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大學生讀芒格讀書筆記系列(一)。寫得非常用心的讀書筆記,文筆也很棒!藍色部分為老師標注。
心得碎錦
我們常說,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個高尚的靈魂對話。徜徉書海,從字里行間體味人生百態(tài),將智慧與啟迪幻化為理智與從容,修補生活的不完美,溫柔地對待世界。捧起《窮查理寶典》,享受靜謐的讀書氛圍,在贊嘆之余,我更覺親切,因為芒格大師投資與為人的種種精神食糧,是書籍、經歷、思考在時光中交織醞釀的智慧碩果,能讓我安定下來汲取投資經驗,靜下心來閱讀與思考人生。芒格大師是投資領域非常成功的人士,我也領略了他獨具一格的投資理念,然而“莫看江面平如鏡,要看水底萬丈深”,就像書中說的“成功的投資只是他小心謀劃、專注行事的生活方式的副產品”,芒格大師的人格魅力與優(yōu)秀品質對我來說更有著非凡的指導意義。我很慶幸在青春的年紀可以接觸到這本書,它將對我未來的金融職業(yè)與人生規(guī)劃產生積極的影響。
投資查理說
正所謂“成功固然有方法,失敗必然有原因。”這在投資領域依然適用。投資中機遇至關重要,但機遇是不可控的客觀因素,懂得把握機遇才是每一位投資者必不可少的修煉。就像書中所說:“每個行業(yè)真正的大師身上體現(xiàn)出紀律和耐心的混合物:一種絕不妥協(xié)的'把手上的牌打好’的決心。盡管在投資的世界里,有些結果并不在掌握之中,糟糕的結果是可以接受的,但準備不足和倉促決策是不可原諒的,因為這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所以,作為一名金融學生,必須要逐步學會如何“正確出牌”。
1.正如芒格先生幽默講述的關于普朗克與其司機的例子一樣,客觀地看待和衡量自己的能力,從而明確自己的能力圈并“留在自己聰明的那幾點里”是難能可貴的。在投資中,第一步就要清楚地了解并評估能力范圍,然后小心翼翼地進行基本的、全面的篩選,把投資領域局限在容易理解的、有發(fā)展空間的、能夠在任何市場環(huán)境下生存的主流行業(yè)之內。
2.其次,在對一個企業(yè)財務報告的評估過程中,其產品、市場、商標、雇員、分銷渠道、社會潮流等方面的無形資產是難以用傳統(tǒng)的數(shù)字運算所囊括的,這就突出了企業(yè)以“護城河”意識打造競爭優(yōu)勢的重要性。書中提供的1911年《布法羅晚報》給了我極大的視覺沖擊,短短幾十年時間,曾在紐交所股票活躍度前50的企業(yè),到今天僅剩通用電氣公司,足以見“競爭性毀滅”的力量之強,所以盡管企業(yè)的凈利潤很難保持“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的態(tài)勢,但企業(yè)的“護城河”必須要越修越寬,這樣才能保證企業(yè)的經營模式越來越好。
3.在股票投資中,一個現(xiàn)象級問題就在于盲從式非理性投資,鑒于高風險性和謹慎心理,人們往往覺得,眾人看好的股票未必會漲,但眾人看衰的股票最好不要染指。然而就像格雷厄姆所說“你是正確的或錯誤的,并不取決于大家是否同意你。你是正確的,是因為你的資料和推理是正確的。”這些投資準備歸根結底都是為了盡可能準確地評估一家企業(yè)的價值。就像芒格先生所說“所有聰明的投資都是價值投資——獲得比你的付出更多的東西。你必須先評估一個企業(yè)的價值,然后才能評估它股票的價值?!敝挥姓嬲堰@句話放到股票市場才能獲得最深刻的體驗。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這在股票市場一樣適用,所以利用全面的信息去評估一家企業(yè)的價值是至關重要的。
實戰(zhàn)演練
以上是對投資評估過程的簡單總結,但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股票市場深刻經歷過痛與淚,才能真正淬煉出一顆強大的心臟和一個聰慧的頭腦。比起單調地總結《窮查理寶典》亦或泛泛而談自己的感受,我更愿意結合自己的投資經歷加以述說。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窮查理寶典》的讀書心得,我也盡可能避免千人一面,真正展現(xiàn)我的投資思考與芒格智慧在現(xiàn)實碰撞中摩擦出的火花。
在去年年底,我開設了光大銀行投資賬戶,開始真正在證券市場摸爬滾打。下面展示一下,我在今年3月份持有的投資組合。
以3月份的投資為例,可謂有很多痛的教訓。我重點介紹持有的兩只股票,其一是平安銀行,另外一只是奧美醫(yī)療。
下面我們先大致看一下我在3月份投資組合的整體收益率。
我在前面也提到過芒格大師的投資原則,那就是關注核心環(huán)節(jié),購買價值被低估的資產,賣出價格被高估的資產。結合我的投資經驗,在中國股市,判斷資產價值是被高估還是被低估,需要結合資產的基本面情況、宏觀經濟和政策因素,以及企業(yè)所處的賽道優(yōu)劣、擁擠情況,再加上市場主體的洞察等等,考察一個投資者多方面捕捉信息、分析形勢的能力。在投資初期,我對平安銀行的股票沒有做出合理的評估,入倉價格太高,導致收益率的極度下跌(老師注:平安的表現(xiàn)其實不錯啊。如果真看懂的平安,堅持持有,應該有不錯的收益)。在三月份之后,我也曾持有一段時間科技股,收益不佳,總體來講科技股在我關注期間未出現(xiàn)太大的跌幅,但我只是查看了一段時期內的K形圖,買入的價格過高,導致了一定的虧損。相反,3月份奧美醫(yī)療的表現(xiàn)卻很好,最初我查閱了一些有關奧美醫(yī)療的股價走勢情況,發(fā)現(xiàn)其公開上市發(fā)行的時間并不長,大概在19年才剛剛上市,整體走勢還算比較穩(wěn)健,所以嘗試購入一小部分股票,但在幾周內表現(xiàn)不錯,帶給我一定的收益基礎。
芒格大師的一個理念我非常認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金融投資是一種風險的匹配和管控,要時刻明白自己的“安全邊際”,也就是個人或企業(yè)能夠承受的風險,并使得自己持有的投資組合風險與之對應。就拿我的投資組合來說,我50%以上的資金都購買了余額寶,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為了穩(wěn)定本金。鑒于我目前的學生身份,除了父母的月供,幾乎沒有額外收入,所以承受風險的能力弱,所以我在最大程度上減小高風險投資產品對本金的沖擊,以維持長期的持倉需求。但在投資初期,我也因此栽了跟頭,讀完《窮查理寶典》我有了深刻的啟迪。最初我走的是格雷厄姆式路線,買進大量便宜的股票,以數(shù)量來分擔風險,結果每只股票有漲有跌,總體表現(xiàn)欠佳,甚至會出現(xiàn)較長一段時間的負收益情況。查理先生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極深“股價公道的偉大企業(yè)比股價超低的普通企業(yè)好?!币簿褪钦f,以數(shù)量來分擔風險是過于簡單粗暴的方法,真正風險的降低應該來源于前期的學習與思考。真正的投資并非“小額的投機套利”,這里面包含了太多不確定因素以及賭徒心理。相反,投資絕不是完全不確定的,正如芒格大師所說,他的投資行為“結合了極度的耐心和極度的決心”。要極其熟練地掌握不同學科,建立多學科分析模型,這樣才能以“高屋建瓴”般的視角審視股票投資,獨立地做出判斷并加以行動。
適應性投資思考
投資也是學習與思考,但方法千人千面,我們要向卓越的投資者“取經”,但不能照抄照搬,要學會“拿來主義”,將好的投資策略與思維方式融會貫通并加以運用,最后實現(xiàn)收益率的增長才是最重要的。
巴菲特和芒格兩位老先生是投資界的泰斗級人物,形成了爐火純青般的風險分散與價值評估技能,但正所謂萬事不可一蹴而就,投資之路的學習與淬煉注定是漫長而艱辛的。我相信大部分讀者,尤其是像我這般初級投資散戶,會有一種強烈的感覺。一來是個人收入有限,用于投資的貨幣存量相對有限,對于價格較高的股票缺乏持有的資產能力。不妨以貴州茅臺為例,一股茅臺的持有價已經漲到了1700元左右,僅僅持有幾股可能就占有個人投資組合的大部分比例,某種程度上,抗風險的能力較弱,不利于穩(wěn)定本金。二來,書中重點講述并反復強調了芒格大師的“多元思維模型”(下圖是我總結的思維導圖),在進行商業(yè)分析和評估的過程中,不僅僅停留在對一家公司的財務信息進行膚淺的獨立評估,而是對該公司的內部經營狀況及其所處的、更大的整體“生態(tài)系統(tǒng)”作出全面的分析。在這個過程中會運用到歷史學、心理學、生理學、數(shù)學、工程學、生物學、物理學、化學、統(tǒng)計學、經濟學等多學科重要理論,并將其聯(lián)合起來實現(xiàn)1+1>2的Lollapalooza效應。不得不說,這種知識的全方位捕捉與掌握來源于學習思考在時間層面的疊加,并在實踐中不斷強化與完善,逐漸形成個人特性的投資理念。如此說來,這當然不能僅僅依靠閱讀了《窮查理寶典》就實現(xiàn)投資能力的升級,知識內化歷程往往需要很多年才能收獲物質與精神層面的紅利甚至復利。所以,我將投資學習在時間軸上分為兩個大的層面:短期投資技巧與中長期投資能力,只有二者雙重提升才能真正實現(xiàn)賬戶收益率的提高。(老師注:我不太贊同把投資學習分為短期投資技巧和中長期投資能力,把股票投資當作股權是價值投資第一重要的概念,中長期投資是價值投資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我覺得投資的學習可分為以下三項內容:如何識別好公司公司、如何給公司估值以及如何應對市場短期波動)。
基于此,在閱讀《窮查理寶典》時,我更加關注一些短期投資技巧,比如上面提到的一個重要理念“股價公道的偉大企業(yè)比股價超低的普通企業(yè)好”。除此之外,我在投資市場一番摸爬滾打之后,也收獲了頗多個人經驗,在此也斗膽分享我投資的“一家之言”。
幾個月前,我在與舅媽討論股票投資時,她的“稀釋成本”技巧令我眼前一亮,后來在與直系學長的基金投資交流中,他也重點強調了“基金定投”的意義,兩者不謀而合,為我提供了嶄新的投資理解。(老師注:稀釋成本只是雕蟲小技,屬于錦上添花的技巧,選對好公司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公司選錯了,不斷稀釋成本未必正確)
在投資周期中,若遇到價格呈下跌趨勢,可以再次購入持倉股票以攤銷成本。如下圖所舉例,經過以稀釋成本為目的的攤銷購入,成本從最初的每股2元稀釋到最終的1.384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局部風險,使得拋售股票時的損失減小。
心理學加速器
投資也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博弈”,是很多微觀個體決策的集合,正是因為心理博弈與信息不對稱的存在,才使得套利成為可能。所以在證券投資過程中,對于社會心理的分析尤為重要,這也十分符合芒格先生的多學科思維模型。我在大一修讀了社會心理學和證券投資心理學兩門課程,同時,在為期一年多的投資經歷中,我對投資心理也有頗多感受,所以在讀到芒格大師的“人類誤判心理學”時,不由得感嘆其對人類心理把握程度的精準。
心理狀態(tài)對個人行為的影響是無時不在的,心理因素是投資者對遠期股票市場的期望與預判,往往起到加速器的效果。在《窮查理寶典》的基礎上,作為一個投資者我也有些許個人想法。書中重點羅列了芒格大師對人類誤判心理學的總結,但我覺得在心理學對證券市場走向的深刻影響上解釋力不足,畢竟《窮查理寶典》更側重于在整體視角呈現(xiàn)芒格大師的非凡之處,很難每個方面都分析得面面俱到,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窮查理寶典》對于差異化的讀者而言,吸引力和側重點自然不同。所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想談談更深層次的思考。
首先我們應該先解決,為何研究人類心理學如此重要。將心理學尤其是行為科學的理論融入到金融學之中,可以從微觀個體行為以及產生這種行為的心理動因等方面來解釋、研究和預測金融市場的發(fā)展。股票投資與心理學關系密切,尤其是在沒有共同投資理念的散戶市場更是如此,因此有人將中國股票投機戲謔地稱為“玩的就是心態(tài)”。我們要研究投資過程中的人類心理學,就是將金融投資活動中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科學化,小到投資者個體與投資機構之間、大到國家之間的心理博弈過程皆是如此。
寫到這里我不免想到了刻在德爾菲阿波羅神廟入口上方的神諭“know thyself”,也就是“認識自己”。不僅投資,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認識自己,與自己和解方得幸福,所以要對心理調適有科學的認知。
在讀罷芒格大師對“人類誤判心理學”認知的基礎上,我補充一個重要的心理學現(xiàn)象“后悔理論”。我想有過股票投資經歷的人,都有過這樣一種體驗,在投資過程中,為了避免后悔心態(tài)的出現(xiàn),經常會表現(xiàn)出一種優(yōu)柔寡斷的性格特點。因為害怕后悔心態(tài)的出現(xiàn),會想方設法地進行避免。除此之外,據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做出決策的后悔程度要比沒有做出決策的后悔程度高。我個人對這個理論也有著深刻的體會,在關注股票的時候,一方面我會害怕自己錯過最佳買入的機會,與此同時,又會害怕預測失誤以高價買入,最終導致個人的負收益。在痛苦的糾結后,買入一只虧損的股票,發(fā)現(xiàn)個人評估失誤,要遠遠比未購入股票的后悔程度高。雖說錯過了一只收益良好的股票同樣令人后悔,但比購入一只虧損的股票相對要好。因為未做出決策失去的可能是一份機會成本,是潛在的增值機遇,但做出決策的后悔程度是虧損現(xiàn)實,投資者對賬戶持倉數(shù)字下跌的敏感度要遠遠高于潛在思維的機會成本損失。就像我在前面提到的“平安銀行”股票,在做出買進決策之后,看到賬戶一周內慘淡的收益,我一度非常后悔,更加一度糾結是否拋售。一方面,立即拋售損失不小,希冀能通過等待,有股價的回升可以降低損失;另一方面又擔心股價的持續(xù)走低,加大損失,似乎每一個決策都將面臨后悔的風險。最終我做出了不拋售的決策,隨后就是長達兩周的負收益,最后不得不以超低價拋售。這次經歷讓我記憶猶新,歸根結底還是對行業(yè)背景、企業(yè)狀況的把握不夠,所以對心態(tài)的調整不佳,仍需不斷學習與歷練來增強個人投資能力。
心理學對投機行為的影響在牛市與熊市階段體現(xiàn)得更加淋漓盡致。在股市高漲期,投資者普遍持有樂觀預期,在股市不景氣的時候,投資者普遍會抱有悲觀心態(tài)。但往往樂觀情緒是有限度的,悲觀情緒卻是無限度的,所以對群體心理的及時判斷更為重要。
悟
成功是性格的附屬品。年幼的時候我會更傾向于決絕地相信,成功來源于超越常人的奮斗與意志力。當然,如今在長遠來看,成功依然屬于奮斗的人,但奮斗只是成功的一個因素而已,或者說奮斗包含了太多的內涵?!靶愿駴Q定命運”,不同性格的人會以不同的態(tài)度對待相似的事情,在重要的人生節(jié)點也會做出不同的選擇,面對困難會展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一面,對待事物有不同的認知,對情緒也會有不同的控制力……這些都一步一步把一個人推向不同的方向與位置。所以,《窮查理寶典》對我不僅僅有投資方面的啟示,更重要的是教我如何面對人生,活得超脫而智慧。
芒格大師在投資領域可謂叱咤風云,但他本人卻是相當?shù)驼{,可能他追求得早已不是名利,更重要的是人生的快樂。不得不說,如今的社會很浮躁,充滿了急功近利,影射到投資市場更是充滿了套利行為。我們每天都在為了各種無可推脫的事情馬不停蹄,有時候靜下心來想想,真的有那么重要嗎?自己真的快樂嗎?恐怕恰恰并非如此。
捫心自問,我覺得芒格大師的一點我很認同,一切的無奈、痛苦與掙扎都來源于“不滿足”。我并非教唆世人,安于現(xiàn)狀不求進取,而是希望實現(xiàn)自我救贖,在面對生活的起起伏伏之時能多一份從容,多一份幸福。我很認可書中提到的愛比克泰德的一句話“富裕并非擁有許多財產,而是擁有很少需求”。一個簡單的道理人們都懂,那就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可真正能做到的人寥寥無幾。我們不僅在對比著自己與他人,也在將這份焦慮傳遞給身邊的人。從孩提時期的“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到步入社會的職位、金錢的衡量與比較,我們難以控制的在妒忌、在不滿足,所以會持續(xù)地逼自己趕路,我們真的很忙很累,可也真的不快樂。這一點在社會上有很大的消極作用,例如,當某些大學的資金管理人員或者外科手術教授拿到遠遠超過行業(yè)標準的薪水時,校園里會一片嘩然;在大型律師事務所或投資銀行等職場,妒忌甚至可以造成一片混亂。這時候,一個公道的獎評機制與良好的合作競爭氛圍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句俗語說得好,光腳的人為沒有鞋子而煩惱卻不知道還有沒有腳的人。萬事都是相對的,即使人生充滿了絕對劣勢,但也總會有比較優(yōu)勢的?!敖Y果”往往只是一個時間點,但“過程”卻充塞了整個人生。奮斗還是需要的,但希望能笑著努力,不要將幸福永遠推遲到明天。
就像芒格大師用“逆向思維”方式所說的“只要懂得妒忌、怨恨、反復無常、意志消沉、不屑客觀、不從其他人的經驗學習,保證可以輕松擁有悲慘的一生。想要幸福?反其道而行之就可以了?!彼裕松€是一場漫長的修行,要在閱讀中汲取精華,使自己收獲普世智慧,活得更灑脫、更幸福。
在該書“最新的普世智慧”部分,查理老先生對年輕人的人生建議讓我思緒萬千,結合自身經歷也悟到了很多。
期望別太高。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很少去關注自己比平均水平高出了多少,相反更容易把目標定得很高,去持續(xù)關注自己與目標間的巨大差距。有期望是好的,能為生活提供努力的方向,但期望值太高往往激勵人不敢直面現(xiàn)實的落差,有極大的心理壓力,反而限制個人發(fā)展。尤其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最應該做的是調整好個人心態(tài),降低期望值,使自己處于舒服的奮斗狀態(tài),默默忍耐,靜靜等待,總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不管我遇到怎樣的境遇,我始終告訴自己一句話“我若盛開,蝴蝶自來;我若精彩,天自安排”。
擁有幽默感。幽默感是樂觀心態(tài)的語言體現(xiàn),在困境的時候與其悲觀抱怨,倒不如幽默得自嘲一番,以此來調試情緒。同時,幽默感也更像是一種語言的磁場,能向外輻射出積極的精神氛圍。這樣的人往往具有與眾不同的魅力,能吸引到更多的追隨者,在困難來臨之時,更具有領導者的從容與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