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乃至近代女紅都是女孩子們的必修課,一般七、八歲便開始跟著母親學活,到了出嫁的年齡就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了。那時女紅是衡量女子操行的四大標準(德、言、容、工)之一,因而無論是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又有哪個敢怠慢?。?/div>
你看:南北朝的《木蘭詩》中就有記載:“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還有《孔雀東南飛》中也有這方面的描寫:劉蘭芝“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這些舊時佳人,她們?yōu)樯钏?,獨處繡房,懷著美好的愿望,俯首垂眉,一雙玉手飛針走線,撫紅弄翠,直到“鶯啼殘月,繡閣香燈滅”。她們縫繡上去的何止是對親人的愛和家庭的奉獻;更多的是對韶華飛逝和人生苦短的悵惘??!可以說女紅已經(jīng)融入了她們的血液,滲透了她們的每個細胞。從而使繡女們更加靈性,恬然而風雅!
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在信息電子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女紅已經(jīng)消失了它原有的含義,由過去作為女子的看家本領變?yōu)楝F(xiàn)在的一項純消遣的休閑方式,成為現(xiàn)代女子的“才藝”展示。女人們從繁重瑣碎的針線活中解放出來,從封閉單調的家庭生活里解脫出來,和男人一樣瀟瀟灑灑地踏入社會,爭得了應有的一席之地,是時代發(fā)展,社會前進的必然。然而,在慶幸女性翻身解放的同時,也讓我為婦女們失去往日的嫻靜和恬美而惋惜,因為現(xiàn)在如果有人偶爾提起女紅,老一輩則恍若隔世,年輕的女孩則不知所云了。
不錯,現(xiàn)在女人和男人們一樣有自己的工作或事業(yè),在外面風風火火打拼久了,心疲力盡。沒有時間和心情去擺弄這些針頭線腦,再說如今只要有錢什么都可以買到。這就是女紅日漸冷落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以為如果能在工作之余,閑暇或無聊時打打毛衣,繡繡臺布不是很有意思嗎?不但放松了心情,還能調節(jié)生活,同時還可以在描龍畫鳳,刺花繡朵中培養(yǎng)和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和綜合素質呢!這種既可愉悅身心,又可修身養(yǎng)性的活兒,應該得到更多姐妹們的青睞與參與。我甚至愚蠢地認為,女人做女紅時才最有女人味。不是嗎?女紅最能彰顯女兒本色。喜歡女紅的女人必然勤儉、細膩、平和;女紅秀美的女人必然聰慧、靈巧、和嬌柔!
我喜歡女紅,繡花,編織,縫紉都曾感興趣過。盡管學藝不精,遠遠達不到“花隨玉指添春色,鳥逐金針長羽毛”的境界,也沒能練就慧心蘭質。但就是喜歡那種獨處時的寧靜與安詳。在一針一線中陶醉,在一件一雙作品中滿足。如果聽到有人贊賞那就更開心了!可嘆的是,現(xiàn)在年紀大了,眼神也不好使了,女紅自然也就漸漸地淡出了我的生活,雖然有些心不甘但卻也無奈,只能作這篇拙作以懷念這段美好的女紅情結!
最后我還想說,女紅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積淀,自然有它文化和精神的內涵,可以說它是民間藝術的一塊瑰寶。我衷心的希望有更多的女孩子來學習和繼承它,也盼望有更多的有識之士來關心和扶持它,建立一些提供愛好者學習和研究的場所,讓這一日漸衰敗的花朵恢復其往日的風采,并讓我們的國粹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張鳳竹
2007年11月于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