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威斯康星大學研究者也發(fā)現,恒河口減少了進食量之后,外表看起來更年輕,身體也健康了不少,有資料顯示:減少食量的恒河猴患心臟病,癌癥等疾病的發(fā)病率均降低了50%以上。
而通過長達20年的跟蹤研究發(fā)現,如果控制恒河猴的進食量,死亡率在13%左右,但是沒有控制飲食量的恒河猴死亡率在37%左右,由此也得出結論,控制好進食量,每天少吃點,或許能更長壽。
日本不愛運動卻最長壽,是因為吃得少嗎?
如果問世界上比較長壽的國家,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日本,根據世衛(wèi)統(tǒng)計報高,日本的平均壽命居全球第一,男性平均年齡為81.1歲,而女性則為87.1歲,
如果問及日本人長壽的原因,可能很多人會回答,難道是因為他們愛運動嗎?其實剛好相反,日本反而屬于不愛運動等國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才讓他們能如此長壽呢?或許可以從飲食方面一探究竟。
吃得少
在日本,任何食材的分量都很小,他們吃飯時也會控制自己的食量,一般吃到八分飽就可以了,這樣可以給腸胃的消化留有空間,更有利于維護腸道健康。
吃飯細嚼慢咽
日本人非常重視餐桌禮儀,吃飯時講究細嚼慢咽,而且他們在用餐時幾乎很少說話,并且認為吃飯狼吞虎咽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
這是一種非常好的飲食習慣,因為食物只有經過充分咀嚼,進入腸胃之后才更容易被消化吸收,這樣會在無形中減輕了腸胃的負擔,預防消化道疾病,更有利于維護身體健康。
經常吃魚
日本人多吃魚,數據顯示:日本每年人均吃魚由70多公斤增長到100多公斤,甚至超過人均大米的消耗量,是法國人均吃魚量的兩倍多,魚肉含有omega-3脂肪酸和優(yōu)質蛋白質,對健康十分有益。
尊重食材原味
在我國,人們烹飪菜肴時,會放入各種調料,以此來提升菜品的味道,但是日本人就不同了,他們更喜歡食材本身的味道,所以他們的烹飪方式通常都是越簡單越好,像一些胡蘿卜,黃瓜,生菜等食物,都是直接蘸料吃的。
這種烹飪方式可以減少油鹽以及其他調料的攝入,還能最大程度的保留食材的營養(yǎng)物質,從而更有利于身體健康。
不餓但是想吃東西,原因估計有幾個
第一、是生活工作壓力太大,導致食欲增加,通過吃東西來減輕壓力。
第二、就是通過吃東西來增強滿足感,就是常說的嘴饞癥,明明肚子不餓,但是總是想來吃東西來滿足。
第三、可能是心理因素,比如一些焦慮癥,吃東西以后就會感覺心情放松,心情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