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燈下的舊書攤
作者:方長榮
宣城是皖南山區(qū)的一座古城,山清水秀古跡遍布。我曾在小城打過一年工,那是2015年的初春,也是我人生最落魄的辰光,背井離鄉(xiāng)來到這座并不陌生的小城,無親無友孤苦伶仃。為圖便宜,跑了數(shù)家中介,費時幾天才租到二間半地下室的屋子,不過,位于鬧市中心的位置令我十分滿意,離小城最熱鬧的府前廣場僅一百多米。
每當(dāng)華燈初上,偌大的廣場便是一派繁華,幾個夜舞群在各自的地盤上忘情搖擺,不同的音樂不同的舞姿,卻是整齊劃一靚眼無比,不知引來多少閑者駐腳。廣場東面就是宣城的市標(biāo)景點,有江南四大名樓之稱的“謝眺樓”,在五彩燈光印襯下,猶如置身于仙境夢幻之中。樓前有個不大的平臺,曰:百姓大舞臺。每晚這里都聚人氣不少,原汁原味的“皖南花鼓戲”都有票友頃情演出,他們舞裝齊全、鑼鼓家伙一樣不少,其水準(zhǔn)絕不亞于專業(yè)劇團,而欣賞的老頭老太們都是自帶小板凳全神貫注。
而最吸引我的卻是位于僻靜處路燈下的一個舊書攤,攤主跟我年紀差不多,坐在路燈下自顧看書,并不在乎生意的好壞。地上擺有數(shù)百本各種書籍,舊的很有些年頭,攤旁放有數(shù)個自制的小馬叉,為選書人提供的方便。路過之人頗多,而立足者甚少,我是個好書者,見有蹭可圖便天天捧場做了免費書客。盡管連著數(shù)天沒買過一本書,倒也成了眼熟客,攤主并沒嫌棄,可能是想圖個人氣,明知是個蹭客,還是挺熱情地指著小馬叉說:“坐著看,買不買都沒關(guān)系?!?/span>
言下之意再明白不過,為證明自己非是蹭客而是購書者,則是未見心儀之書,便不再觀書開始找書。見我一直在翻看一本78年版的《宣城古跡》,攤主立馬來了話趣:“這位朋友一看就是個文化人,而且定是外地人。”聞言不免有些驚詫,數(shù)天觀書一直不曾言語,咋看出我是外地人?便信口問道:“憑什么?”
“家門口的古跡哪個去在乎,唯有外地人才有這個雅興。有文化的人都喜歡刨根問底,當(dāng)下我們這旅游紅火的很,這本書更是將宣城所有的名勝古跡一網(wǎng)打盡,可謂是一書在手旅游不愁。如今都流行跟著書本行走,有了這本書包你爽個夠!”
沒想到平時沒有只言片語的攤主,還挺會見縫插針,一番常話卻夾有吹捧之意,讓人罷手不得。見我已有買心又道:“朋友,這本書可是孤本??!如果早拿出來早就沒了。”好像這本書專門為我而備似的,被他說的不想買都不行。便問多少錢,開口竟要二十元,要知道原書價不過才一塊五,難道舊書還能比新書貴?簡直是黑攤。見我興趣大減趕忙再道:“想買就給十五吧!也就一包香煙錢。”還沒等我言語就將書放進了塑料袋并遞我手上,雖感覺有強賣之意,但看在蹭書數(shù)日的份上懶得計較。
當(dāng)我再來書攤時,攤主異常熱情,老遠就打招呼:“老主顧來了,坐著慢慢看,曉得你要來,今兒特地找了些本土作品帶過來給你的?!闭f著從攤旁蛇皮口袋里掏出數(shù)本書籍,還真是我喜歡的民俗類,拿了這本放不下那本,這回攤主倒是特別大方:“五本就給四十吧,誰叫我們有緣分呢!”就這樣我們熟悉了。攤主姓張叫張健,便成了我在小城的第一個朋友,除非刮風(fēng)或下雨,否則,每晚我都會出現(xiàn)在他的舊書攤。在路燈下看書竟成一種嗜好,在舊書攤淘書更是樂趣悠悠,直到今天依然愛逛舊書攤。
張健擺舊書攤純屬意外,他原來開著一家廢品收購店,幾乎每天都能收到舊書舊報,當(dāng)成廢品處理一直覺得怪可惜,便將這些舊書清理出來,夜里閑來無事就在路燈下擺個舊書攤,為愛書人提供個便利,自己還能摸幾個小錢。讓他想不到的是喜歡舊書的大有人在,生意甚是不錯,甚至超過收廢品的收入,歪打正著的商機值得一搏,于是,就專門做起了舊書生意。為了豐富書源,他騎上三輪車跑機關(guān)走單位,甚至沿街叫賣,用比廢品貴幾倍的價格專門收購舊書。還跑到周邊城鎮(zhèn)的廢品收購店以高價回購舊書,回來后再分門別類進行整理和修補。
他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做出了路子,不用再那么辛苦,和附近的廢品收購店簽了合作協(xié)議,他們都會將收購的舊書整理好,再通知他去拿。除此之外他還制作了名片,送到相關(guān)單位,待有舊書處理時一個電話就搞定,不用再沿街叫賣了。真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一個廢品竟被他做成了產(chǎn)業(yè),都說產(chǎn)業(yè)和生存是人類最大的問題,而張健的生存之道原來就是這么簡單。
張健告訴我舊書生意的利潤還是比較高的,他算了一本帳:通常舊書收購價格每斤不超過二塊,也就是每本書的價格大都在二毛左右,除了破損和無用之書外,就是來去開支,怎么算都不會突破八毛一本。而賣出去按種類最便宜的也要三塊,通常都在八元左右,雖然辛苦點,收入絕對能保證。他說在路燈下擺攤好處多多,不但能掙錢還養(yǎng)成了愛看書的習(xí)慣,他豈知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執(zhí)著”。
張健如今的舊書生意越做越大,在廣場新華書店旁租了兩間門面,開了家頗有知名度的舊書淘寶店,但晚上依然初衷不改,在路燈下擺著舊書攤,而且是樂此不疲。世上有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但把舊書當(dāng)成產(chǎn)業(yè)來做實在是聞所未聞,后來,我離開了宣城,但同張健的舊書情誼還是依然,他每年都會寄來不少民俗書籍,且都是免費贈送,實感過意不去。也就刻意尋找余書反饋于他,他嘻笑道:“這不成了換書?少了情誼。”
對于張健的饋贈一直記于心上,我描寫宣城的作品大都得益于這些舊書,一晃五年已過,聞之張君的舊書生意依然紅火,真替老朋友高興?,F(xiàn)在政府大力提昌地攤經(jīng)濟和地攤文化,我想張君的舊書攤定會迎來新的契機,愿路燈下的舊書攤生機盎然不是記憶。
作者簡介: 方長榮,南京溧水人,業(yè)余寫作,現(xiàn)為江蘇散文學(xué)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xué)會會員,自2017年開始發(fā)表作品,至今已在報紙、雜志及網(wǎng)絡(luò)微刊上發(fā)表作品二百余篇。
責(zé)任編輯:南冰 一根筋
編 輯:曉夢 鏡中人 寧靜 云飛
執(zhí)行編輯: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