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選百家號作者:小刊說科技李嘉誠,這是目前國內(nèi)再熟悉不過的名字了,在10年前,李嘉誠就和現(xiàn)在的馬云、馬化騰出名。李嘉誠從1999年開始,連續(xù)15年蟬聯(lián)華人首富,他也被商界稱為“李超人”。目前李嘉誠旗下的產(chǎn)業(yè)覆蓋房地產(chǎn)、電訊、零售、制造、能源、生物等等,產(chǎn)業(yè)遍及中國大陸、香港、澳洲、英國、加拿大、菲律賓等全球52個國家和地區(qū)。在最新更新的“中國富豪榜”榜單中,李嘉誠身價高達32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150億。
然而李嘉誠擁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其實最離不開兩個人:
第一個:袁天凡
袁天凡這個名字相信很多網(wǎng)友都非常陌生,不過也是他本人非常低調(diào),他被稱為香港“四大打工皇帝之一”。袁天凡1952年出生于上海,5歲的時候跟隨父母到香港定局。袁天凡從小就特別自強,因此靠著優(yōu)異的成績考進了世界名校美國芝加哥大學經(jīng)濟系。在那樣世界頂級的治學環(huán)境中,他也自然學習的到了很多核心的本領。
芝加哥大學畢業(yè)后,袁天凡進入到紐約州的羅切斯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不過因為家里經(jīng)濟壓力大,只讀了一年就回到香港中文大學教書。然而在這之后袁天凡陰差陽錯的進入了匯豐銀行旗下的一家投資銀行工作。自此,袁天凡正式進入商界。在匯豐銀行工作了八年時間,袁天凡從普通員工晉升成為了公司財務部主管,要知道在30多年前,一個中國青年在外資公司出人頭地絕非易事。
1985年,袁天凡離開了匯豐銀行,與4位部屬一起加入了極具盛名的國際投行花旗銀行工作,并且負責為花旗銀行開拓在香港的投資銀行業(yè)務。在花旗銀行工作期間,袁天凡曾主導完成多項大型融資活動,其中就包括長江實業(yè)和和記黃埔旗下四大公司高達100億港元的集資活動。而因為工作的關系,袁天凡與李嘉誠的關系更加緊密了,其本人也深得李嘉誠的賞識。當時李嘉誠還邀請袁天凡加入,不過被袁天凡委婉拒絕了。
在1987年,香港聯(lián)合交易所遇上史上最大的危機,差點讓香港聯(lián)合交易所倒閉。這個時候尋找有能力的人讓交易所起死回生,成為了政府當局救市行動的一部關鍵之棋。這個時候,他們找到了袁天凡,于是1988年初,35歲的園田芳成為了世界主要交易所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行政總裁。在袁天凡力挽狂瀾之下,香港聯(lián)合交易所成功的起死回生。
經(jīng)此一戰(zhàn),袁天凡的名聲反而更大了,李嘉誠也證明了自己的眼光。于是在1991年,李嘉誠再次邀請袁天凡加入,然而袁天凡又一次拒絕了。第二次拒絕李嘉誠的邀請之后,袁天凡開始自己創(chuàng)業(yè),不過李嘉誠、榮智健、梁伯韜等眾多大佬均支持了袁天凡,并且甘愿做小股東讓袁天凡做大股東。在1992年,袁天凡控制了香港上市公司海裕集團??恐约旱娜嗣}、經(jīng)驗以及眾多大佬的支持,袁天凡先后購買了必勝客等眾多公司的股權,開始踏足金融、印刷、傳媒等行業(yè)。
然而在1995年,李嘉誠再次主動邀請袁天凡加入,這次袁天凡被李嘉誠的禮賢下士、三顧茅廬給打動了,于是同意加入了李嘉誠公司,并且還將海裕集團的控股性股權,賣給了李澤楷的盈科拓展。除此之外,面對李嘉誠的知遇之恩和真誠,袁天凡曾稱:“如果不是李氏父子,我不會為香港任何一個家族財團做事”。
袁天凡出山后,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里,通過取得數(shù)碼港發(fā)展權等迎合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的動作,讓盈科的市值暴漲只2200多億港元,成為當時香港市值第六大的企業(yè)。在2000年,袁天凡更是協(xié)助李澤楷以1000億港元現(xiàn)金加2000億港幣股票,從英國打動電報局手中收購了香港電訊,創(chuàng)立了香港優(yōu)勢以來最大的并購,一舉成就了李澤楷“小超人”的地位。
第二位:霍建寧
霍建寧,現(xiàn)任和記黃埔集團聯(lián)席董事總經(jīng)理。關于霍建寧,外界對霍建寧的傳聞都是這樣的:霍建寧最初只是李嘉誠的司機,在快要退休的時候,李嘉誠給了2000萬退休金給霍建寧,霍建寧卻拒收了,稱:跟了你這么多年,學會了買股票,看到你買什么股票,我也會跟著買,后來投資開了家公司,賺了點錢,不多幾千萬還是有的。
其實這只是一個未被證實的傳聞而已,霍建寧也是香港“四大打工皇帝之一”,1952年出生于香港,1974年,22歲的霍建寧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圣約翰大學取得文學學士學位,同時還取得了會計師資格。1979年,在美國留學歸來后,被李嘉誠一眼相中,邀請加入長江實業(yè)集團,出任會計主任,此時的霍建寧不過27歲。
后來霍建寧有道澳洲新英格蘭大學留學,并且取得了財務管理學位,還考到澳洲會計師資格。從1984年到1993年這9年時間里,霍建寧先后任職和記黃埔執(zhí)行董事、長江實業(yè)董事、副董事、總經(jīng)理、和記黃埔董事、總經(jīng)理。在李嘉誠旗下做了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經(jīng)典案例堪稱無數(shù),但有兩個最大的項目,讓李嘉誠都為之動容。
第一件是非常有名的“千億賣橙”,李嘉誠很早就看中了通訊領域,不過第一次做通訊領域的時候并沒有做起來。不過在1994年,李嘉誠又收購了只有300萬用戶的通訊公司Orange,并且把Orange交給了霍建寧。而霍建寧帶著團隊只用了4年時間,用戶數(shù)就增長到了3500萬,成為了當時歐洲第三大通訊公司,并且還帶領這Orange在英國上市。
然而當時的歐洲兩大通訊巨頭沃達豐和曼內(nèi)斯曼正在搶奪市場,Orange作為第三大通訊公司,這樣下去肯定會被兩家啃得連骨頭都不剩。于是霍建寧想了想,和李嘉誠商量了后,決定把Orange賣了?;艚▽幭仁欠懦鲲L,說要把Orange賣了,結果兩家巨頭找上門來談判。最后曼內(nèi)斯曼作價1130億港元收購了Orange44.81%的股份,然而收購沒多久,又飛來一筆橫財。曼內(nèi)斯曼收購Orange沒多久,曼內(nèi)斯曼被沃達豐出資2000億美元收購,這筆買賣又讓李嘉誠多賺了500億,這顆“橙子”讓李嘉誠足足賺了1600億港元。
第二件事是更早的加拿大赫斯基能源,1987年國際油價暴跌,赫斯基也面臨著巨額虧損。好家伙,霍建寧卻直接把赫斯基給收購了,關鍵是霍建寧還把赫斯基扭虧為盈,并且還做到上市,這成為了李嘉誠“一生中最偉大的投資之一”。也正是這些頻繁的大動作,李嘉誠把霍建寧當成心腹,李嘉誠每次投資,幾乎都有霍建寧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