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劇藝術(shù)家教育家朱傳茗
陳有覺 搜集整理
朱傳茗(1918—1974)是昆劇界“傳”字輩老藝人,是著名的昆劇藝術(shù)表演家、教育家。家鄉(xiāng)人都稱他為“太倉梅蘭芳”。
堂名世家 科班出身
朱傳茗原名祖泉,傳茗是他的藝名,太倉縣璜涇鎮(zhèn)八字橋人。1918年10月18日出生于昆曲堂名世家,其先輩在明代起就做堂名。他幼時家境貧寒,在私塾里只讀了二三年書,就在“鴻慶堂”小唱班里隨父親朱鳴園(小名阿本)和兄長朱祖根等學藝,并以演唱昆曲為生。
1921年,有一只唱昆曲蘇灘的船到璜涇,朱傳香、殷耀亭、朱紀良等藝人見朱傳茗的嗓音好、身材好,唱昆曲有基礎(chǔ),就熱情地介紹他去投考蘇州昆劇傳習所,果然被錄取了。13歲的朱傳茗就在全福班名旦許彩金和尤彩云的指導下,學習閨門旦,藝技大進。1923年9月,穆藕初家老太太壽誕,傳習所演戲祝賀,朱傳茗就演出了《浣紗記·采蓮·回營》、《西廂記·跳墻·著棋》,得到了好評。次年六七月,傳習所所長孫詠雩率領(lǐng)全體學員到達上海,開始在“徐園”演出《十五貫》,他在劇中飾尤三姑,接著到南京路新世界和笑舞臺等劇場交叉演出。他經(jīng)常飾演主角。如在《牡丹亭》中飾杜麗娘,《長生殿》中飾楊玉環(huán),《白蛇傳》中飾白素貞等。在新世界時,顧傳玠和朱傳茗合作的生旦戲,首先“紅”起來,越來越多的觀眾喜歡看他們演的“中軸子”戲。他能做的戲文極多。主要的有《游園驚夢》、《驚變·埋玉》、《斷橋》、《說親·回話》、《琴挑》、《贈劍》、《樓會》、《受吐·獨占》、《瑤臺》、《癡訴·點香》、《庵會·喬醋》及《販馬記》、《刁劉氏》等。在滬期間,又得到了丁蘭蓀、施桂林兩位老前輩的指導,水平提高更快。朱傳茗與張傳芳合演的《游園》,水乳交融,堪稱杰作?!逗悏?#183;掃花》是昆劇的熱門戲,朱演這出戲堪稱拿手,《賞花時》曲牌曾灌過唱片。周傳瑛說:“朱傳茗是傳習所出科時就出挑的昆旦。”
藝術(shù)高超 躋身名宿
朱傳茗不僅身段優(yōu)美,表情端莊細膩,善于刻劃人物性格,而且又擅吹笛,腔滿調(diào)實、托腔貼切,有很高的藝術(shù)修養(yǎng)。經(jīng)常與梅蘭芳、程硯秋、俞振飛等藝術(shù)大師同臺演出,相互切磋,造詣更深。1933年間,程硯秋在許源來家作客,清唱《漁家樂·藏舟》一曲,由朱傳茗與許伯遒吹笛。1937年俞振飛介紹朱到北京程硯秋劇團教昆曲,后準備隨團出國,因“七七事變”爆發(fā)而作罷。淪陷時期,梅蘭芳蓄須明志,停止演出,朱傳茗也退出舞臺,回到家鄉(xiāng),在璜涇坐唱昆曲。經(jīng)高蘊文介紹,到沙溪新聲票房傳授昆劇《販馬記》、《費貞娥刺虎》、《金山寺·水斗》和《西廂記·請宴·佳期》等戲,先后達3年多。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梅蘭芳和俞振飛邀他重返舞臺,在上海美琪大戲院演出昆劇。那時,《游園》中的春香、《斷橋》中的小青,都是他演的。梅蘭芳的《斷橋》為朱所教?!队螆@》、《思凡》兩折是朱給梅葆玖排的。在這段時間中,朱還曾同俞振飛合作演出過《梳妝·跪池》。1958年,朱傳茗隨俞振飛、言慧珠出訪英國、西德、瑞士、比利時、意大利等歐洲國家,歷時半年,演出劇目有《八仙過?!贰ⅰ扼@變·埋玉》、《百花贈劍》等戲。朱傳茗不僅擔任俞、言的主笛工作,而且《八仙過?!?、《百花贈劍》中的許多曲子和吹打音樂,也都是他創(chuàng)作的。
同年,戲曲會演在北京舉行,朱傳茗因有事本來不準備參加。梅蘭芳、周信芳拍電報,一定要他赴京,他才趕到首都,在中南海懷仁堂表演了《孽?;?#183;思凡》。他飾演的小尼姑,手執(zhí)拂塵,從云端下凡,動作細膩,變化多端,細致入微,出神入化,受到了中央首長和同行們的熱烈贊揚,周總理還和他一起合影留念。在京期間,白云生、紅線女等都請他指導。那時正值招考昆曲演員,全國各地一千多人應(yīng)考,他表演“走夜路怕鬼”小品,先是示范表演,然后細膩地分析指導,使應(yīng)考者得益非淺。
1958年11月,北京電影制片廠決定拍攝彩色電影片《游園驚夢》。朱傳茗一起參加了攝制組成立會。并和導演許珂一起根據(jù)電影的特點,研究分鏡頭劇本。他從頭到尾把全部身段做了幾遍,計算時間,安排了原來昆曲沒有的音樂過門。并與梅蘭芳、俞振飛共同研究解決了拍攝錄音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使電影順利拍攝完成。
1962年,江蘇省文化局與蘇州市文化局主辦“昆劇觀摩演出”時,朱傳茗作為上海戲曲學校教師、“傳”字輩老藝人,示范演出的節(jié)目有:和顧森柏、張傳芳合演的《斷橋》,和華傳洪合演的《蘆林》,和俞振飛合演的《跪池》,和鄭傳鑒、王傳淞合演的《蝴蝶夢》,他獨演的《瑤臺》等,這四張劇照現(xiàn)保存于蘇州戲曲博物館內(nèi)。
無私傳藝 桃李輩出
朱傳茗不僅在演出上作出重要貢獻,特別在建國以后,在培養(yǎng)昆劇事業(yè)接班人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1951年8月,他參加華東戲曲研究院工作。1954年3月起,在該院昆曲演員訓練班任昆劇旦角的主教老師。訓練班改為上海戲曲學校后,他仍蟬聯(lián)該校昆曲班教師。在任教期間,他謹記自己傳藝的責任,滿腔熱情地對待戲曲教育事業(yè),一絲不茍,毫無保留地把藝術(shù)傳授給年輕一代。1956年秋某日,俞振飛設(shè)宴,特以名酒竹葉青餉客。別人酒過三巡,平日酷愛杜康的他卻一反常態(tài),滴酒不飲,原來怕影響當天下午要給學生張洵澎說戲。其強烈的責任感令人欽佩!朱傳茗在教學上循循善誘,分析示范,效果顯著,培養(yǎng)了許多優(yōu)秀的昆劇接班人,如梁谷音、華文漪、楊春霞、張洵澎、蔡瑤銑、岳美緹、王芝泉、王英姿、張靜嫻等等,都已成為八十年代著名的昆劇演員、表演藝術(shù)家了。
同時,他還經(jīng)常為兄弟劇種旦角演員傳授昆劇藝術(shù)。童芷苓、李玉茹、言慧珠、紅線女、袁雪芬、梅葆玖等許多著名的戲曲演員都曾向他學習過。
朱傳茗一生獻身于昆劇藝術(shù)事業(yè),作出了重大貢獻。1970年因病退休回原籍,不幸于1974年1月10日病逝于故鄉(xiāng)璜涇,享年67歲。舉喪之日,原上海戲曲學校副校長陳洛寧,上海越劇院院長袁雪芬,“傳”字輩老藝人方傳蕓,上海戲曲學校學生張洵澎、蔡瑤銑、王君惠、金采琴等專程前往吊唁,傅全香亦送花圈致哀。
轉(zhuǎn)帖自《蘇州地方志》:http://www.dfzb.suzhou.gov.cn/zsbl/1666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