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長期穩(wěn)健盈利的價投之道是可以復制的(2)說到了入市以來在哪只個股上賺的最多?哪只虧的最多?本篇說說重倉個股的持有邏輯。
4、能否以您重倉的一只個股為例,講講您的持有邏輯?
關于持有邏輯,本來我這次是想拿中國平安為例的,但我發(fā)現前面的專訪有幾位已經說過中國平安了,我這次就說說格力電器吧,畢竟它也是我的重倉股之一,持有的時間很長。
首先說說空調這個行業(yè),我記得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說過,空調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fā)明,把新加坡的成功歸根于空調的普及,認為空調的出現讓熱帶的發(fā)展成為了可能,這極大擴展了文明區(qū)域。沒有空調,新加坡這樣的赤道國家,工作環(huán)境比溫帶、寒帶惡劣許多。炎熱使人懶怠昏睡,人們只能在清早以前或黃昏之后工作,金融貿易所需的智力活動將大受影響。
家用空調從上世紀60年代起普及,新加坡經濟也在這個時候起飛。李光耀認為,空調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目前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因為經濟問題,空調在東南亞的滲透率遠遠沒到頂。
面國內空調行業(yè)發(fā)展仍處半程,城鎮(zhèn)保有量仍有 1 臺/戶以上提升空間且農村市場才剛開始崛起,另一方面中央空調已實現從 0 到 1 的突破。人們對舒適環(huán)境的追求和對空調的依賴是與日俱增的,在改善環(huán)境溫度方面,目前沒有找到比空調更好的產品,我估計未來也不太可能出現。所以說,空調這個行業(yè)天花板很高,很難被顛覆,未來前景依然很好。完全具備好行業(yè)的性質。
我們再來看看格力這家公司,其實我們要判斷一家公司的好壞并不是看它的營銷,也不是看它的廣告,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該公司生產的產品品質。多留意觀察,走到哪里都看看墻上掛著的什么牌子的空調最多,大家愿意買哪一家的空調?問問周圍的親戚朋友喜歡用什么空調,我發(fā)現只有少數幾家公司是有回頭客的,身邊很多人都買了格力,有比較“這個空調用了十年都沒出問題,那個用了三年就不行了”。
格力的幾乎所有的技術都是自主研發(fā)的,對其他企業(yè)沒有任何依賴性,所以它的產品品質確定性很高。再有一點就是關注它是不是一家“人品”好的企業(yè),它賺錢是不是讓別人也賺錢?有的企業(yè)只想著自己賺錢,不管別人死活,這樣的企業(yè)肯定是做不長久的,我們看到格力是保護經銷商利益的。大經銷商欺負小分銷商,或者兩地經銷商打架,甚至面對美蘇大敵,格力始終是站在維護公平經商和契約精神的立場上的。
產品品質和企業(yè)“人品”都沒問題的話,我們再來看看它的盈利能力和財務指標,格力電器的凈利率一直維持行業(yè)第一,跟第二名拉開很大的差距,在別人活得很艱難的時候,它依然活得很滋潤,凈利率從2011年的6.37%到2017年的15.18%,一直在提升,凈利率越來越高,營業(yè)額的增長也一直維持在20%以上的增長,凈資產收益率ROE連續(xù)十多年大于30%。這樣的財務指標在A股接近四千家公司當中是屈指可數的。
我們再來看看管理層,可以說格力能有今天的成就跟董明珠卓越的管理能力是分不開的,董明珠強勢霸道的性格雖然爭議很多,但她所做的一切確確實實都是為了格力,只要有她在,格力就是一家透明的公司,投資者完全不用擔心財務造假,一切信息公開透明。我2011年選擇買入格力電器,除了因為當時估值便宜,市盈率只有9倍多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當時關于董明珠在2012年股東換屆將擔任董事長的呼聲很大,基本上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所以當時選擇在2011年分批買入。
買入之后然后就是做投資計劃,根據估值判斷什么時候買,什么時候賣,制定詳細的計劃。其實根據估值制定計劃也很簡單,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難,在預計未來的成長性不變的情況下,我一般是根據歷史市盈率對比來判斷估值高低的。
比如當時給格力電器制定的計劃是:動態(tài)市盈率低于9倍就開始分批買,越跌越買,高于15倍就開始分批賣出,越漲越賣。但這些計劃也要結合當時大盤點位和行情亢奮情況來判斷,比如2015年,格力的動態(tài)市盈率還遠沒有到15倍,但我也開始分批賣出,因為有了2007年的牛市經驗,我的直覺告訴我,當時人們太亢奮了,很不正常,所以2015年我選擇在4500點左右開始賣出,而后在其動態(tài)市盈率低于9倍又開始分批買入,到2017年大于15倍分批賣出,在去年(指2018年)低于9倍又分批買入,周而復始。只要這家公司的估值沒有達到我設定的低估區(qū)域和高估區(qū)域,我就傻傻的拿著,這就是我的持有邏輯。
說到這里,我相信聰明的投資者都能知道我持有的邏輯了,投資者之所以會持股不堅定或者不能承受市場波動,最大的原因是對自己的判斷沒信心,而對自己的判斷沒有信心的根源就是對企業(yè)沒有深入的了解。我一般在選擇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之前,會有一個至少兩年時間的跟蹤期,深入了解之后再做出投資計劃。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