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人口對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龐大的,但好在我國姓氏和文字比較多,才避免了大面積重名的事情。小編這里指的大面積重名是以地區(qū)為單位而不是以國家為單位,如果是以國家為單位的話,有一些名字重名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姓氏是非常多的,并且有很多都是古時候就沿傳下來的,“趙錢孫李”這一類的都是大姓。很多現(xiàn)在姓氏雖然是從古流傳下來的,但是其中也有不少姓氏讓人難以啟齒,不知道大家對于這種讓人尷尬的姓氏知道多少。
先說一下“茍”姓,其實是比較常見的了,我們在生活中也經(jīng)常能遇到,并不是什么稀少的姓。而且古代也有不少仁人志士姓“茍”,古時候就有一個在沙場上討生活的將軍姓茍,科考狀元郎也有姓茍的。對于這些小有名氣的人而言,這個姓氏被人叫起來的確有點不舒服,就算從自己的嘴里說出來也還是有點尷尬的,總有一種被人家占了便宜,叫了綽號的感覺。
其實我國還有個姓氏很特別,讓女子非常尷尬,很多女性都不好意思,說不出口,因此不少女子都會背著家里偷偷的改姓。小編今天就和大家來探討一下,這些讓人尷尬不已的姓氏。
茍姓雖然尷尬,但至少能為人所接受,我國還有一個姓氏,大家絕對是想不到的,那就是“睪”姓,要不是今天小編提到,又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姓氏呢?對于這個姓氏很多女子是沒有辦法接受的,也難以向外人提起,因此會有很多女子偷偷改姓,這也是人之常情。
我國姓氏演變而來已經(jīng)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演變過程中有很多姓氏被淘汰,也有很多新的姓氏上位。我國姓氏雖然復雜,但主要還是從八大姓演變而來。其實古人起姓氏還是挺草率的,大多數(shù)都是根據(jù)周圍地理環(huán)境,或者從自己部落首領的名字中取一個字。
古人的隨意一取,其實也蘊含了先祖的記憶和情懷,以及他們對于后代賦予的希望。宋朝史書曾記載,中國單姓約500多個,復姓約100多個。但是近代的時候,我國姓氏大約已經(jīng)有1萬左右了,其實姓也沒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只不過是為了區(qū)分不同的家族而已。
很多姓氏雖然難以取名,但至少正常,但是“睪姓”卻太讓女子難以啟齒了,改姓也合情合理。你們認為呢?
備注:文中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