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評選2019年3月份的抗癌明星,PD-L1抗體atezolizumab(T藥)是當之無愧的獲獎者:在3月中旬的10天里,T藥一連斬獲了3大難治性晚期癌癥一線治療的適應癥!
3月8號,歐盟批準T藥+貝伐+化療,用于晚期非鱗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
3月11號,美國批準T藥聯(lián)合化療,用于PD-L1陽性的晚期三陰性乳腺癌的一線治療。
3月18號,美國批準T藥聯(lián)合化療,用于晚期小細胞肺癌的一線治療。
……
如此排山倒海之勢,讓PD-L1抗體,尤其是T藥,鋒芒畢露、風光無限。國內(nèi)的病友紛紛提問:目前國內(nèi)上市的都是PD-1抗體(倆進口+倆國產(chǎn)),尚無PD-L1抗體上市,我們有沒有必要換成PD-L1抗體?PD-1抗體和PD-L1抗體,在療效和副作用方面,到底有沒有差別?
今天,蘭田醫(yī)生給大家詳細科普一下其中幾個有趣的細節(jié)。
1
EGFR、ALK突變的肺癌
滿足一定條件,PD-L1抗體可以用
關于T藥聯(lián)合貝伐+化療,用于晚期非鱗非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詳細數(shù)據(jù),歡迎各位咚友復習:確定了!針對肺癌,羅氏免疫+抗血管+化療三聯(lián)療法大獲成功!
這樣研究核心的亮點之一是:這項研究納入了不少EGFR、ALK突變的晚期非鱗非小細胞肺癌。59名EGFR、ALK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T藥+貝伐+化療,對比貝伐+化療,有效率、無疾病進展生存期均明顯提高(從6.1個月提高到了10.2個月)、疾病進展風險下降了59%。因此,歐盟在今年3月8號的批文里,第一次明確提到:對于EGFR、ALK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如果針對性的靶向藥(對于EGFR突變的病人,就是易瑞沙、特羅凱、凱美鈉、阿法替尼、奧希替尼等;對于ALK突變的病人,就是克唑替尼、塞瑞替尼、阿來替尼、布加替尼和勞拉替尼等)治療均失敗,下一步打算接受化療或者貝伐聯(lián)合化療的病友,鼓勵加入T藥。
在絕大多數(shù)PD-1抗體的臨床試驗中,EGFR和ALK突變的病友,是被排除在外的。因此,國內(nèi)外批準PD-1抗體的批文以及藥品說明書上,都明確要求只能用于EGFR和ALK基因野生型的患者。上述批文是第一次明確支持PD-L1抗體用于EGFR、ALK突變的人群。
其實,除了T藥,還有一個PD-L1抗體,Durvalumab(I藥)也在EGFR突變/ALK突變的人群中,做過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2018年3月12日,I藥用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三線治療的數(shù)據(jù)正式公布。這個臨床試驗一共分成3組:第一組是EGFR、ALK突變陽性的病人(患者再根據(jù)PD-L1表達是否超過25%分成兩個亞組);第二組是EGFR、ALK突變陰性(患者再根據(jù)PD-L1表達是否超過25%分成兩個亞組);第三組是EGFR、ALK突變陰性,且PD-L1表達超過90%的病人。該研究一共入組了444名患者,第一組111人、第二組265人、第三組68人。我們重點來說一說第一組患者: PD-L1表達低于25%的28例患者,有效率為3.6%,控制率為22%;而PD-L1表達超過25%的74例患者,有效率為12.2%,控制率為43%。
這一組全部都是EGFR、ALK突變的人群,PD-L1表達低的病人,有效率不足5%,的確是像大家熟知的那樣,有基因突變的病人用免疫治療療效差,還是三思而后行;但是,對于PD-L1表達較高的人群,即使有EGFR和ALK突變陽性,有效率依然達到了12.2%,基本接近了EGFR和ALK基因野生型的平均水平,對于這類人群,可以打一個簡單的比方:EGFR、ALK基因突變是免疫治療不敏感的因子,但是PD-L1表達高是免疫治療敏感的因子,一正一負抵消掉,效果大致相當于EGFR、ALK基因野生型、PD-L1表達未知的人群。
綜上所述,對于EGFR、ALK突變的晚期肺癌,如果TMB高、PD-L1陽性,可以考慮免疫治療;或者當所有能用的靶向藥治療均告失敗,免疫治療聯(lián)合化療,或許優(yōu)于單獨的化療。
2
PD-L1抗體 vsPD-1抗體
到底有沒有區(qū)別?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從理論上講,PD-1抗體同時阻斷了PD-1與PD-L1、PD-L2的關聯(lián),而PD-L1抗體只阻斷PD-1與PD-L1的關聯(lián),保留了PD-1與PD-L2的相互作用。而PD-L2對于維持肺部、胃腸道的免疫耐受非常重要。因此,PD-L1抗體可能比PD-1抗體,在肺和胃腸道方面的副作用上,可能更小。
但是,上述僅為理論預測,目前全世界范圍內(nèi)缺乏PD-1抗體與PD-L1抗體直接的、頭對頭的、雙盲隨機的、大型的臨床試驗數(shù)據(jù),所以,PD-1和PD-L1誰更好,并沒有科學的臨床數(shù)據(jù)。
不過,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兩項重磅的間接的回顧性比較數(shù)據(jù),僅供參考。
2018年1月,美國埃默里大學Ramalingam SS教授領導的團隊,匯總了23項大型三期臨床試驗3284名患者接受PD-1抗體和2460名患者接受PD-L1抗體的毒副作用。兩組患者的基線特征基本平衡,接受PD-1抗體和PD-L1抗體治療的有效率基本無差異,總體人群的有效率分別為19%和18.6%。兩組總體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沒有差異,任何級別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總的概率分別是64%和66%。不過,接受PD-1抗體治療的患者,似乎發(fā)生免疫性炎癥,尤其是免疫肺炎的發(fā)生率,更高。免疫性炎癥的發(fā)生率,分別是16%和11%;免疫性肺炎的發(fā)生率分別是4%和2%——因此,似乎PD-L1抗體的確在更好地保持肺部免疫耐受上,更有優(yōu)勢。
2018年3月,意大利的Antonio Russo教授帶領的團隊,匯總了5項晚期肺癌接受PD-1抗體、PD-L1抗體的三期臨床試驗數(shù)據(jù)。這項研究一對一間接對比了O藥、K藥和T藥的相關情況。
O藥對比K藥:兩藥的有效率沒有差異,患者生存期沒有差異;不過,O藥相比于K藥總體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略降低,而免疫性肺炎的發(fā)生率略高。
O藥對比T藥:兩藥有效率沒有差異,患者生存期沒有差異。不過,O藥相比于T藥總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略降低。
K藥對比T藥:K藥相比于T藥,在PD-L1陽性人群中,似乎有效率更高,其他方面均無差異。
綜上所述,截止到目前,在沒有頭對頭大型數(shù)據(jù)之前,從間接對比數(shù)據(jù)來看,PD-1抗體和PD-L1抗體療效和副作用,基本是類似的。對于國內(nèi)的病友,如果經(jīng)濟條件允許,建議按照國內(nèi)外批準的適應癥來選擇藥物;而對于一小部分經(jīng)濟條件不允許的病友,或許直接按照藥品的價格進行選擇,也有一定的可取性。
參考文獻
1.Atezolizumab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Metastatic Nonsquamous NSCLC. N Engl J Med. 2018;378(24):2288-2301.
2.First-Line Atezolizumab plus Chemotherapy inExtensive-Stage 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8;379(23):2220-2229.
3.Atezolizumab and Nab-Paclitaxel in Advanced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2018;379(22):2108-2121.
4.Comparison of the toxicity profile of PD-1 versusPD-L1 inhibitor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literature.Cancer.2018;124(2):271-277
5.Looking for the best 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in pre-treated NSCLC patients: An indirect comparison between nivolumab,pembrolizumab and atezolizumab.Int J Cancer. 2018 Mar;142(6):1277-1284
6.Comparison between PD-1/PD-L1 inhibitors(nivolumab, pembrolizumab, and atezolizumab) in pretreated NSCLC patients:Evidence from a Bayesian network model.Int J Cancer. 2018 Dec 1;143(11):3038-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