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圈字,內涵豐富,寓意深刻。寫方了是個平臺,畫圓了是個套子”。
圈者環(huán)也,環(huán)而繞之則套也,圈子繞套子,套子走圈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賴、相互遞進、又相互轉換。圈子也是套子,流傳于世的“圈套”之說大概由此而來。
文強成為黑后臺,必然有圈子,鋃鐺入獄使他對圈子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在《悔過書》中表示,拿這些錢是因為“糊涂”。他聲稱是那些老板們下了套子,他糊里糊涂就鉆進去了,“我是被下了幾個套:老板下了套,我糊涂鉆;部下下了套,我勇敢鉆;女人下了套,我樂意鉆;朋友下了套,我仗義鉆……”
對“圈子”人們并不忌諱且引以為榮。什么工作圈、生活圈、娛樂圈、社交圈、老鄉(xiāng)圈、校友圈、經(jīng)濟圈……名目繁多。甚至有學者認為物質運動的基本形態(tài)就是“圈態(tài)”。打進某種圈子,“入圍”、“上網(wǎng)”或“進籠子”,那是一種本事、能力和水平。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怕的是那種暗圈子、黑圈子、權力圈子、賄賂圈子,互通有無,往來密切,心有靈犀,濁流滾滾,“一塊兒分過贓的”錢財不分家,“一塊兒嫖過娼的”私生活不忌諱,那些窩案、串案,都是套子套上、圈子圈起來的。套進來入圈子,便拔不出腿去,有吃喝玩樂吸引,也有潛規(guī)則管理,便“上賊船容易下賊船難”,還是警惕些好。
圈子是人建的,那些有城府有心勁兒的人,或利欲熏心,或官癮難抑,不琢磨事,光琢磨人,對營建小圈子處心積慮。對用得著的人,先靠近再拉攏,建立熱線聯(lián)系,逢年過節(jié)、大事小情,打點得滴水不漏。那一點點好處就是粘合劑,直粘得你甩不開;那一個個紅包就是敲門磚,直敲得你欲壑難填;最后不得不成“鐵哥們兒”。這個圈子,雖未歃血為盟,卻是心照不宣。不可否認,好些官員入圈子,一點點地被蠶食、被孵化,或是經(jīng)不住“拉鋸戰(zhàn)”,或是頂不住誘惑,由被動到主動,一步步上鉤進圈入套。圈子里有好處,圈子里有方便,但圈子里更有齷齪、有罪孽,那“節(jié)禮”,明是“禮”,暗是“利”,明是應“節(jié)”,實是行“劫”,劫你的權力,劫你的靈魂,從而達到謀利目的。
文強說別人下了套,他犯糊涂鉆了,似乎有理,似乎有些認識,但一推六二五,把自身干系拋于九霄云外,卻是耍了小聰明。說貪官“被”入套,身不由己,高抬了他們,也低估了他們。實際上,好些貪官都會挽套,讓別人鉆,自己從中獲利。那些賣官買官的,那些吃了原告吃被告的,那些搞權錢交易的……都用權力作釣餌,讓人去跑去送去打點,想當官的要送晉升之禮,想贏官司的要拿訴訟“費用”,想攬項目的要付大額“回扣”等等。好些當事人憤憤不平,卻不得不低三下四乖乖去請、去送、去打點人情,明知是套,也要去鉆,鉆時也結好了套子,去套別人。設套,引人入套;鉆套,順手套人;狼狽為奸,互相利用,就成了特殊的圈子。固然人心難測,卻是自心難持,有了套財、套官、套色之心,就會什么關系都去拉,什么圈子都去鉆,什么“網(wǎng)”都去上,那就是自掘陷阱、自挽圈套,毀壞的也是自己。
關于“小圈子”的危害,小平同志曾有一段深刻的闡述:“‘小圈子’那個東西害死人吶!很多失誤就從這里出來,錯誤就從這里犯起”。“小圈子”背后是大圈套,作為一個黨政干部,要光明磊落,搞“五湖四海”,絕不能搞“小圈子”,害人害己害事業(yè),是沒有一點好處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