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考情 明考綱 落常規(guī) 梳心理
---------2009年宿州市高考備考經驗交流
一、指導思想
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和質量意識,與時俱進,求真務實,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研究、實施有效教育,緊扣新課程標準,強化教改意識,優(yōu)化教學過程,注重研究方法,提高復習效益,積極備戰(zhàn)2009年高考。
二、知考情
(一)2008年高考文綜思想政治試題主要特點
2008年高考,山東、廣東、海南、寧夏、江蘇五省的高考試卷為“課標卷”,其余等26省市為“大綱卷”。縱觀今年全國高考文綜思想政治試題,其共同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注重基礎知識、突出主干知識的考查。試題立足于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查,主要圍繞主干知識出題,體現了“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的道理,主張用教材主干知識分析社會熱點問題,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引用、變通、整合與創(chuàng)新的掌握和運用程度,重點考查學科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
2、堅持以能力立意為主導,突出對學生能力的考查。試題堅持“以能力測試為主導”的命題方向,試題在根植教材的基礎上,注重對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多項能力的考查。
3、關注現實生活,不回避社會熱點問題。試題“以問題為中心,以人類所面臨和關心的或現實、重大的社會問題為素材”,以反映現實和熱點問題的“新材料、新情境”為載體,注重考查學生關注社會現實的意識和理論聯系實際的素養(yǎng)。現實熱點的選取,既注重了具有全局性、長效性的重大現實問題,又突出了本土化和區(qū)域性的重大現實問題。
4、 體現開放性原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精神。試題的創(chuàng)新性、探究性和開放性有所增強,符合考試說明所體現的精神。
5、凸顯人文性,科學精神與人文思想并重。試題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要求,正確處理知識性和思想性的關系。考查考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學科素養(yǎng),對考生進行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引導。
(二)細化考點分布
2008年高考,山東、廣東、海南、寧夏、江蘇五省的高考試卷為“課標卷”,其余等26省市為“大綱卷”。所考查的考點在第一必修模塊每一單元每一目的分布,探求規(guī)律,便于備考
三、明考綱
一明安徽省2009年高考政治考試大綱中的考點
二明安徽省2009年高考政治考試大綱考核能力與要求
三明-命題改革變化趨勢
1、命題指導思想將體現“目標立意”。由于今年是新課改后第一年高考,命題將切合新課改精神,由以往的能力立意向目標立意過渡。所以在考試說明中明確表達了“目標立意”信息。如“考試體現應有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同時,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反映學科德育功能”的表述,明確指出新課改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2、考試目標和考核要求切合學科特有的時代特征。如調動和運用知識的目標中“能夠調動和運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重大時事和相關信息”的表述,描述和闡釋事物的目標中“綜合闡釋或評價有關理論和現實問題”的表述,今年的試題將會更加關注現實,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熱點,試題在注重基礎性的同時,將會更加準確地把握時代脈搏和與時代特征相一致的地方特色。
3、試題將加強探究性、創(chuàng)新性和開放性。如論證和探究目標中不僅局限于往年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表述,更是增加了“通過論證探究,得出合理結論;表達論證、探究的過程和結果”的表述。試題的立意、情境、設問、答案設置將會更加新穎,這種考試的變化要引起考生高度重視。
四、落常規(guī)
(一)、落總體規(guī)劃
1、第一輪復習(系統(tǒng)復習):基礎能力過關
時間:08年9月-09年2月底
目標:夯實基礎知識,構建知識網絡,熟悉高考考點。
要求:第一輪復習應遵循按章節(jié)或單元從知識要點、重難點、例題講解、練習鞏固、單元檢測、講評的程序進行。本輪復習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時間: 08年10月18 必修1《經濟生活》 、
第一階段:時間: 08年11.月22 必修2《政治生活》
第一階段:時間: 08年12月27 必修3《文化生活》
第一階段:時間: 09年2月28 必修4《哲學與生活》
本輪復習特別應注意:
要以高考考核目標作為教學的標高,借口學生基礎差,而降低教學標高的作法是不可取的。教學的目標意識要強,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什么?怎樣去完成任務?選擇什么資料?補充哪些習題?都要準備充分。
2、第二輪復習(專題復習):綜合能力突破
時間:09年3月初-4月底
目標:重組知識,訓練技能,查漏補缺,完善體系。
要求:第二輪復習不是第二遍復習,它是建立在第一輪復習基礎上的深入、綜合和提高,使由知識到能力轉化的一個重要階段。本輪復習共分二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6周的時間,進行知識專題復習,明確重點知識,及運用重點知識分析說明社會熱點的方法和技能。
第二階段:2周的時間,進行熱點專題復習,幫助學生弄清楚社會熱點的來龍去脈,及可能涉及到的和教材知識點的結合。
本輪復習的教學建議:
(1)教學內容上突出主干知識:主干知識是教學和考試的重點,主干知識包括: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學生活。
(2)教學方法采用以專題講座為主要的復習形式:通過專題講座的復習形式,辨析每個知識板塊的基本要領及其相互關系,對主干知識進行梳理串聯,完善學科知識體系,深化主干知識。
本輪復習特別應注意:
專題講座時要以題帶知識,把專題與考題有機結合起來,對于某一專題要清楚地指出這個專題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命題。專題講座要以問題為中心,著眼于知識的運用,引導學生重新構建知識體系,突出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和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掌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整合知識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第三輪復習(綜合復習):應用能力提高
時間:5月初-5月底
目標:精選試題,強化訓練,規(guī)范答題,心理輔導
要求:本輪復習是考前的沖刺階段,本輪復習要做到(1)立足學科內綜合,堅持天天練(11道客觀題,2大非選擇題)(2)精選試題,規(guī)范答題,提高學生的應試技巧和得分能力。(3)協(xié)助班主任,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二)、細化教學常規(guī)
1、聚焦復習課堂
(1)教學內容關注五點一轉:五點(考點、難點、辨點、誤點、結合點)、一轉(轉換思維方式)
(2)教學的計劃性,嚴謹、規(guī)范、細致,計劃到周,實行知識細目、能力目標細目落實到位
(3)效率與效果:把教師的教落實為學,更關心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變化,關心學生學到了什么,學到了多少;克服以記憶為唯一目的的教學,應更多地關注生成性復習課堂。全面理解、學會運用。
2、學生應達到的可檢測的水準
(1)知識庫的形成、點點過關,對知識點的規(guī)劃表述、準確理解
(2)思維品質的形成:根據模塊特點、材料特點、題型特點形成特定的思維過程和方式
(3)養(yǎng)成四個習慣(閱讀習慣、記筆記的習慣、認真思考的習慣、總結錯題習慣)和一個意識(解題規(guī)范程序的意識----觀點鮮明、扣準材料、語言規(guī)范、條理清晰)
(4)一年練不成書法,但可以寫一筆清楚整潔易認的字
3、老師的功課
(1)教材研究:比高一、高二時要注意廣度與深度、整體性的研究
(2)試題研究:(07、08年高考,山東、廣東、海南、寧夏、江蘇五省的高考試卷為“課標卷”,)題型特點、取材特點、考點取向、與時政的內在聯系、解題思路
(3)考點研究:內涵研究、應用研究(映射與對應)、合適題型、訓練方式方法
(4)學生研究:基礎、學法、思想狀況
(5)重新定位基礎:
基礎:主要是指《思想政治課標》規(guī)定的,要求考生掌握的識記、理解、運用能力。
基礎:有陳述性的基礎和程序性的基礎,復習重點是程序性知識。
如何抓基礎:講好教材,抓落實;用好教材,抓講評;開發(fā)教材,抓探究;重點講清,疑點講明,熱點講活。
4、在教學的專題設計突出實效性和特色性
針對本校學生學情實際,在專題設計上,不茫目單純使用某一種或兩種資料,采用教學案一體化,我們高三備課組是這樣設計的:①知考點,明目標;②知考情,明方向;③構網絡,拓思維;④關注熱點,關注生活;⑤練習檢測,落實雙基;⑥學情思語
5、針對學生練習答卷,設計了政治學科滿分答卷分析
政治學科滿分答卷分析
學生 測試性質 本次得分
誤項
原 因
測試內容:
目標分
知 識 點
題 型
審題性失誤
粗心大意
理不清題干(材料)信息
找不出題干中的干擾項
知識性失誤
知識不清、模糊、判斷失誤
知識點不牢,挖掘不透難以拓展觀點
死計教材,突破力弱
信息把握不準,性質不明
思維性失誤
簡單機械類比、思維轉換不靈
缺乏逆向思維,方法片面
思考大意、表述疏漏
學科內交叉滲透、綜合力弱
心理性失誤
一味求快、盲目沖動
經驗答題、似是而非
思考粗心、自已為是
五、梳心理
一是克服高原現象,所謂高原現象,指的是考生在考前發(fā)現自己的成績或學習效率不如以前,原地踏步甚至有后退跡象,因此產生焦慮。
二是克服“飛碟效應”:所謂“飛碟效應”指的是考生朝著既定目標前進,但復習的效果出現了偏差,結果是“適得其反”。
三是克服“倒U形現象”。所謂“倒U型現象”反映考生自我期望值過高,沒有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合理定位,造成心理壓力過大,臨近高考發(fā)現自己離目標越來越遠,導致失落或沮喪,提不起學習興趣。
四是克服考前失眠煩躁看不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