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故里”在哪里?
盛大林
日前有幸結識程韜光先生,獲贈程兄新著《詩圣杜甫》。這是他的“大唐詩人三部曲”的第二部,另外兩部是《太白醉劍》和《長安居易》。詩一樣的文字,史一般的筆法,令俺如醉如癡。陶醉之余,俺也生出了許多感慨,而感慨最多的當數(shù)杜甫之于河南。
“詩”是文學皇冠上的明珠,“圣”是道德文章的典范,而“詩圣”這一史上唯一的稱號只屬于杜子美。由于他的詩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且深刻地反映了一個時代的變遷,他的詩還被譽為“詩史”。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杜甫的地位無人敢居其右,即使是在世界文學殿堂上,杜詩也占有重要的一席。如此偉大的人物,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為之驕傲,故里鄉(xiāng)親們更應該為之自豪,可是,在曾經(jīng)生他養(yǎng)他的土地上竟已找不到他的一絲痕跡,甚至他生在哪里長在何處都被人遺忘了。
“杜甫故里”在哪里?稍微了解杜甫的人都知道,杜甫出生在河南省的鞏縣,即今天的鄭州鞏義市。其童年就是在鞏縣度過的,最正宗的故里當然應該在這里。但俺查閱網(wǎng)上辭典《百度百科》卻發(fā)現(xiàn),其“杜甫”詞條中的“紀念建筑”一欄里,“杜甫故里”卻“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浐原。”再查《維基百科》,也是如此。
當然,有“紀念建筑”的地方未必是真故里,無“紀念建筑”的地方也未必不是故里,但有無紀念的建筑卻能影響世人的印象,也反映出后人對先賢的重視程度?,F(xiàn)在,一說起關于杜甫的紀念性建筑,人們首先想到的都是成都的“杜甫草堂”,因為它在杜甫的遺存中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好、也最具特色。而“草堂”之所以保存得那么完好,主要是因為歷朝官府及其后人們都非常看重它并一再的修繕。
那么,作為杜甫的故里,鞏義有沒有故居呢?本來是有的,但在重建的過程中被扒掉了。1963年,國家在杜甫故居重新修建了“杜甫故里紀念館”,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專家郭沫若先生還為之題寫了館名。1996年8月,在一次連綿數(shù)日的暴雨中,土坯砌成的杜甫故里紀念館被完全沖塌;而在隨后的修建中,杜宅保存千年的唐代石級也全部被毀。雖然在社會各界的強烈呼吁之下,政府于幾年之后又出巨資重建杜甫故里,但終歸失去了歷史的滄桑感和真實感。更令人不解的是,經(jīng)歷了連續(xù)幾次的拆遷和擴建,十幾年過去了,鞏義的“杜甫故里”至今也沒有開門迎客——也難怪各大“百科”都讓杜甫故里“搬家”了。
近年來,旅游業(yè)成了一個新的經(jīng)濟增長點,歷史名人則成了寶貴的旅游資源。為了爭奪這種資源,很多地方都定期拜“祖宗”,炎帝、黃帝、伏羲、神農(nóng)……你方唱罷我登場。有史料的,自然不會放過;沒史據(jù)的,也要想方設法,于是,神話、小說中的人物都被請了出來,甚至“西門慶故里”都成了炒作的對象。然而,真實、偉大、備受推崇、歷世萬眾景仰的“詩圣”在他的故里卻一直被所忽視,實在匪夷所思。
明年(2012)2月12日,是杜甫誕辰1300周年。在這個百年一遇的時間節(jié)點上,他的故里是不是該做點什么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