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銅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shù)價值,代表著中國4000多年青銅發(fā)展的高超技術(shù)與文化。
銅鏡鑒定知識1:
金文鑒別由來已久,《韓非子·說林》云:"齊伐魯,索讒鼎,魯以其贗往,齊人曰:'贗也'。魯人曰:'真也'。"齊國打敗魯國索要讒鼎,魯國用贗品搪塞,后來齊國請魯國樂正子春評判,子春直言該鼎為贗品。這段史事說明,早在春秋時,國與國之間就已經(jīng)有用贗品青銅器來冒充真器的先例了,況乎民間?
銅鏡鑒定知識2: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與文化是世界上任何國家和民族所不能比擬的!三千多年前開始的青銅文化,它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同樣輝煌。商代的青銅鑄造工藝已達到相當純熟的程度,所遺 留下來的實物無不精美絕倫。這個時段的青銅器多是作為宴享和放在宗廟里祭祀祖先,顯示貴 族身份的的禮器而出現(xiàn)的。它是一種權(quán)力和地位的象征,也是一種記事“耀功”的禮器為后世所熟知?!坝硗蹊T九鼎”“楚王問 鼎”就是講的這個。那時期的青銅器以造型的宏偉,紋飾的繁滿,構(gòu)思的精巧,工藝的精湛讓后人驚嘆!那時期的青銅器一個最 大特點就是銘文。青銅器銘文產(chǎn)生于殷商,鼎盛于西周,衰落于戰(zhàn)國,以后諸朝代的青銅器銘文極少見。銘文一般有幾種特征:族徽標記;冊命的文本;訓誥之辭;事件記載;契約;律令;符節(jié)詔令;祝愿辭;樂律;匠師名號及物品特征。這些古青銅藝術(shù)精品是中國歷史上最燦爛的文化遺產(chǎn),對中華民族各種藝術(shù)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銅鏡鑒定知識3:
史學上所稱的“青銅時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銅工具及青銅禮器的時期。保守的估計,這一時期主要從夏商周直至秦漢,時間跨度約為兩千年左右,這也是青銅器從發(fā)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輝煌期。由于青銅器以其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向人們揭示了先秦時期的鑄造工藝,文化水平和歷史源流,因此被史學家們稱為“一部活生生的史書”。
銅鏡鑒定知識4:
作模鑄器物之前,先用陶泥做個樣子作為初胎,它是制范的基礎(chǔ),這種陶模又稱為母型。如要在器物上飾花紋,先在模上畫好花紋,花紋的四入部分用刀雕刻出來,凸起部分用泥琛好后再加貼上去。
銅鏡鑒定知識5:
銅鏡多素面無紋。商代中期出現(xiàn)紋飾,但簡單古樸,普遍存在的是一種帶狀紋飾,以及單線條的饕餮紋和乳釘紋。商代晚期花紋趨于繁復,一般底紋為雷紋,主體花紋則以養(yǎng)餮紋為主,同時還有夔紋、龍紋、蟬紋、鳥紋、蠶紋、龜紋、象紋、蛙紋等。以鳥獸形象鑄造的器物也很盛行,如婦好墓中的鶚尊,湖南出土的虎食人形卣等。
銅鏡鑒定知識6:
手感和聲響。鑒別銅鏡時,可用手掂量,過輕或過重都要引起注意。此外,還可用手敲擊實物,若發(fā)出微細且輕脆的聲音則可能為真品;如發(fā)聲渾濁,有“嗡”音,則應(yīng)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