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們都會覺得,俄羅斯的楚科奇半島和美國的阿拉斯加隔海相望,隔著白令海峽。
嚴(yán)格來講,美俄兩國并沒有隔海相望,它們比我們想象的更近。
在白令海峽中間,有兩個島嶼。
一個屬于俄羅斯,一個屬于美國,兩座小島相隔僅僅3公里。
位于西邊的島叫拉特曼諾夫島(也叫大代奧米德島),面積29平方公里左右,屬于俄羅斯。位于東邊的島叫小代奧米德島,面積7平方公里左右,屬于美國。
這兩座都是屬于代奧米德群島的一部分,是1728年由俄羅斯海軍中將、探險家維他斯·白令發(fā)現(xiàn)并命名的。
1867年,美國人從沙俄手中以十分便宜的價格買下了阿拉斯加17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訂立買賣條約時,兩國以大小代奧米德島中間為分界線,西邊是俄羅斯,東邊是美國。
所以,這份土地買賣合同硬生生把“相互依偎”的兩個島分開了。
有意思的是,兩島之間正好也是國際日期變更線。這也造成了兩個地方相隔僅3公里,日期卻相差一天,蠻有意思的。
屬于俄羅斯的大代奧米德島沒有常住人口,上面只有一個俄羅斯氣象站。
而屬于美國的小代奧米德島上有一個村子,住著100多人,都是楚科奇人,這里有學(xué)校,也有商店,可以滿足居住條件。
小代奧米德島小村子
原本大代奧米德島上也有居民,他們家家戶戶幾乎在小代奧米德島上都有親戚,外婆、姨媽、表哥什么的。
1948年,美蘇開始冷戰(zhàn),那一年,大代奧米德島上的居民都被遷往了楚科奇半島。從此以后這里就沒有居民了。
據(jù)說蘇聯(lián)解體后,小代奧米德島還有人跑到楚科奇半島去尋找親戚。
小代奧米德島的居民,只有少數(shù)老人還會說俄語,而年輕一代大多不會說俄語了,他們從小受英語教育,對俄語不熟悉。
從法律上來說他們是美國人,但從感情和文化上,他們又傾向于俄羅斯。
不僅是因為楚科奇半島有他們的親戚,還因為他們是楚科奇人,屬于蒙古人種,無論是長相還是文化跟美國主流都不一樣。
況且這里遠(yuǎn)離美國本土,本來也沒什么歸屬感。
如今,這里的人感到很迷茫,他們是美國人卻融不進(jìn)美國的文化,他們又失去了自己的語言,對自己本民族的認(rèn)識也越來越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