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等了。
多少人心心念念,多少人等Sir已經(jīng)等得不耐煩……甚至想罵粗口。
等啥???
等下一個天亮,把私家法國電影的地圖送我好嗎。(此處需要麥霸一名)
今天,點開這篇的同學,你終于等到——
△ 微縮圖看不清,請點開看原圖
有人已經(jīng)發(fā)出尖叫。
有人還沒明白這是個啥……
就是我答應了要送給你們的,毒Sir私家電影地圖法國版,全套。
(上圖為其中一張)
全套共11張,分為1張總圖,10張局部地圖。
共花費1個月,全手繪,既能把玩,也實用。
好的,沒什么特別的,不用客氣(請自行體會語氣)。
普通地圖有的,指示牌、方向標、著名景點、地鐵站等,它有;
普通地圖沒的,電影取景地、正確打卡姿勢、最佳游覽路線等,它也有。
看總圖吧——
總圖里標注的,就是Sir在第一季電影地圖里,提到的各個好玩的地點。
想要的,來Sir私家小號(掃下方錦鯉碼),回復“地圖”二字,送全套。
長按此碼,直達Sir的懷抱
別說現(xiàn)在去不了只能收藏。
要相信,只要一路聽Sir講電影,總有一天你會去。
禮物收好,下面要轉移戰(zhàn)場了。
啥,意大利電影地圖有沒有?!
……等吧,估計得下個月(一個不會被人輕易察覺的白眼)。
今晚,Sir想說一個在西西里島發(fā)生過的故事。
來自Sir從18歲開始,眼看會一直喜歡到80歲的好片——
《碧海藍天》
The Big Blue
這部是法國導演呂克·貝松執(zhí)導的第3部長片,主要取景地在意大利(其余還有法國、希臘)。
所以,Sir也將它選為“私家電影地圖”第二季意大利的開幕片。
它曾為88年戛納電影節(jié)開幕,30年后,該片的修復版作為海灘電影又在戛納放了一次;它也是80年代法國最成功的電影之一,賣出了900多萬張電影票,在影院持續(xù)放映超過一年。
憑什么放一年?
憑導演是呂克·貝松?主演是讓·雷諾?憑取材是真人真事?
這些好像都不夠。
我們知道,現(xiàn)實里偏要活得不現(xiàn)實,往往容易一不小心就活成loser。
而在Sir看來,這部片讓觀眾看到了,這種不現(xiàn)實的反面。
它撩動了每一位觀眾心底的私貨,指出了現(xiàn)實人生的另一種可能,叫做:
我可以平凡,可以沒錢,但我這一生,必將活出不同。
故事,就圍繞這樣三位不現(xiàn)實的人展開。
第一位不現(xiàn)實小姐,是一個紐約的保險推銷員,叫喬安娜。
去秘魯出差時,她與一個戴護目鏡的男人,一位冰下潛水員,擦肩而過。
等他從冰洞里爬出來,她上前,遞給他一杯取暖的咖啡。
他還了她一個微笑。
后來她回了紐約??善婀职?,對她這個美國人來說,紐約好像已經(jīng)不是“世界中心”了。
她想見他,哪怕撒謊,哪怕付出不現(xiàn)實的代價。
于是趁職務之便,她打聽到他去了西西里,然后她跟老板撒謊說,西西里那邊的保單出問題了。
接下來就是心狂跳,腿狂跑,一路奔波。
大包小包,飛到羅馬再換火車,終于,在西西里一個海濱餐廳,她再次見到了那個男人。
△ 他們重逢的地方位于西西里陶米爾納,1988年的時候還有點隨便搭造的氣質,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家臨海四星級酒店,名叫卡波陶米娜烏納酒店(UNAHOTELS Capotaormina)
不現(xiàn)實,太不現(xiàn)實。
你和這個男人話沒說幾句,不知道彼此家底背景,什么都沒承諾過,連“我愛你”都沒講過。
這樣一段不現(xiàn)實的愛情,會怎樣呢?
第二位不現(xiàn)實先生,是個意大利游泳健將,叫恩佐。
他也沒個正形,成天穿條三角泳褲,開個小破車,在海邊游蕩打牌喝酒。
虧得他的潛水技術太有名,有人拜托恩佐下海救人。
△ 這艘船名叫“奧林匹亞”,是1980年為了躲避北風,在希臘阿莫爾戈斯島(Amorgos)西端沉沒的,至今還在那兒
討(趁)價(火)還(打)價(劫)中,他拿到一萬塊美金。
是換新車?下館子?還是泡妞?
不,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是給自己快散架的小破車,刷個漆。
很明顯,刷完更丑了。
除了給家人買點小禮物,剩下的錢,他還有一個用處。
是多了不起的用處嗎?
呵呵,好像是繼續(xù)扔錢……
他跟搭檔說,拿這些錢,滿世界,給我找一個人。
你應該猜到,上面的不現(xiàn)實小姐和不現(xiàn)實先生,想找的人應該是一個。
也就是本片最不現(xiàn)實的,甚至被現(xiàn)實里的觀眾詬病多次的——
“超人”,全稱“超不現(xiàn)實男人”,雅克。
這是個什么人?
是一個窮人,沒房子;
是一個單身狗,沒女友;
是一個孤兒,沒父母;
是一個屌絲,沒好工作。
最關鍵的關鍵,他是一個“傻子”。
要不,他為什么意識不到以上的問題,以上這些讓他成為一個窮、單、孤、賤的loser的問題?
是他沒本事?
不,要說他的本事,全世界估計找不出幾個。
他是個把大海當母胎羊水的人。
他跟恩佐從小認識,兩人都是潛水健將,但你還真說不準,他兩個誰更厲害,因為他們從來沒比過。
恩佐,是那種會把贏的欲望寫在臉上的人。
日常總把“我是潛水冠軍”掛嘴邊,有時還在比賽間隙,缺心眼地嘲笑水平比自己差的對手。
而雅克是深藏blue型的,喬安娜第一次見他,是在秘魯?shù)难┰?,雅克正在幫科研站打撈冰洞里的貨車?/p>
進到冰窟窿下面,別人可能活命都難。
但你看他。
氣定神閑,在冰水里摸泡泡!
人家喊他上岸,他好像還不太情愿……像個游樂場玩嗨了不愿走的小P孩。
所以,潛水對他來說,不是比賽,也不僅是愛好,而是……
回家。
他曾對喬安娜說,每次潛水,他最大的難題不是潛下去。
而是找到一個浮上來的理由。
他在水里確實不像人類,倒像條海豚。
他甚至可以剛和女友羞羞完,就一頭扎進海,跟海豚玩一個通宵。
別人的錢包里,是家人的照片。
他的錢包里,是海豚的照片……海豚見到他,也跟見到家人一樣。
△ 雅克逗海豚的地方在法國阿爾卑斯省,一個名叫Marireland的海洋公園(Marineland of Antibes ),是歐洲少數(shù)幾個可以看到北極熊的地方,里面還有一條長約30米的鯊魚隧道
所以,要說起雅克最大的不現(xiàn)實。
可能也不是前面那些,而是他的“沒問題”。
雅克對世界沒有任何疑惑,他不太關心每天發(fā)生了什么,不關心女人、情感,也不關心自己活在世上,是不是該有個什么遠大目標。
面對一切,他都只憨憨地笑。
你可能覺得這樣的人設太扯,在我們的國產劇里估計活不過第一集。
但其實……
導演呂克·貝松,這個很懂賺錢、很會拍商業(yè)片、活得很現(xiàn)實的呂克貝松,自己小時候也這樣。
他父母都是潛水員,自己四歲開始潛水,童年都在水里度過。
他曾這樣形容眼中的完美世界:
人們都穿著泳衣光著腳,遵循著海洋和日出日落的規(guī)律生活著。
年輕時,呂克·貝松的夢想是當潛水員和海豚生物學家,然而……
17歲時,他出了潛水事故。
醫(yī)生告訴我,我再也不能潛水了。他不懂這對我來說意味著什么,潛水和海豚是我的一切……這感覺就像你一直夢想要當個舞蹈家,卻發(fā)現(xiàn)自己沒了雙腿。
成為電影人后,呂克·貝松依然難忘大海。
他的紀錄片《亞特蘭蒂斯》,完全就是寫給海洋的情書;
△ 《亞特蘭蒂斯》是1991年威尼斯影展開幕片
也借《超體》,夸了一把他最愛的海豚。
現(xiàn)在他還會偶爾去潛水,2015年,他又一次去了《碧海藍天》里的阿莫爾戈斯群島(沉船的地方,也是電影里兩位男主家鄉(xiāng)的取景地)。
呂克·貝松將他年少的夢想,和他對海洋的無限熱愛,都放進了《碧海藍天》。
這也或多或少解釋了,為什么他之后在商業(yè)道路上一去不回頭:
他想說的想做的,都藏在了《碧海藍天》里。
雅克如同他的化身,替他彌補了心中那塊“不現(xiàn)實”的缺憾。
△ 呂克·貝松在片子客串了一名參賽的潛水者
其實在Sir看來,呂克·貝松之所以成為呂克·貝松。
可能恰恰因為他心里藏了這一塊“不現(xiàn)實”。
沒有這一塊東西,他很可能成為一個平庸者,又如何實現(xiàn)其他的“現(xiàn)實”。
雅克在現(xiàn)實里,也確有其人。
1983年呂克·貝松在馬賽(他很愛的法國城市,在那兒拍了《的士速遞》)向雅克介紹了《碧海藍天》這個項目之后,雅克也一同參與了劇本創(chuàng)作。
讓·雷諾飾演的恩佐·馬奧卡(Enzo Maiorca),在現(xiàn)實中比雅克·梅約(Jacques Mayol)小4歲,兩人在30多歲時才相遇,開始了競爭關系。
恩佐的潛水最高紀錄,是1988年的101米。
雅克則在1983年,56歲高齡,創(chuàng)下了105米的世界紀錄,然后正式宣布退役。
你可能對數(shù)字沒概念,但你要知道。
在這個記錄之前,醫(yī)學界認為人類潛水極限是51米,而他們二位直接把數(shù)據(jù)double了。
△ 左二雅克,左三恩佐,看起來和演員差不多帥
他們的“不現(xiàn)實”,最終成就了他們自己。
電影里,喬安娜和恩佐都找到了雅克。
恩佐發(fā)現(xiàn),雅克果然是天才啊……
這家伙,總是一不小心就破了恩佐記錄。
他真不是故意的,有時就是在水下玩多了幾秒,或因為好奇潛深了幾米。
與此同時,雅克也慢慢活得現(xiàn)實了,因為有了喬安娜。
他慢慢學會了去讀女人的心思,也會因為感情上的小別扭而生氣。
原本在深海里過得輕松自由的雅克,變得越來越不平靜。
你說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當然,喬安娜和恩佐,也會被雅克不現(xiàn)實的一面影響。
喬安娜最終和雅克無奈分手,因為雅克執(zhí)意要回到大海,在最后,當他把下潛的安全繩交給了喬安娜,選擇放手的人,是她。
有網(wǎng)友說,這是雅克這種理想主義者的自私,但Sir并不這么看。
電影是電影,電影不是在游說觀眾,為了追求理想就可以拋棄愛人。
事實上,電影一直在說,你要回到家里,要回到家人的身邊。
而雅克的家人,是海豚。
還有恩佐。
恩佐總是記得雅克說過一句話,這是很神叨的一句話:
游到海底,會發(fā)現(xiàn)那里水更藍,藍天會變成回憶。
你躺在一片寂靜里,四周無聲。
這時美人魚就會出現(xiàn),它們會考驗你的真誠、你的純潔,如果你是,他們就會把你帶走。
可信么?極不可信嘛。
恩佐雖然也不信,但心里總歸記住了。
因為他盡管拿了17次冠軍,可他看到的只有獎杯和獎金,身為“人生贏家”,他不在乎別人的說法,但雅克的說法,他總會留下印象。
影片的最后一場比賽,在阿莫爾戈斯島東海岸舉行,在高聳的絕壁上,有一棟白色建筑,像圣殿一樣,那是霍佐維奧蒂薩修道院(Hozoviotissa Monastery)。
△ Sir上文提到的呂克·貝松潛水的地方,就是修道院前的愛琴海
在這場比賽里,恩佐拼命了(請以字面意思理解)。
他拼命下潛,想打破雅克的記錄,可惜失敗了。
被救上來后他很虛弱,但他仍把手放到雅克肩上,說:
你是對的,海底深處,是個更好的地方。
停了一會,他又說:
把我放回水里,雅克,放回去吧,求你了。
恩佐到底看到了什么?
Sir想,那一定是比贏、獎杯和金錢更令他著迷的東西。
片尾,有這樣一行字:
獻給我的女兒杰奎琳
很多父母尤其中國父母,可能會不理解。
導演呂克·貝松,為什么要把這么不現(xiàn)實的電影,獻給女兒?
難道他希望女兒過上這種“找死的人生”?
△ 雅克躺在床上思念大海,天花板瞬間成了海洋
Sir想,沒有父母希望孩子不快樂。
但平庸,平庸真的會讓人不快樂。
平庸,它不是雅克年輕時的窮、單、孤、賤。
而是你活在世上,卻發(fā)現(xiàn)自己毫無價值,一點都不特別。
存在過,沒存在過,一個樣。
這恐怕就是為什么,我們需要給必須現(xiàn)實的自己,保留哪怕1%的不現(xiàn)實。
呂克·貝松是這樣過的,他活得現(xiàn)實,卻從未真正拋棄心中的“不現(xiàn)實”。
現(xiàn)實里的恩佐,健康地活到了80多歲,他曾因為電影“丑化他的氣質”而遷怒,把電影告上法庭,導致一禁14年。
可雅克死后,恩佐最終放下心結,明白這部片拍出了他和雅克,最可貴的“不現(xiàn)實”。
我們呢?
我們要活得現(xiàn)實,要學會掙錢與生存,在這個日漸壓力山大的世界,我們也許必須把現(xiàn)實的閥門,調到99%。
但如果不把1%的“不現(xiàn)實”留給自己,你將永遠失去對抗平庸的陣地。
Sir覺得,這才是呂克·貝松想說的。
也是他身為一位父親,最想告訴孩子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