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國際權(quán)威雜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發(fā)表了一篇震撼性的封面文章: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可能會導致肝癌的發(fā)生!
新加坡和我國臺灣的科學家,首先?研究了來自我國臺灣兩家醫(yī)院的98個肝癌標本,對它們進行了全外顯子組測序,結(jié)果發(fā)現(xiàn)78%的標本,都帶有馬兜鈴酸的“分子標記”。
隨后,他們又對來自世界各地的1400份肝癌標本進行了仔細的研究,發(fā)現(xiàn)來自內(nèi)陸的89個肝癌標本中有47%的病人帶有馬兜鈴酸的“分子標記”;26個越南的標本中,5個與馬兜鈴酸有關;而來自北美的標本中,只有4.9%的標本攜帶馬兜鈴酸相關的“分子標記”;來自歐洲的標本中,只有1.7%的標本攜帶該“分子標記”。
馬兜鈴酸是眾多中草藥中都富含的一種化合物,而包括我國臺灣在內(nèi)的東南亞地區(qū),中華文化傳承地比較好,中草藥比較流行。因此,這些地區(qū)的肝癌,普遍帶有馬兜鈴酸的“分子標記”。
事實上,這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馬兜鈴酸被提示可能致癌了。截止目前,已有四五十篇公開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提示,?馬兜鈴酸可能與泌尿系統(tǒng)腫瘤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尤其是與腎癌和膀胱癌。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Rosenquist TA教授,對一個28000多人的人群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食用超過250mg的馬兜鈴酸,得腎癌的風險將提高1.25倍!
新加坡國家癌癥中心的Rozen SG教授發(fā)現(xiàn),大約10%-30%的東南亞地區(qū)的膀胱癌患者攜帶有馬兜鈴酸相關的“分子標記”(其中不少病友有明確的食用富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歷史),而這個比例在歐美的膀胱癌患者中低于0.5%。
而Schmeiser HH教授采用先進的質(zhì)譜分析和色譜法,在接觸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的病人的腎小管中,精確地提取出了馬兜鈴酸代謝以后所產(chǎn)生的致癌物。這些病人中,少數(shù)人是十幾年甚至是20多年前偶然使用的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由此產(chǎn)生的致癌物質(zhì)竟然可以在體內(nèi)留存超過20年!
?
說了這么多,到底哪些中草藥、中藥富含馬兜鈴酸呢?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及其他權(quán)威數(shù)據(jù)庫,如下中藥材富含馬兜鈴酸:
廣防己、馬兜鈴、天仙藤、關木通、青木香、尋骨風、朱砂蓮、淮通、南木香、管南香、青香藤、通城虎、鼻血雷、假大薯、白金古欖、漢中防己、異葉馬兜鈴、管南香、廣西馬兜鈴、蝴蝶暗消、粉質(zhì)花馬兜鈴、咚咚醫(yī)生防己、思茅馬兜鈴、金獅藤、柔毛馬兜鈴、白金果欖、百解馬兜鈴、大葉青木香、背蛇生、海南馬兜鈴、凹脈馬兜鈴、川西馬兜鈴、變色馬兜鈴。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如下中藥制劑富含馬兜鈴酸:
二十五味松石丸 、十香返生丸 、大黃清胃丸 、小兒金丹片 、止咳化痰丸 、分清五淋丸 、龍膽瀉肝丸 、安陽精制膏 、導赤丸 、婦科分清丸 、純陽正氣丸 、冠心蘇合丸 、排石顆粒 、跌打丸。
如果還在吃中藥的病友們,自己看看方子研究一下,是否含有上述藥材!
參考文獻:
[1]Aristolochic acid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re widely implicated in liver cancers in Taiwan and throughout Asia. Ng et al., Sci. Transl. Med. 9, eaan6446 (2017)
[2]Aristolochic Acid in the Etiology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16 Dec;25(12):1600-1608
[3]Mutation signatures implicate aristolochic acid in bladder cancer development. Genome Med. 2015 Apr 28;7(1):38.
[4]Exceptionally long-term persistence of DNA adducts formed by carcinogenic aristolochic acid I in renal tissue from patients with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Int J Cancer. 2014 Jul 15;135(2):502-7.
[5]付桂香,趙世萍. 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及制劑. 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 2003 年第 17 卷第 2 期: 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