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亦姝第一次顯露頭角是在2017年的央視《中國詩詞大會》上,當時她憑借著出眾的才情和強大的實力、淡定的氣魄,一舉拿下冠軍的王冠。
年少成名的她并沒有為名氣所累,而是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在2019年的高考當中取得613分的優(yōu)異成績,被清華理科實驗班破格錄取。
但是,武亦姝小時候也和其他的小孩一樣貪玩、不愛學習、不聽父母的話,這讓武亦姝的父母一度絞盡腦汁。
為了找到解決辦法,當武媽媽聽說朋友家的孩子特別愛學習并且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之后,就去拜訪了自己的這位朋友,希望找到管教孩子的辦法。
從朋友家回來以后,武媽媽做出來一個大膽的決定,并且堅持做到3點。毫無疑問,取得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正因為這至關重要的3步才讓武亦姝一個普通的女孩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第一步:
晚飯過后放棄自己的所有對孩子有影響的娛樂愛好。
武媽媽除了是一個小學教師之外,和普通的家庭婦女一樣,平時喜歡玩手機、打牌、看電視……。但是為了孩子,武媽媽就放棄了這些誘惑,并且說服武亦姝的爸爸,每天晚飯過后,一家人都會在書房里看古典名著,品古典詩詞。一切都是為了能夠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
第二步:
父母是孩子的“根”,“根”健康茁壯才能結出好的果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成長的基礎,也是孩子的榜樣。武媽媽深知如果想讓孩子愛上學習,首先自己要愛上學習。因此為了做好孩子的榜樣,小學美術老師的武媽媽要求自己和孩子的爸爸每天啃讀中國古典詩詞,古典名著(二十四史、山海經),并且一家人之間相互討論。這樣既能夠增加家人之間的感情,又能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一舉兩得。
第三步:
在生活中不斷運用,增強孩子的記憶力與理解力。
武媽媽深知:有時候我們會感覺學習很枯燥乏味,因為感覺學的東西與生活沒有關系,同時也容易忘記。因此為了讓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中國古典文化的美,同時讓孩子記憶深刻,武媽媽在生活中細心觀察生活,把書中學到的做人做事道理通過生活中的一些瑣事顯示給武亦姝,把詩詞之中的美通過生活映射出來。這樣不僅能夠讓孩子記憶深刻,還能夠讓孩子切身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這更加容易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通過以上三點,這位武媽媽用一學期的時間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學習和閱讀的興趣,也增加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同時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在班級里名列前茅。因此,如果家里的孩子貪玩不愛學習,不妨從中借鑒一下經驗,然后結合自己的真實情況因地制宜。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父母是孩子的根,也是孩子的第一個貴人,只有父母做到了,孩子才能做的更好。其實,孩子的問題的根源往往不在孩子自己身上,而是在父母身上,我們只要從根源出發(fā),問題就自然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