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教育孩子的家長。
兩歲背唐詩,三歲學寫字,四歲就趕緊請家教,勒緊褲腰帶把孩子往各個課外班里送,眼睛只盯著學習成績,好像只有孩子考了第一,他才覺得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
結果呢,孩子成了“分數廢人”,除了學習,一無所能。
北大校長蔡元培老先生,曾在著作《中國人的修養(yǎng)》里說過: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yǎng)。
分數只能作為孩子某一階段的考察因素,只有健全的人格修養(yǎng),才能夠讓他受益終生。
根據蔡元培先生在書里的意旨,范叔提煉出八點,與君共勉。
01
接受現實,讓孩子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
有位媽媽在后臺留言,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悲觀,凡事都往壞的方向想。
“我是壞孩子,都是我搞砸的?!?/span>
“我惹別人生氣了,再也不會有人愿意和我交朋友了?!?/span>
“我害怕,我不行,我不敢,我做不到?!?/span>
她想要拯救孩子的悲觀情緒,但不管怎么講道理,到最后孩子仍舊是把自己繞進悲觀的死胡同,說得口干舌燥,結果啥用沒有。
想要改變現狀,第一步是教會孩子接受現實,坦然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逐漸培養(yǎng)他的平常心。
比如,當孩子考試不利、遇事不順時,先別著急講道理,可以用開玩笑的口吻回顧自己小時候,告訴孩子“你老爸小時候也是這樣......”
和孩子共情,讓他覺得挫折并不是絆倒你的一道坎,而是往上走的一個臺階。
羅蘭曾說,開朗的性格不僅可以使自己經常保持心情的愉悅,還能感染周圍的人,讓他們也覺得人生充滿了和諧與光明。
02
要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寬容
前段時間看到幾條類似的新聞。
47歲的男子常年啃老,85歲老母親每月接濟6000元;
29歲啃老女兒持刀刺傷69歲老父親,只因少給了零花錢;
39歲楊某啃老不成,殘忍殺母,與尸體生活兩個月......
不懂感恩的孩子,永遠不會長大。你給孩子埋下“愛”的種子,最后都結成了“恨”的果實。
想要孩子學會感恩,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讓他直面“感恩現場”。
親手拿過抹布的孩子,才會懂得媽媽的家務有多么繁雜勞累;
看過爸爸工作的狀態(tài),才會明白撐起一個家有多么不容易;
吃過體力勞動的苦,才能明白讀書學習時的甜。
讓孩子直觀地看到你們的付出,才能激發(fā)他們的感恩之心。
03
培養(yǎng)孩子直面失敗的勇氣
在《白說》一書里看到這么個故事。
2012年白巖松去倫敦參與奧運報道,會場里有句標語,叫“影響一代人”。
有記者提問:“體育怎么影響一代人?”
倫敦奧組委的一位代表回答:“體育可以教會孩子如何去贏。”
這句話其實很正常,在中國,很多事情都能教孩子如何去贏,但他的下一句話卻讓白巖松深受感動:
“同時,教會孩子如何體面并且有尊嚴地輸?!?/span>
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呢?
因為現在的孩子太缺乏“失敗力”,一旦挫敗,就很容易一蹶不振。
不如意事有十有八九,我們卻很少教孩子“十有八九”時人的心態(tài)和應對能力,相反,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極其重要。
把過度的褒獎改為積極的引導,把責備的話語換成溫暖的鼓勵;有意識地為孩子創(chuàng)設挫折情境,讓孩子感受挫折,并獲得克服困難后成功的體驗。
有勇氣直面失敗,再戰(zhàn)勝失敗,才能培養(yǎng)出一個自信、勇敢、有膽量的孩子。
04
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每個孩子都是掉入凡間的天使,再沒有什么事情,會比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更重要。
不忍回首那些幼兒園虐童、性侵事件,也無法想象經歷了黑暗的孩子會留下多大的創(chuàng)傷。
在危險四伏的今天,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是父母的首要任務。
英國有個《兒童十大宣言》,簡單、清晰、易行,對中國孩子也同樣受益:
“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背心、褲衩等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摸;
生命第一,財產第二;
小秘密要告訴媽媽;
不喝陌生人的飲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不與陌生人說話;
遇到危險可以打破玻璃,破壞家具;
遇到危險可以自己先跑;
不保守壞人的秘密;
壞人可以騙?!?/span>
其實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說“不”,拒絕一切讓他覺得不適的人和物,從大概率上避免和危險接觸的機會。
自我保全不是一門課,上完就結束了。孩子無知則無畏,越早告訴他們保護自己的辦法,越能讓他們在遇到危險時正確應對,把傷害降到最低。
05
讓孩子敢于夢想
復位影像曾做過一場“dream again”的夢想接力活動。
在孩子眼里,夢想是什么?
“我沒有夢想,因為我不想失敗?!?/span>
“我想當醫(yī)生,因為,大家都說這樣好?!?/span>
“我長大只想當個普通人?!?/span>
“我忘記以后要做什么了?!?/span>
......
夢想被現實影響,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有夢,因為想要達成父母的期待而不敢做自己的夢。
陳美齡曾說,作為家長,千萬不要拒絕孩子問的“為什么”,你的無視和敷衍,等同于折斷他思維的翅膀。
不要限制孩子的想象,不要訓斥他們看起來虛無縹緲的“夢話”,因為有夢想才會有創(chuàng)造。
不甘于平凡,才能有更多成長,敢于夢想,是每個孩子的權力。
比爾蓋茨的父親說過,你永遠無法想象,當孩子最終實現夢想到達成功的彼岸時,你將會多么驕傲和驚喜。
06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溝通技巧
俗話說的好,會說話是一門學問,有分寸是一種修養(yǎng)。懂社交禮儀、善于談吐的孩子,才能在人際交往中游刃有余。
作家葉苓講過女兒的事情。
來家里做客的友人和女兒聊天,對方熱情洋溢的問她暑假出去玩了沒有,女兒答了一句“去了”,就忙著看電視去了。
等客人走了,她告訴女兒:“阿姨其實是想和你聊個天,所以,僅僅回答‘去了’是不夠的??梢缘脑?,再問問阿姨家的弟弟出去玩了沒有,這才是一段好的對話?!?/span>
她說,良好的溝通技巧,不僅是言談的藝術,究其根本,體現的是一個人的社會交往能力,以及對別人的尊重和關心,而這些,都是父母從小就要對孩子進行培養(yǎng)的品質。
所以,請告訴孩子:
急事,慢慢地說;
大事,清楚地說;
小事,幽默地說;
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
沒發(fā)生的事,不要胡說;
做不到的事,別亂說;
傷害人的事,不能說;
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地說;
開心的事,看場合說。
會說話的孩子,才能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07
教會孩子合理使用錢財
有句話說的好,孩子越早接觸和學會使用零花錢,長大后就越容易賺到錢。
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讓他懂得辨認不同幣值之間的區(qū)別。
家庭金融學加收克雷格·伊雷爾森曾說,不管買玩具,還是T恤衫,都應該讓孩子對日常生活用品的價格有個概念。
那么,最好的地方,就是超市。
和孩子一起列一張有計劃、有目標的購物清單,灌輸理性消費的理念;
比較同類物品的不同價格,讓孩子學會辨別商品的品質,把錢花在刀刃上;
讓孩子去結賬,從收據里學習每樣物品的價格和總和,培養(yǎng)省錢意識;
最后,帶著孩子一起做家庭的收支帳單,告訴他金錢的來之不易及合理分配。
事實上,不論是社交還是生存,錢是一切的基礎,而花錢,是一門平衡物質與精神的藝術。
掌控的了金錢的孩子,才能更好掌控自己的人生。
08
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西班牙的學校有一節(jié)專門的繪畫教育課,課程的名字叫《畫我們自己》。
要畫出自己的肖像,首先要讓孩子們鏡子里觀察自己的長相,從臉部開始:眼睛、鼻子、嘴和耳朵,之后到手、穿鞋的腳和光著的腳。
觀察的過程,就是孩子認識自我的過程,更深層次地說,這也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過程。
我們總要求孩子要自信、要勇敢、要去進步,設定各種目標后,卻忘了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他自己。
劉墉曾說,讓孩子認識自己,找到自己,才是最好的成長辦法。
告訴孩子,“我”就是“我”,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告訴孩子大家庭的成員和他小時候的故事,了解自己的成長過程,強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在與孩子互動過程中,讓他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鼓勵他反省和自我評價;
聊天時,支持他盡情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后歸納和總結,幫助他了解自己的情緒。
只有正確認識自己,努力起來才會有跡可循。
作者簡介:小豆嬸兒,本文來源于女兒派(ID: nverpai),關于養(yǎng)育女兒的干貨,這里都有;關于養(yǎng)育女兒的苦甜,這里都懂;愿她們一生純良,一生知禮,一世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