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師傅剛剛因冠心病住院,醫(yī)生給他查血糖,而且還要在吃糖以后抽血,弄得他莫名其妙,“我是來看心臟病的,怎么還查血糖?”事實上,心內科有上述困惑的患者不在少數(shù)。
1、糖尿病等同冠心病
冠心病與糖尿病在病因上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就好比一枝蔓上長出的兩個瓜,只要患上其中任何一個,再患另一個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因此,專家提醒冠心病患者,一定要關注自己的血糖。
在美國糖尿病學會,有這樣一個說法:糖尿病等同冠心病。聽上去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卻是基于醫(yī)學界長期大量的研究。根據(jù)研究,70%~80%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死于心腦血管疾病。
反過來,冠心病患者中有多少人血糖有問題呢?在中國心臟調查中,這個比例是78%。這其中既包括糖耐量不正常的,也包括空腹血糖輕度升高的,甚至有的已經(jīng)達到了糖尿病診斷標準。更多心腦血管精品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名家心講堂。
冠心病、糖尿病為何互為影子、相伴相隨?
目前的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和冠心病有著共同的遺傳背景,又有共同的不良生活方式作為土壤,關系密切就不難理解了。
上述陳師傅入院后先查了空腹血糖,結果是正常的,而再做糖耐量試驗,即口服75克無水葡萄糖以后2小時化驗血糖,就明顯高于參考值了。這就叫做“糖耐量受損”,血糖值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間,它說明患者身體處理糖的能力受到了損害。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比歐美人更容易發(fā)生糖耐量受損。因此,如果僅查空腹血糖,就會有大量糖耐量受損的患者漏診,以致延誤病情。
冠心病加上高血糖,如同雪上加霜!
冠心病合并高血糖,患者發(fā)生心肌梗死、腦中風、放支架后再狹窄、猝死的幾率都會大大增加,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存。因此,專家呼吁所有冠心病患者,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齡大于40歲、吸煙、高血壓、高血脂、曾發(fā)生妊娠糖尿病或生出巨大兒的患者,每年都要化驗血糖,必要時做糖耐量試驗。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就要盡早干預,包括用藥及改變生活方式,以免從“糖耐量受損”繼續(xù)發(fā)展為糖尿病。
2、糖尿病使心腦血管病風險翻番
得了糖尿病,如果病情控制不理想,很多疾病會隨之而來。據(jù)美國“健康日”網(wǎng)站報道,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肌梗死、腦卒中以及其他心腦血管病的風險比沒有糖尿病的人增加一倍。該研究報告發(fā)表在英國著名醫(yī)學期刊《柳葉刀》上。
這種危險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常見的“壞分子”,如高血壓、血脂異常和肥胖。從另一個角度看,這表明糖尿病可以通過不同機制引起心腦血管病。另外,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血糖偏高但未被診斷為糖尿病的人出現(xiàn)心肌梗死或腦卒中的風險并沒有明顯增高。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會增加患心腦血管病的風險,最大的問題在于病情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實際上,只要患者提高健康意識,配合醫(yī)生控制好病情,就能將患心腦血管病的風險明顯降低。
3、糖尿病患者易患心律失常
眾所周知,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臟疾病是引起心律失常最常見的原因。而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也是心律失常的高風險人群。對糖尿病患者而言,隨著患病時間的延長,發(fā)生房顫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同時,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這種風險還會加劇。
心房纖顫(簡稱“房顫”)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它本身可能并不致命,但它會增加腦卒中和心力衰竭的患病風險。糖尿病和房顫之所以會聯(lián)系在一起,很重要的一個“紐帶”就是肥胖。肥胖可以同時增加糖尿病和房顫的患病風險。資料顯示,房顫患者中18%因糖尿病而接受治療,對照組約為14%。也就是說,糖尿病發(fā)生房顫的風險增加了近四個百分點。而且,研究發(fā)現(xiàn),心律失常風險隨著糖尿病患病時間的增加而升高,每增加一年,房顫風險升高3%。
心律失?;颊叱撕侠碛盟?,還需要在生活中加以注意。比如,每餐不要過飽,要少吃多餐,少喝濃咖啡、濃茶,多吃些乳制品、堅果等富含鉀、鈣、鎂的食物。此外,體溫每升高1℃,心率每分鐘會增加8~10次,很可能誘發(fā)心律失常,因此防感冒、發(fā)燒對預防心律失常也很重要。
來源:腦心同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