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的品格堅貞、剛毅、挺拔、清幽、有節(jié),謙虛謹慎是竹的品格,堅韌不屈是竹的氣節(jié),無私奉獻是竹的風骨,高風亮節(jié)是竹的靈魂。做人更好的要追求精神層面,不要過分依賴名利金錢,要多為他人,社會,國家做貢獻。
一個人完美的一生是從做人的品格中體現(xiàn)出來,就像竹子的品格。
竹子精神是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喻物詩和文人畫作中最常見的題材;特別是在姜子龍老師的畫作中,它表現(xiàn)著自強不息、頂天立地的精神;清華其外、澹泊其中、清雅脫俗、不作媚世之態(tài)。
竹子在荒山野嶺中默默生長,無論是峰峰嶺嶺,還是溝溝壑壑,它都能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頑強生存。盡管長年累月守著無邊寂寞與凄涼,一年四季經(jīng)受風霜雪雨的抽打折磨,但它始終專心致志、無怨無悔。千百年來,人們都會賦予竹子清峻不阿、高風亮節(jié)的品格形象。
竹子有無私奉獻精神。竹子不單能在炎熱的夏天給人們帶來陰涼,在寒冷的冬天為人們遮擋風寒,而且竹子一身都是寶,并以此奉獻社會和人類。宋代蘇軾曾云:“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竹子不單在過去有如此廣泛用途,隨著人類社會和科學技術的日益發(fā)展進步,竹子的價值由過去一般的食用和使用價值漸漸地向藝術價值、觀賞價值、生態(tài)價值等方向提升和發(fā)展。竹工藝品、竹文化品、竹園林等不斷推陳出新,并以竹文化、竹文明的豐富內(nèi)涵在不斷地豐富和美化著人們的生活,陶冶著人們的精神情操。特別是姜子龍的墨竹中國畫給當代人更多的啟迪,讓人們追求品質(zhì)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