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和興華小博士一起學習吧!
在隋唐之前不押韻、對仗的文字被稱為“筆”
押韻、對仗的稱為“文”
《千字文》開篇的兩個字是“天、地”
今天我們就來解讀“天”這個字
“天”字甲骨文寫作:
是一個“人”,
頭上有個“O”,
表示人頭頂上的空間。
但有的甲骨文“天”字也寫作:
將“O”換成了“=”,
表示大地上方的太空。
到了金文時期“天”字寫作:
將原有的“二”,換成了“一”,
因為在道家哲學中,
“一”表示太初、混沌的狀態(tài),
這就與我們今天的“天”字很像了,
也突出了太空的含義,
這就是“天”字的由來。
講完了“天”字我們來說“地”字
這個就是篆文中的“地”
左邊是一個“土”字,那么右邊這個符號像什么?像一個蓋子。
篆文的“地”字像蓋子下面分了兩個叉后,下面一個小尾巴對吧?這其實是個蛇。
蛇的特征主要是在于它的舌頭,它的舌頭是最強大的,它還能辨別方向和氣味。
上面的分叉代表了蛇的舌頭。
說明了什么?蛇什么時候常居地下?因為冬眠,所以用了一個蛇在土里的形象代表了“地”。
那么有人就要問了:“冬眠的動物那么多,為什么蛇在地底下就代表了“地”呢?
因為我們中華民族是龍圖騰的民族。
除了葉公之外沒有人見過龍對不對?但是蛇我們見過。蛇也叫“小龍”,所以古人就把蛇在地底下的形狀,也同樣是一種圖騰的符號,變成了“地”這個字。
總結
在《周易》當中,古人分別賦予了天、地二字以剛健自強與厚德載物的文化內涵。“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更是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八字作為校訓。
作為一名君子,處事應像天道一樣力求剛健,奮發(fā)圖強,萬萬不可懶惰成性,君子也應像大地增厚美德,沒有事物不能包容。我們看天地之間,無論是天上的日月星辰北斗,還是地上的泰山黃河,天地均以平等、慈悲、博大的正能量,蘊育滋養(yǎng)著世間萬物的一切,為我們中華民族的輝煌創(chuàng)造繁榮的沃土。一代圣賢周興嗣在《千字文》中以“天、地”二字開篇,可見老人家別有深意?!肚ё治摹肥悄媳背瘯r期,周興嗣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