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是我們一日三餐中的最后一餐,在提倡“早餐吃好、午飯吃飽、晚飯吃少”的飲食文化下,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人卻恰恰是“早飯不吃,午飯湊合,晚飯撐飽”。
晚餐的飲食對于我們的健康非常重要,晚餐吃的過飽,過好,都會給我們的身體健康埋下隱患。尤其是中老年朋友,腸胃功能減退,身體器官機能下降,晚餐的飲食更是要根據(jù)科學的方法來。
第一:不吃晚餐
很多人減肥都是從不吃晚餐開始的,這樣的飲食習慣減的不是你的肥,而是你的健康。
不吃晚飯,身體必需的營養(yǎng)供給不足,不僅會導致低血糖,并且晚上的饑餓感會影響睡眠質量和情緒狀態(tài),身體得不到好的休息,直接影響第二天的工作跟和學習效率。
再者,不吃晚飯,胃會照常分泌胃酸,但因為沒有食物的分解,胃酸會直接傷害胃黏膜,讓你的腸胃變得脆弱,長此以往可能患上胃潰瘍等各種胃腸疾病。
第二:晚餐吃太晚
很多人因為工作或者學習的原因,容易推遲吃飯的時間,這時候我們的腸胃也要跟著“加夜班”。
一般情況下,消化系統(tǒng)需要4-6個小時才能把食物徹底排空和吸收,如果經(jīng)常晚飯吃的太晚,容易導致胃部負擔加重,腸胃長期處于“工作”狀態(tài),容易疲勞,久而久之就會出現(xiàn)胃病。
第三:晚飯吃過飽
目前很多人的飲食習慣是“早飯不吃,午飯湊合,晚飯撐飽”,這是非常不健康的。
大多數(shù)人在晚上的活動量少,消化速度也會變慢,如果吃得太飽,首先會加重消化系統(tǒng)的負擔,出現(xiàn)腹脹、腹痛等消化不良的癥狀;其次還會導致能量攝入過多轉變成脂肪,造成肥胖以及可能引發(fā)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疾病。
第四:晚餐不吃主食
有些人為了減肥,控制熱量的攝入,只吃蔬菜或水果,其實這種吃法對身體健康以及壽命也會產(chǎn)生影響。
因為蔬菜和水果中營養(yǎng)比較單一,為了滿足飽腹感還會吃的更多,導致營養(yǎng)失衡。如果人體長期缺乏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可能引發(fā)更嚴重的問題。
1、理想的晚餐時間,是在睡覺前的3個小時,如果你是晚上10點睡覺,最好在7點之前吃完晚飯,這樣可以保證睡覺時食物被消化得差不多了,也不會影響睡眠質量。
2、注意食物搭配,晚餐時在食物搭配上要講究冷熱、干稀、葷素等搭配均衡
3、建議晚餐吃七分飽,并且清淡、少油、少鹽、少糖, 晚餐不宜吃的過于油膩。
4、建議細嚼慢咽,享受進食的過程。細嚼慢咽不僅有助于食物消化和營養(yǎng)吸收,還能控制食量、穩(wěn)定血糖、保護牙齒。
5、吃完飯之后可以到戶外散散步、消消食,不僅有助于胃部消化能力的提高,還能有效預防消化不良、便秘等情況的發(fā)生。
歡迎大家關注頭條號【大媽聊養(yǎng)生】,如果您覺得我們的內(nèi)容對您有幫助,歡迎轉發(fā)分享給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