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diǎn)擊加載圖片
《花影》
:蘇軾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詩人借吟詠花影,抒發(fā)了自己想要有所作為,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全詩自始至終著眼于一個(gè)“變”字,寫光的變化,寫花影的變化,傳達(dá)出詩人內(nèi)心的感情變化。
《浣溪沙·閨情》
宋代:李清照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
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fēng)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
月移花影約重來。
此詞寫一位風(fēng)韻秀徹的女子與心上人幽會,又寫信相約其再會的情景。上闋主要描寫女主人公的美麗的妝飾和容貌,下闋則深入剖析女主人公的行為及心理活動。
“月移花影約重來”花前月下,正是少男少女相會的寶地,女主人公此語表現(xiàn)了其對未來的期待,也寄寓了詞人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與追求。
點(diǎn)擊加載圖片
《春夜》
宋代:王安石
金爐香燼漏聲殘,翦翦輕風(fēng)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
良宵春色,剪剪輕風(fēng),金爐香燼,月移花影,一派風(fēng)光,激起了作者思想上難以自制的波瀾,同時(shí)也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撥得激動不已,不能成眠。
《千秋歲》
宋代:秦觀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亂,鶯聲碎。
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
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
攜手處,今誰在。
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
春去也,飛紅萬點(diǎn)愁如海。
此詞在由春景春情引發(fā),由昔而今,由今而昔,由喜而悲,由悲而怨,把生活中的種種失意融為一體,集中抒發(fā)了飄零之苦。
“花影亂,鶯聲碎”,細(xì)寫春景特色,以“亂”字狀花之紛繁,“碎”字表鶯聲盈耳,用筆尤工,各極其妙。
點(diǎn)擊加載圖片
《和襲美春夕酒醒》
唐代:陸龜蒙
幾年無事傍江湖,醉倒黃公舊酒壚。
覺后不知明月上,滿身花影倩人扶。
詩作著意寫醉酒之樂,瀟灑自如,情趣盎然。詩人極力以自然閑散的筆調(diào)抒寫自己無牽無掛、悠然自得的心情。然而,以詩人冠絕一時(shí)的才華,而終身沉淪,只得“無事傍江湖”,筆下不免有一絲憂憤之情。
“滿身花影倩人扶”是全篇中傳神妙筆,寫出了月光皎潔、花影錯(cuò)落的迷人景色。一個(gè)“滿”字,自有無限情趣在其中。
《謁金門·五月雨》
明代:陳子龍
鶯啼處,搖蕩一天疏雨。
極目平蕪人盡去,斷紅明碧樹。
費(fèi)得爐煙無數(shù),只有輕寒難度。
忽見西樓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上片寫景,在那黃鶯兒啼叫的地方,滿天正飄灑著雨絲,下片寫情,主要寫詞人的感受。
“忽見西樓花影露,弄晴催薄暮?!边@一“弄”一“催”,“花影”佳境全出。
點(diǎn)擊加載圖片
《如夢令》
宋代:曹組
門外綠陰千頃,兩兩黃鸝相應(yīng)。
睡起不勝情,行到碧梧金井。
人靜,人靜。風(fēng)動一庭花影。
在一片寂靜中,詞人正黯然神傷,忽然“風(fēng)動一庭花影”,更覺此情備幽,難以自勝。同時(shí)也透露了輕微的寂寞之感。
《醉落魄》
宋代:范成大
棲烏飛絕。絳河綠霧星明滅。
燒香曳簟眠清樾。
花影吹笙,滿地淡黃月。
好風(fēng)碎竹聲如雪。昭華三弄臨風(fēng)咽。
鬢絲撩亂綸巾折。
涼滿北窗,休共軟紅說。
詞寫退隱生活中一個(gè)吹笙自娛的清夜。上片從夜中情景點(diǎn)出吹笙,下片寫笙聲?;ㄓ跋麓刁希@空靈剔透。
點(diǎn)擊加載圖片
《春晴懷故園海棠二首·其二》
宋代:楊萬里
竹邊臺榭水邊亭,不要人隨只獨(dú)行。
乍暖柳條無氣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過雨來幽徑,無數(shù)新禽有喜聲。
只欠翠紗紅映肉,兩年寒食負(fù)先生。
此詩有兩首,寫海棠,此其二。第一首以海棠起,第二首以海棠收,在此首中。作者轉(zhuǎn)入游賞,故在起聯(lián)即拈出一“行”字,在“行”中觀賞,故寫眼前之景致,繪形、繪聲、繪色,動靜結(jié)合。
《臨江仙·佳人》
宋代:李石
煙柳疏疏人悄悄,畫樓風(fēng)外吹笙。
倚欄聞喚小紅聲。
熏香臨欲睡,玉漏已三更。
坐待不來來又去,一方明月中庭。
粉墻東畔小橋橫。
起來花影下,扇子撲飛螢。
在那個(gè)明月之夜,她懷念情人,吹笙抒怨,三更過后還無法入睡;看到一庭月色,就起來用扇子撲打飛螢,以排遣胸中苦悶。
這首詞通過一組鏡頭,描繪了一位多情的閨中女子因盼郎夜歸,從期待、幻覺、失望、孤獨(dú)到尋求解脫的生動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