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播就爭議不斷的《都挺好》,終于在昨天大結局了,終于還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大團圓。
全員傷害時,有多少人拒絕;據(jù)說洗白后,就有多少人淚流滿面。
——看完劇后心情復雜的古典君
《都挺好》,終于大結局,
一家人實現(xiàn)了和解。
從小欺負妹妹的蘇明成,
真誠地向蘇明玉道了歉;
作天作地的蘇大強,
患上了老年癡呆,
忘了很多事,
卻還記得對女兒的虧欠;
沒感受過正常家庭溫暖的蘇明玉,
第一次產(chǎn)生了“有家真好”的感覺。
想起了《奇葩說》里,馬東說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
我們終究會原諒那些曾經(jīng)傷害過我們的人。 ”
然而,想了想,
又更像是蔡康永說的那樣:
“那不是原諒,那是算了。”
算了吧,人家已經(jīng)道歉,
再計較也不會更快樂;
算了吧,誰叫他們有血緣關系,
親情就是沒道理;
算了吧,現(xiàn)在過得挺好,
選擇放下也是放過自己。
01
報復
并不容易
《都挺好》里,
蘇明玉與蘇大強和解前,
石天冬給她講了個故事。
當時,蘇大強
因為又干了些沒臉沒皮的事兒,
被蘇明玉罵進醫(yī)院。
蘇明玉很自責,
石天冬就希望這個故事,
能讓她想開。
故事是這樣的:
鄭莊公母親武姜,有兩個兒子,
一個是鄭莊公,一個共叔段。
因為鄭莊公是難產(chǎn),害她險些死掉,
武姜便極為討厭這個兒子,
對共叔段則偏愛有加。
鄭莊公沒繼位時,
她多次要求自己的丈夫鄭武公,
廢掉鄭莊公的繼承權;
鄭莊公好不容易繼位了,
她又多次仗著母親的身份,
讓鄭莊公對共叔段多多封賞,
共叔段的封地比國都還大;
就這還沒完,
她還暗中慫恿支持小兒子舉兵謀反。
鄭莊公忍無可忍,
一舉平定內(nèi)亂,
共叔段逃到他國,武姜被幽禁。
幽禁前,鄭莊公對天發(fā)誓:
他和母親“不到黃泉不相見”。
但后來,他還是后悔了,
想再見見母親。
在潁考叔的建議下,
挖個了地道,取名黃泉。
母子二人在地道里實現(xiàn)了團圓。
然而,石天冬又說,
這個故事,在野史還有另一種說法:
說,武姜在兵變時,已經(jīng)去世。
是鄭莊公自己一直走不出來,
編了這么個謊言。
有時候,親情就是如此沒有道理可言:
錯的人不是你,
就因為在乎,
一樣會痛苦、會遺憾。
像蘇明玉生活在母親的陰影下,
怕自己變成她;
像鄭莊公失去母親后,
還是會忍不住地渴望親情。
02
原諒
需要底氣
有人曾給蘇明玉算過一筆賬:
蘇母去世,她掏40萬買墓地;
蘇大強被騙,她拿了6萬補窟窿;
蘇家急等賣老宅,她用150萬暗中買下;
蘇大強新房首付差20萬,
她又掏20萬救急
……
里里外外花出去200多萬。
還有為兩個哥哥找工作,
幫二嫂升職加薪,
擺平了家里無數(shù)難題。
被人戲稱是“有錢,都挺好”,
“有錢蘇明玉,沒錢樊勝美”。
也因為這份安全感和底氣,
面對一地雞毛,
她仍然可以處理地游刃有余。
后幾集時,柳青對蘇明玉說:
“蘇明玉,你變了,
你怎么變得這么柔軟了?!?/span>
其實,就是這樣,
當一個人越強大,
便越會變得柔軟,
哪怕是從前哭過的人和事,
也能夠一笑釋懷。
北宋名相呂蒙正,
年幼時與母親一起被父親趕出家門。
母子倆無處可去,
在寒窯中相依為命數(shù)年。
后來,呂蒙正考上狀元當了官,
竟將一直對他不聞不問的父親接到身邊養(yǎng)老。
有人詫異,
覺得這要么是圣父下凡,
要么就是在沽名釣譽。
呂蒙正沒有任何解釋,
三次拜相,加封國公,
一路高升。
反倒是呂蒙正的父親,
大概自覺受之有愧,
結果心緒大動
之后不久便逝世。
原諒別人是需要底氣的,
你不強大,誰需要你原諒,
不看你笑話就算厚道了。
03
愛過,恨過
不如算了吧
有人說,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電視劇終歸是電視劇,
求而不得才是人生的常態(tài)。
弄皺了的紙無法攤平,
打過結的繩子始終有痕跡,
難以釋懷的傷害,
存在還是存在,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算了。
算了吧,
相信時間,
即使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
也能幫我們把一些問題變得不那么重要。
算了吧,
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放棄那些無關緊要的,
忘記那些悲傷難過的,
遠離那些不懷好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