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芩說:
“不必過于在意人與人之間一些表面的情緒,摯交之人不需要,泛交之人用不著。”
有時,我們總想獲得身邊人的認可,你掏心掏肺對別人好,捧出一顆熱氣騰騰的真心,未必能換來對方的接納和尊重。
其實,在一段關(guān)系中,總被忽視,無需勉強自己;
若不被珍惜,又何必苦苦維系。
余生不長,取悅別人,不如學(xué)會取悅自己。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知乎上有個問題:
“融入別人的生活,應(yīng)該怎么做?”
有人回:“首先你要放棄自己的生活?!?/p>
電視劇《歡樂頌》中的曲筱綃為了追到心愛的“趙醫(yī)生”,也曾想努力融進對方的生活。
趙醫(yī)生,博士,出身書香門第,喜歡讀書、聽古典音樂,內(nèi)心清高有才華。
曲筱綃,“富二代”,喜歡瘋玩,泡吧,交朋友。兩個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相處起來,著實有些費力。
為了討好趙醫(yī)生,曲筱綃會花三個小時等在手術(shù)室外,會陪他參加聽不懂的音樂會,去圖書館看難懂的書。
會為了他不去泡吧,會推掉朋友的邀約,會在趙醫(yī)生母親面前,假裝賢良淑德,溫柔大方。
在這段感情中,以往灑脫、自信、有趣的曲筱綃,變得自卑、怯懦、慌張,特別害怕自己沒有內(nèi)涵配不上喜歡的人。
不久,令她更慌張的事發(fā)生了。當時四人在家中打牌,安迪連連大贏,曲筱綃埋怨她“騙人”,奇點照顧大家情緒,緩和氣氛,提及安迪確實不該耍小心計。
安迪用戲謔口吻,調(diào)侃奇點:
“親愛的麥克白夫人,你的雙手也不干凈!”
曲筱綃誤解了安迪玩笑的意思,取笑奇點,為什么安迪會叫她夫人?是不是安迪覺得他不夠有男子漢氣概!
曲筱綃的話,令氣氛異常尷尬,趙醫(yī)生更是臉色鐵青,特別生氣。
其實安迪說的“麥克白夫人”,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麥克白》中的人物。安迪的本意是說奇點也是自己的“幫兇”,不要總怪她一個人。
可這些,曲筱綃不知。
因為這件事,曲筱綃羞愧難當,覺得在大家面前暴露了自己的無知,特別難受,跑到安迪家,大哭一場。
相處過程中的諸多差異,曲筱綃越發(fā)覺得,彼此都不是對方最適合的那一個。幾經(jīng)思考后,曲筱綃下定決心,提出分手。
人與人之間,不必去刻意融入別人的圈子,取悅別人。
你刻意迎合“傾其所有”,結(jié)果未必“得償所愿”。
圈子雖小,干凈就好。
在自己的圈子里戴上王冠,比去別人的圈子里強顏歡笑,痛快多了。
討來的情意,難免有三分失真;互相吸引的感情,才會濃情蜜意。
不合群是表面孤獨,合群是內(nèi)心孤獨
作家劉同曾說:
“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獨,合群了才是內(nèi)心的孤獨?!?/p>
孤獨是每個人的生活常態(tài),它會在順境中帶給你反思,在逆境中引導(dǎo)你看清自己。
有部瑞士電影《想飛的鋼琴少年》中的男主維特,是位天賦異稟的全才,鋼琴才華驚人,可如此優(yōu)秀的維特,在同齡人眼里卻變成了異類。
幼兒園時,別人唱兒歌他看百科全書,別人玩游戲,他下國際象棋。
跳級進入大學(xué)后,沒有人愿意和他玩,都喊他“教授,可憐蟲”。
在多方重壓之下,維特故意跳樓,受傷后假裝自己變成了“普通人”。
不久,維特轉(zhuǎn)入新學(xué)校,結(jié)交到好友,融入了大家,然而他內(nèi)心總感覺孤獨。他的孤獨來源于他迷失了方向,看不清自己想要什么,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他為了“偽裝”成,和他們一樣的普通人,假裝自己彈不好鋼琴,下不好棋,回答不上老師的問題,假裝自己喜歡玩他們的游戲,但他過得并不快樂。
一天,維特去書店,看到喜歡的鋼琴CD,沒有一絲猶豫,付款買下。
回家后的維特,立刻全身心沉寂在鋼琴音樂中,不由自主地打開鋼琴,彈奏起來,那一刻他對鋼琴的熱愛,徹底被激發(fā)出來。
“人生是自己的,我又何必在意別人的說三道四,指手畫腳?”
維特看清自己內(nèi)心后,重拾信心,做回了那個才華橫溢的鋼琴小王子。
綜藝節(jié)目《奇葩說》中曾有個話題:“我不合群,我要改嗎?”
辯手顏如晶是這樣說的:“我不合群,只是表面孤獨;我合群了,就是真的內(nèi)心孤獨?!?/p>
一句話引起無數(shù)人共鳴。
為了合群,逼自己改變,哪怕融入進去了,卻迷失了自我,真的不值得。
真正成熟的人,不會追求去刻意合群,他們不會讓可有可無的社交,來拉低自己高質(zhì)量的人生。
叔本華說:
“當你不盲目合群,忠于內(nèi)心時,才是你真正認清自己的開始?!?/p>
優(yōu)秀的人生,都是從認清自己開始,他們清楚地知道,這個世界是自己的,與別人無關(guān),做真實、努力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
你不必讓所有人喜歡
嵇康在《卜疑集》中寫道:
“內(nèi)不愧心,外不負俗,交不為利,仕不謀祿,鑒乎古今,滌情蕩欲,何憂于人間之委曲?”
太多人,為了所謂的“情誼”,寧愿“委屈求全”,不敢表達真實想法,只想給別人留下好印象。
日本短片《態(tài)度娃娃》中單純善良的艾利,萬萬沒想到,為博得身邊人、朋友的好感,自己每天“微笑”示人的臉,不知不覺中,竟然變成了一張無法動彈的面具臉。
偶然機會,艾利被星探發(fā)現(xiàn),受到千萬人喜歡追捧,成了他們嘴里的“微笑天使”。
可在艾利微笑背后的心酸和委屈,又有幾人能懂?
別人失手弄死了心愛的金魚,艾利非但沒表露一絲生氣,還微笑著說,我再買一條。
同事、領(lǐng)導(dǎo)安排任何事情,她除了微笑,從不敢說“不”,永遠都是全盤接受。
朋友在別人面前,嘲諷她,輕視她。她雖字字聽得真真的,也不敢去反駁對方,只會眼睛盯著冰冷的地面,一寸一寸膽怯地低下頭,蜷縮進自己的世界。
當她得知真相:很多人并不是真心喜歡她,只是喜歡她的“皮相”而已。
她決定要找回自己,卸掉這個束縛自己的面具。
艾利在全國巡回演出的舞臺上,當著觀眾的面,拿話筒狠狠敲向自己的臉,面具碎了一地,還有她那顆破碎的心。
她擺脫掉了束縛,想解救出自己,找回自己真實的臉,可破碎的面具后面,除了黑洞,什么也沒有。她還是弄丟了自己。
艾利高昂著殘缺的臉,朝著人群,拼命大喊:
“不要變得和我一樣,不要模仿我,不要失去自我?!?/p>
那一刻,面目全非的艾利,讓人格外心疼。
閱盡人間千萬事,終會明白,這世上不是所有人都懂你的好,你放低姿態(tài),無數(shù)次的隱忍和付出,未必能換來別人的好感和真心。
不必把太多人請進你的生命里,否則你的生活就會被攪擾得擁擠不堪。
《你那么懂事,一定很辛苦吧》書中有句話:
“所謂成長,就是終于明白了‘懂事'與‘懂得'的區(qū)別。懂得做自己,比懂事更重要?!?/p>
人世間最高級的幸福,莫過于取悅自己,活成棱角分明、獨一無二、自己喜歡的模樣。
余生不長,請學(xué)會取悅自己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guān)系,是不討好,不委屈,不勉強。
取悅別人,不如先取悅自己;成全別人,不如成就自己。
約翰·列儂說過一段話,特別感人:
“五歲時,媽媽告訴我,人生的關(guān)鍵在于快樂。
上學(xué)后,人們問我長大了要做什么,我寫下‘快樂’。
他們告訴我,我理解錯了題目;我告訴他們,他們理解錯了人生。”
愿我們余生活得自由坦蕩,愛恨隨心,瀟灑快樂。
既能敬世間一切美好,也能敬世間一切顛簸。
做最好的自己,燦爛余生,不怨不悔不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