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除了經(jīng)典詩詞和文章之外,對聯(lián)也是流傳度和受眾度比較廣的一種文化,因其短小精悍,適用于各種各樣的場合,向來受到文人雅客追捧。歷史上的對聯(lián)高手層出不窮,宋代蘇軾、明代解縉和清代紀曉嵐,都屬于這方面的高手。
通過一副對聯(lián),不僅能夠看出才子的文采,同時也可以觀察出其隨機應變之能力。在一些電視劇中,經(jīng)常看到比文招親場景,富家千金給出準備好的上聯(lián),凡是能夠對出來之人,就能成功迎娶嬌妻。今天講述的故事,一位才女想通過對聯(lián)的方式,暗示對書生的愛意,結果書生對出讓她十分尬尷的下聯(lián)。
朱元璋在位期間,大力推廣對聯(lián)知識,天下讀書人掀起學習對聯(lián)的熱潮。江南有一個姓王的書生,雖然家境貧寒,卻有一顆勤奮好學的心,二十出頭便考中秀才,瞬間成為方圓幾十里聞名遐邇的大才子,鄰里街坊稱他為王秀才,不僅是對他才華人可,也是值得驕傲的身份。
有一年,王秀才暫別父母,去參加鄉(xiāng)試,這是讀書人踏入仕途的必經(jīng)之路,只要能中舉,前途不可限量,十年寒窗苦,只為一朝成名天下知。由于路途遙遠,王秀才攜帶干糧和衣物提出很久從家里出發(fā),沿途快馬加鞭,不敢耽擱時間,怕錯過鄉(xiāng)試時間。
家境不錯的書生有仆人陪伴,累了還可以到客棧住下,王秀才卻獨自一人上路,晚上不舍得住客棧,經(jīng)常到附近寺廟借宿,甚至直接露宿野外。有夢想之人,不會因暫時的生活艱辛而感到疲憊,在他們心目中,一切苦難都是成功路上的墊腳石,挫折使人更快成長。
一天傍晚,天空突然下起瓢潑大雨,正在趕路的王秀才渾身被淋濕了,繼續(xù)前行不太現(xiàn)實,而周圍又沒有寺廟可以借宿一晚。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王秀才發(fā)現(xiàn)不遠處有一戶農(nóng)家小院,他心里樂開了花,加快腳步來到門前,鼓足勇氣敲了幾下門。
開門的是一位少女,王秀才首先自報家門,說自己是趕考的書生,希望能在此避雨??吹剿荒槙鷼?,而且長得一表人才,應該不是壞人,少女趕緊把他請到屋內,并將此事告知正在做飯的父母。不得不說,王秀才運氣很好,遇到了非常善良的一家三口,不但同意他在這里過夜,還準備了熱騰騰的飯菜.
王秀才十分感動,吃飽飯后再三表示感謝,然后一覺到天亮。第二天清晨,王秀才向他們辭別,少女在他臨行前出了一個上聯(lián):雨無門戶能留客!表面意思是說,今天雖然不下雨了,卻希望王秀才能留下來多住幾天,其實她對王秀才產(chǎn)生愛慕之意,只是不好意思直言,就以對聯(lián)的方式說出來。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愛情不可勉強,一廂情愿肯定不行。王秀才那么聰明,一下子就聽出少女的想法,不過他一心只想考取功名,尚未考慮過成家之事。況且王秀才家境貧寒,不愿少女跟著他過苦日子,于是張口對出經(jīng)典下聯(lián):虹有橋梁不渡人!
此聯(lián)一出,少女頓時非常尷尬,秒懂王秀才是在拒絕她,紅著臉跑回屋里。王秀才的做法看似無情,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為少女著想,或許不是一件壞事。如果讓你根據(jù)少女的上聯(lián),試著對下聯(lián)的話,你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