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型和宣泄型———
專家簡介
熊玲,成都藍天心理咨詢所副主任醫(yī)師,資深心理分析師。
偶像崇拜一旦演變?yōu)楸┝κ录?,這就是病態(tài)的表現(xiàn)。崇拜偶像的病態(tài)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表現(xiàn)為內(nèi)心的極度依賴,崇拜到了一種內(nèi)心完全沒有他人,只能我喜歡這個偶像的地步。一旦到了極度空虛的境界,則要把崇拜的客體對象完全化為己有。感覺自己就是他(她),我變得無比強大,而成為了他(她)。也就是將客體對象內(nèi)化為自我,不顧任何的社會關(guān)系和人際關(guān)系了。
第二個表現(xiàn)方面就是在行為上演化為暴力了。前面的幾個事件就是典型的外露暴力手段,這是一種行為上的病態(tài)。去年超級女聲的偶像崇拜還有些理性,有游戲和愉快的成份。但今年的偶像崇拜慢慢有了變態(tài)的形象。這些“玉米”將對李宇春的喜愛升級泛化為一種徹底的攻擊性行為。以前的崇拜是內(nèi)化的,現(xiàn)在需要通過外傾泄的方法,對準外界,例如人和機構(gòu),用摧毀和外投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憤怒。
這些不理性的粉絲覺得偶像是自我理想的體現(xiàn)。不利于自己偶像的抨擊是等同于對自己的抨擊。這些粉絲小時候可能受到過否定,所以這時有強大的自我,如果誰否定了偶像,就是否定自己,他們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于是憤怒和怒氣向外投射和宣泄。同時在維護偶像的時候,他們往往會覺得自己是英雄,自己的正義感也得到了空前膨脹。
崇拜偶像的這群孩子常常是80后一代,這是偶像崇拜的正常年齡,愛憎分明也是這個年齡段的特征,很多孩子還沒在現(xiàn)實中體現(xiàn)自己的個人價值,所以想通過偶像來體現(xiàn),于是選擇了這種極端的把對方制服的方法。
對于一些粉絲殺死自己偶像的案件,往往是粉絲覺得自己得不到偶像,而產(chǎn)生一種愛莫能及的焦慮感。這些粉絲實際上和偶像間有著心理和空間的距離,覺得自己無法和偶像親近,并且有著“我無法得到他(她),但是別人有可能得到他(她)的危機感”,于是采用殺掉對方就徹底擁有對方的方法。這是占有欲的病態(tài)表現(xiàn),實際就是一種依戀障礙。
歷史鏈接
約翰·列儂遭歌迷槍殺
1980年12月8日,一代搖滾巨星甲殼蟲樂隊主唱約翰·列儂在自己紐約的寓所外,被歌迷查普曼從背部連開五槍,一個歌迷射殺了自己的偶像。當場被捕的查普曼被判終身監(jiān)禁。查普曼在事后說:“我有一種難以抗拒的沖動,良心完全被說服。當時,我的心里沒有任何能阻止我、幫我跨越那個想法的東西。”
查普曼說:“我就像一列火車,失速的火車,頭也不回地向前奔去,沒有任何事能讓我停止。他像是握著鏈子、把世界拴在手中的成功男人,而我,甚至連他那條鏈子的邊也沾不上,只是個毫無個性的人,我心里的某些東西就因此爆發(fā)出來?!?/span>
在回憶當時的情況時,他說:“我記得我這樣想,也許在槍殺列儂的過程中,我會找到存在感?!?/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