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需要記住曾國藩十六字箴言:“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你可以把這句話當做你的座右銘,當你有膽小或者胡思亂想的時候,拿出來學習。
物來順應:事情來了就不要害怕,不管你是做不到還是接受不了,終究是改變不了這件事的到來,所以無論如何就是要接納,然后冷靜下來立馬尋求最優(yōu)解,事情來了就要去解決事情,你的膽小跟焦慮還有小情緒對解決事情沒有任何幫助。《次第花開》里有一個很有智慧的一句話:你遇到問題了,只有兩種情況,你能解決、你不能解決。你能解決那你就盡你的能力去趕緊解決問題,有什么好擔心的。你不能解決,你怎么也解決不了那你還擔心什么?怎么也是解決不了,不如看看能做點什么補救。膽小怕事沒有用,因為對于現(xiàn)實來說毫無意義。
未來不迎:對于沒有發(fā)生的事不要去想太多。為什么?因為事情都沒有發(fā)生呢你想那么多有用嗎?人最容易因為沒有發(fā)生的事去胡思亂想了,讓人焦慮的原因其實不是問題本身,而且因為這個問題產生的聯(lián)想,比如你沒完成作業(yè),你就回想,老師是讓我叫家長?還是讓我補作業(yè)?還是罰我站著聽課?叫家長我怎么跟父母說,找個什么理由合適……又或者你過幾天要去領獎,當你收到通知的時候就開始興奮,幻想這個獎對你的影響,怎么凡爾賽等等。其實都不太好,因為這些事情沒有到跟前,不要去迎他,想要知道沒寫完作業(yè)老師怎么懲罰你,只有你面對老師的時候你才能知道。
當時不雜:這個就很好理解了,當時不要有雜念,也可以換成活在當下。物來順應跟未來不迎其實其實就是為了當時不雜,接受事實,不胡思亂想,專心解決好眼下的事情。接著說沒寫作業(yè)的事,已經發(fā)生了,先接受,其次不要胡思亂想,然后專注當下,不管你是立刻馬上去補,還是倒頭就睡都可以。最怕的就是你既沒有去補作業(yè),也沒有睡覺,反而躺在被窩里胡思亂想,老師明天怎么懲罰我呢?說的是不是你?
既過不戀:這也很好理解,過去了的事,就不要再提再留戀了。你也可以把這句話理解成難得糊涂,或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既過不戀是為了讓你往前看。接著說你不寫作業(yè)的事,老師懲罰了你讓你叫家長,你吃了頓皮帶炒肉絲。若干年后你看看你老師摔倒在馬路了,你既過不戀,不想他請你吃皮帶炒肉絲的事,果斷扶起來送回家,老師感動至極,把女兒嫁給了你。人生就是這么奇妙。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只要記住這十六字箴言,一定能解決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