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0 08:00優(yōu)質創(chuàng)作者
如果不是到了七月,恐怕我都不會發(fā)現(xiàn),這一年已經過了一半了!
每天的24小時,仿佛特別的不經用,一周的七天,也總是感覺剛過完周一就到了周末。
日子猶如宋代詩人蘇軾的《行香子》里所寫,如同“隙中駒、石中火”。
半年就這樣過去了。如果一天背一首詩,那如今就背了180首;如果1天減0.1斤,那現(xiàn)在也應該瘦了18斤了?。?!
然而,并沒有變瘦,也沒有變得更深刻。下半年要加油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幾首七月的古詩詞吧。
需要說明的是:古詩詞里的七月,指的是農歷七月,而且今年是閏四月,現(xiàn)在的農歷也才五月。
應該誦讀的是“榴花五月眼邊明。角簟流冰午夢清。”但是,又會產生時間上的錯覺。
也罷,還是提前讀一下七月的詩詞吧。
《少年游》
元豐六年
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飲釀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詞
宋代:蘇軾
雨洗娟娟嫩葉光。
風吹細細綠筠香。
秀色亂侵書帙晚。
簾卷。
清陰微過酒尊涼。
人畫竹身肥擁腫。
何用。
先生落筆勝蕭郎。
記得小軒岑寂夜。
廊下。
月和疏影上東墻。
宋代詩人蘇軾七月初六在朋友家,喝朋友自己釀的白酒,喝醉了,寫下這首詞。
值得一提的是“人畫竹身肥擁腫”是白居易對一位擅長畫竹的朋友蕭悅的贊譽。蘇軾借用而來。
雨水洗過的竹葉,發(fā)出晶瑩嫩綠的光。風吹著竹子,飄來陣陣清幽的香氣。
晚上,那竹影映照在書上。把蓮子卷起來,竹影婆娑,淡淡的涼意浸入了酒杯。
別人畫竹子,都畫的臃腫難看,我覺得王文甫你畫竹子,比白居易的朋友蕭悅還要強。
我會記得今晚的,在這寂靜的夜里,透過窗戶,看到廊下,月亮和竹子稀疏的倩影一起映在東墻上。
編者:很多時刻都是這樣,如果沒有一些記憶點,時間就不會留下痕跡。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看似支離破碎的鏡頭,所以我們的一生才有了那么多豐富多彩的記憶。
《七月一日作》
唐代:白居易
七月一日天,秋生履道里。
閑居見清景,高興從此始。
林間暑雨歇,池上涼風起。
橋竹碧鮮鮮,岸莎青靡靡。
蒼然古磐石,清淺平流水。
何言中門前,便是深山里。
雙僮侍坐臥,一杖扶行止。
饑聞麻粥香,渴覺云湯美。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這首詩里寫道:七月初一,街道上已經有一些秋天的感覺了。我悠閑地看到清爽的街景,覺得心情很不錯。
樹林中的夏雨已經停了,池面刮來一陣微涼的風。橋邊的竹子被雨水洗刷的碧綠碧綠的,岸邊的莎草也泛著青綠色的光。
一塊古老的石頭,仿佛經歷了千年,橫臥在淺淺的溪流中。誰知道我打開門,就是深山呢?
兩個童仆侍候我坐臥,拄著拐杖走走停停。餓了聞到雜糧粥也覺得很香,渴了,覺得云母湯也很美味。
《山居雜詩九十首》
宋代:曹勛
七月正流火,晚飯凈剎中。
稍脫蒸郁苦,頓覺心境空。
放意覽翠岫,徐行迎好風。
得來喜不徹,此賜皆天公。
宋代詩人曹勛在天氣炎熱的七月到寺廟當中去避暑,晚飯也是在寺廟當中吃的。
在這樣一個寧靜的氛圍當中,頓時覺得像蒸籠一樣的天氣也沒那么熱了,心境也變得澄澈了。
站在屋外,看一看青翠的群山,迎著晚風,慢慢地沿著山路走一走。這樣的樂趣真是說不完啊,都是拜上天所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