境,理解“黃泉共為友”。

 

1.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黃泉共為友”的含義。

 

明確:在揭示了婆媳之間的矛盾后,焦仲卿明確地表示要與蘭芝“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以此來向焦母求情。說明仲卿對愛情的珍惜和忠貞。

 

2.聯(lián)系全文,理解“黃泉共為友”。

 

明確:①向焦母求情時,仲卿表示與蘭芝永不分離的決心:“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②在焦母的壓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則表示了他堅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③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仍未改變初衷,對幸福生活還存一線希望:“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

 

④在送別蘭芝的途中,仲卿還是信誓旦旦:“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⑤在得知蘭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線希望已絕,他毅然表示:“吾獨向黃泉!”

 

⑥蘭芝已死,活著又有什么意義?于是他——“自掛東南枝?!?/p>

 

 

 

由此可見,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愛情生活。后來的一切活動,都發(fā)端于“黃泉共為友”。可以想見當初說這句話時,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要是愛情破滅,就以死相抗!

 

3.結(jié)合作品的時代背景,進一步理解“黃泉共為友”。

 

故事發(fā)生在“漢末建安中”。當時的背景是: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的那套倫理綱常逐漸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并發(fā)展到了相當完備嚴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規(guī)定有“七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規(guī)戒律。

 

 “天下無不是之父母”,這正是焦、劉悲劇的根本原因。在這一時代氛圍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蘭芝一邊,表明與蘭芝“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的堅決態(tài)度,實在是難能可貴的。面對儒家所規(guī)定的封建家長制度、封建禮教,焦仲卿舉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幟,無疑是茫茫長夜中的一道閃電!

 

小結(jié):對語境體察得越充分,對語言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就越豐富。那么,我們對作品閱讀理解的水平就越高。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一)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主要塑造了哪兩個人物?(焦仲卿和劉蘭芝)從上文語言和語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樣一個人?(忠于愛情,對幸福生活熱烈追求,對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專制充滿叛逆精神)

 

(二)人物形象與對話

 

1.劉蘭芝:堅強、持重,不為威逼所屈,也不為榮華所動

 

⑴第2節(jié):自請譴歸

 

齊讀后探討:①“十三能……十六誦詩書”說明劉蘭芝是一個怎樣的人?——多才多藝,知書達禮,富有教養(yǎng);②“雞鳴…夜夜…三日斷五匹”說明什么?——勤勞能干;③“大人故嫌遲”這—“故”字可以反映出哪些內(nèi)容?——既顯示了焦母的異常挑剔,也顯示了蘭芝洞察世情的聰慧。④蘭芝為何不等對方開口便自請譴歸?——一則不堪凌辱,二則她明白焦母的意圖,深知譴歸之事已無可挽回。⑤這一節(jié)從13歲說到17歲,一一道來,是否太煩瑣?它與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什么關系?——不煩瑣。這是一種鋪陳手法,稱為“賦”。這里寫得簡練而有層次,意在強調(diào)蘭芝從小聰明能干,多才多藝,很有教養(yǎng),為下文蘭芝被逐作鋪墊,以激起讀者的同情。

 

(2)第9節(jié):

 

齊讀后探討:①請用此段中的兩個字概括段意?!獓缞y。②蘭芝為何雞鳴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決心。③打扮時為何“事事四五通”?——臨別時故意精心修飾,既是對焦母無言的抗議與示威,也表現(xiàn)了她對愛仲卿,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④這一段作者對劉蘭芝的外貌進行描寫,目的何在?——旨在描寫她的美,更表現(xiàn)了她從容鎮(zhèn)定,外柔內(nèi)剛的性格,也為下文太守為兒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鋪墊。。

 

(3)第10節(jié):拜母別姑

 

①姑嫂關系本不易相處,可是蘭芝“卻與小姑別”時卻“淚落連珠子”,這說明什么?——蘭芝與小姑關系融洽,正表現(xiàn)了她的懂禮儀、易相處。這也同焦母的不容形成對照。②辭小姑時落淚,辭焦母時不落淚,不卑不亢,足以見出蘭芝怎樣的性格?——倔強。(請個別同學讀)

 

雖然作者極力寫劉蘭芝的善良和溫順,但善良和溫順之中別有一種掩蓋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剛性,這種剛性廣泛地散布在蘭芝全部言行的細節(jié)里,自請譴歸是如此,嚴妝打扮、拜母別姑也是如此。

 

(4)再來看夫妻誓別時,仲卿對著她哭不成聲,一籌莫展,她便說:“勿復重紛紜?!敝偾鋭袼啬锛?,再圖后會,她便說:“何言復來還!”她看清問題,明白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表現(xiàn)了一個普通人的人格的尊嚴。然而她愛仲卿,也知道仲卿愛她,兒女深情使她對冷酷的現(xiàn)實仍然不得不抱著一絲幻想,幻想團聚?!熬热粢婁?,不久望君來。”她被仲卿的真摯的情義所感動于是“感君區(qū)區(qū)懷”;她對仲卿體貼諒解,認為兩人“同是被逼迫”;她對愛情更是忠誠,“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p>

 

(5)縣令差人做媒,她這樣婉言拒絕:“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6)哥哥逼婚時,剛性又立刻占據(jù)了蘭芝的靈魂,處于弱者和被壓迫者地位的那種凜然不可侵犯的尊嚴感在她心底升華,她決定以結(jié)束生命來表示最后的抗議,所以“仰頭”回答,很快便應允了。“處分適兄意,那得任自?!薄馊醿?nèi)剛,自有主意,忠于愛情。再嫁期作定時,裁衣做裳乃至“舉身赴清池”,沒有一點遲疑和猶豫。她從來沒有向惡劣的環(huán)境低頭。

 

2、焦仲卿:忠于愛情,忍辱負重,但膽小怕事。

 

他是籠子里長大的金絲鳥,養(yǎng)成了拘謹懦弱的個性,是一個比較善良的白面書生。他忠于愛情,又守禮盡孝。他深愛蘭芝卻又不敢直接與其母抗爭,只是消極反抗,忍辱負重。當他知道母親要驅(qū)逐蘭芝的時候,先是“婉啟”,繼是“跪告”:“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可見他對愛情的堅貞不渝。等到“母槌床便大怒”時,他就“默無聲”地退了出去,一面勸蘭芝暫回娘家,一面約定將來再去接她。其實,他只有一點幻想的期待并無實際行動。蘭芝被逼改嫁,他聲言要獨個兒自殺。蘭芝死后,他以愛蘭芝之深,終于以身殉情。詩中寫了他在“庭樹下”“徘徊”了一陣,然后上吊,活生生地刻畫出了這個怯弱書生的性格和面貌。這最后的反抗令人感動。他的反抗性格還表現(xiàn)在回家辭母的那段話里:“今日大風寒……勿復怨鬼神!”這番話無異于晴天霹靂,而“自掛東南枝”,既違背了“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封建禮教,也是對封建禮教最有力的抗爭。

 

他的思想經(jīng)歷了一個由幻想到絕望,由軟弱到堅強的過程。這位忠于愛情的人物,跟蘭芝一樣是充滿叛逆精神的。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長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的典型。她極端的蠻橫無理,對于蘭芝的美德,仲卿夫婦的愛情,毫無認識和同情,一意獨斷專行,強行拆散。她對仲卿是軟硬肩施,一會兒(逼譴時)是惡語威脅:“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小子無所謂,何敢助婦語!”一會兒(阻死時)又是好言誘哄:“東家有賢女……阿母為汝求?!蹦康氖且偾渌僮l蘭芝,除去眼中釘,以維護她的家長權(quán)威。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長制摧殘青年的丑惡本質(zhì)。

 

4、劉兄:反面形象,性行暴戾,趨炎附勢,丑態(tài)畢露,是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的幫兇。他對蘭芝粗暴訓斥,“作計何不量!”顯得盛氣凌人?!跋燃蕖阋詷s汝身?!弊阋娝呇赘絼?,見利望義?!安患蘖x郎體,其欲往何云?”一句弦外之音是:“難道要我養(yǎng)你一輩子嗎?”這分明是在下逐客令,可見其尖酸刻薄,冷酷無情,是一副典型的市儈面孔。

 

三、歸納中心思想

 

本詩通過劉、焦的婚姻悲劇,揭露了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摧殘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歌頌了劉、焦忠貞不渝的愛情與反抗精神。

 

 

 

 

 

 

 

第三教時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敘事詩表現(xiàn)主題的方法。

 

一、表現(xiàn)手法:賦、比、興是樂府詩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

 

以設疑、析疑、釋疑的方式,分析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了解漢樂府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賦、比、興。

 

1.本詩開頭兩句(第1段)游離開情節(jié)之外,是否可以刪去?為什么?

 

明確:不能刪。這是民歌習用的起興手法?!跋妊运镆砸鹚佒o”,以孔雀徘徊起興,有統(tǒng)攝全詩,引起故事的作用;以美禽戀偶比喻夫妻分離,用具體的形象渲染悲劇氣氛。又有提攝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開頭:

 

比興手法在現(xiàn)代的一些流行歌曲中亦常有運用,如《花心》“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錯過。你的心晶瑩剔透,心中一定還有夢?!?/p>

 

2.①第2段從13歲說到17歲,一一道來,是否太煩瑣?它與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什么關系?

 

明確:不煩瑣。這是一種鋪陳手法,稱為“賦”。這里寫得簡練而有層次,意在強調(diào)蘭芝從小聰明能干,多才多藝,很有教養(yǎng),為下文蘭芝被逐作鋪墊,以激起讀者的同情。

 

②要求學生從詩中再找出使用鋪陳手法的文字。

 

第9、13、21節(jié)

 

明確:

 

第9段寫蘭芝臨別“嚴妝”又用了一段鋪陳,意在表現(xiàn)蘭芝被逐離開焦家前沉著、冷靜、鎮(zhèn)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無雙”,又為下文太守的兒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鋪墊。

 

第2段從時間上(13歲—17歲)作了縱的鋪陳,第9段則從妝束、服飾、姿態(tài)上作橫的鋪陳。無論那一種鋪陳,都對塑造人物形象、推進故事情節(jié)起了積極的作用

 

第13節(jié)是第2段內(nèi)容的簡單重復嗎?

 

明確:不是,雖然它們都是強調(diào)蘭芝從小聰明,很有教養(yǎng),但已經(jīng)轉(zhuǎn)換了敘述的角度,一是蘭芝自敘,一是蘭母所敘。這樣,通過不同人物的敘述,使文章顯得錯落有致。

 

第21節(jié)寫鋪陳寫太守家操辦喜事的豪華排場,有何作用?

 

明確:顯示蘭芝不為富貴所動的節(jié)操,也形成太守家的喜和蘭芝、仲卿的悲之對照,強化了悲劇性。

 

同學們初中時學過的樂府詩《陌上?!?,在描寫秦羅敷的美貌時,也是用了橫的鋪陳。

 

3.詩中兩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劉蘭芝比作蒲葦,是否顯得累贅?這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何關系?

 

明確:這個比喻第一次出自劉蘭芝之口,表示劉蘭芝對愛情堅貞不渝,永不變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說的,他用這個比喻來責問劉蘭芝為什么改變初衷。表明人物之間產(chǎn)生了誤會,出現(xiàn)了分歧。這兩次比喻和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瀾,使情節(jié)曲折起伏,生動感人。

 

小結(jié):賦、比、興是樂府詩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它對推動故事情節(jié)、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積極的作用。所以我們在學習樂府詩時應予以重視。

 

尾聲:在劉、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葉葉覆蓋相交,是為連理枝,象征了愛情的不朽。合葬化鳥,生不能相守,死要化作比翼雙飛的鴛鴦鳥?!跋嘞蝤Q”,是他們愛情與幸福的歌唱,悲憤與壓抑的控告。結(jié)尾的浪漫主義手法,反襯現(xiàn)實,寄托人們追求自由戀愛、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在結(jié)構(gòu)上,結(jié)尾的鴛鴦雙飛和開頭的孔雀失偶遙相呼應,體現(xiàn)了構(gòu)思之精巧,用心之良苦。

 

故事的尾聲和我國一些民間文學相似?!安屎缛f里百花開,蝴蝶雙雙對對來。天荒地老心不變,梁山伯與祝英臺?!迸@膳c織女的“七夕相會”。這是人物形象的浪漫主義發(fā)展,閃現(xiàn)出無比燦爛的理想光輝,使詩文起了質(zhì)的飛躍。

 

二、互文

 

有人說從“左手執(zhí)刀尺,右手執(zhí)綾羅”這兩句詩可以看出劉蘭芝是個左撇子,這個看法正確嗎?為什么?

 

明確:不正確,這是互文。互文是指詩歌中上下兩句文義互相呼應,彼此映襯的一種技巧。本是兩個詞要合在一起,由于受字數(shù)、音節(jié)的限制,便在上下句中分開來說。此句意即“左手右手執(zhí)刀尺綾羅”。如《捕蛇者說》中“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一句意即“叫囂隳突乎東西南北”,在村子四周叫喊沖撞。《勸學》中“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一句意即“不知句讀的倒要從師,不解惑的卻不從師”。

 

三、討論我國古代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如果說《詩經(jīng)》中的民歌是我國現(xiàn)實主義詩歌傳統(tǒng)中的源頭,屈原的《涉江》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那么,《孔雀東南飛》屬于哪一種?

 

明確:本詩以孔雀失偶起興,以鴛鴦雙飛作結(jié),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而中間敘述焦、劉愛情悲劇,則多用現(xiàn)實主義描寫手法。統(tǒng)觀全文,作者使開頭、中間、傳統(tǒng)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組成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這是一篇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有機結(jié)合的杰作。

 

四、布置作業(yè):

 

1.分析焦母的劉兄的形象以及人物的典型意義。

 

2.分析個性化的語言特色,完成“思考和練習”題二。

 

3.以“惜別離”為題,發(fā)揮你的想象力,擴寫第9至12段。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孔雀東南飛》教案
《孔雀東南飛》課堂教學實錄
長篇之圣——《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鑒賞
漢魏南北朝樂府清賞之十一
《孔雀東南飛》學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