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磕到頭容易腦震蕩,如果寶寶出現(xiàn)這10種情況,家長千萬注意!
父母世界
對于小寶寶來說,從床上掉到地上或者因為跌倒而撞到頭是很常見的事情。多數(shù)情況,撞到頭后寶寶只是短暫的哭鬧,頂多頭上多個大包,但是不會影響之后的活動、玩耍等正常生活。但是也有些寶寶被撞到頭后發(fā)生了比較嚴重的傷害—腦震蕩。
腦震蕩這個詞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其實就是頭部在遭受到外力打擊以后,立刻發(fā)生的短暫的腦功能障礙。腦震蕩屬于腦損傷里最輕的一種,但是它的表現(xiàn)仍然很明顯,寶寶在受傷后的幾天里看起來非常疲備,還會出現(xiàn)反復的頭疼。更嚴重的寶寶,還會出現(xiàn)睡眠障礙和行為問題,所以我們必須小心對待。
如果寶寶撞到頭部并且受傷,媽媽首先要做的是盡量保持冷靜,之后認真檢查寶寶的傷口。你需要特別留心傷口的細微部分,因為你需要告訴醫(yī)生這些信息。如果寶寶出血嚴重,則需要立刻用紗布或干凈的衣物按壓傷口、盡快止血。帶寶寶去醫(yī)院檢查時,你需要告訴醫(yī)生寶寶是從哪里摔倒的,摔了多遠,意外是怎么發(fā)生的,以及其他重要的細節(jié),這些細節(jié)將有助于醫(yī)生采取正確的治療方式。如果寶寶是在晚上摔傷的,為了保險起見,當天夜里寶寶睡覺時需要叫醒他幾次,確認他的意識清醒。如果寶寶有輕微腦震蕩的情況,會在晚上一直昏睡,一旦你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就會延誤搶救時間。
無論寶寶頭上是否有傷口,在接下來的幾周里,媽媽都要特別留心觀察以下的情況,簡單判斷寶寶是否有腦震蕩的危險。
頭部受傷最常見的3種情況
[頭上撞出大包或皮膚表面青腫] 這種情況最常見。
寶寶可能會大哭,或是訴說頭疼。你會發(fā)現(xiàn),皮膚表面有明顯的瘀傷,頭部有水腫,或者頭上某個部位腫起大包。寶寶頭被撞到,腫起大包時,可以用冰袋敷在瘀傷的部位,大約20分鐘,就能減輕腫脹,緩解寶寶的疼痛。然后保留24~48小時的觀察期,如果寶寶受傷后立即大哭,說明意識很清醒,一兩天后沒有其他異常反應,說明只是輕微的小傷,就不用擔心,頭上的腫塊會慢慢消失。如果寶寶在受傷后幾個小時內(nèi)出現(xiàn)一兩次嘔吐,但意識很清醒,也不用過于擔心,通常8小時內(nèi)寶寶會恢復正常。如果寶寶意識模糊、貪睡,而且不容易醒,頭很痛或有嚴重的嘔吐,就要馬上到醫(yī)院檢查。另外,對于1歲以內(nèi)的寶寶,即使他沒有異常表現(xiàn),受傷后也應該馬上到醫(yī)院檢查。
[頭皮擦破] 頭皮有擦破的痕跡,甚至流血時,父母的緊張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你首先做的應該就是鎮(zhèn)靜,立刻用消毒紗布(如果情況緊急,也可以用干凈的衣服),輕輕壓住傷口,直到流血停止。在傷口上涂一些止血、消炎的外用藥膏,再用創(chuàng)口貼或繃帶包扎傷口。寶寶頭部的皮膚有很多表層血管,所以頭皮擦破時容易出血。不用緊張,做好及時止血就可以。但是,如果寶寶的年齡在1歲以下,或者出血不止,傷口上有臟東西時,止血后應該帶他到醫(yī)院檢查。
[頭骨損傷] 這種情況最為嚴重,父母也不太容易判斷,典型的表現(xiàn)是,除了有腦震蕩的癥狀,頭部受傷的地方有明顯的水腫,寶寶的鼻子、耳朵或者嘴也有出血現(xiàn)象。此時,你應該立刻打電話給急救中心。如果寶寶的頸部或背部也受傷,試著將寶寶的頭穩(wěn)定住,別讓他亂動,直到救援人員到來。有傷口流血時,用消毒紗布或干凈的衣服,輕輕敷在傷口上止血。但是不要用手壓寶寶的頭,也不要試圖移開挨著寶寶頭的任何物體。
腦震蕩觀察記錄
如果寶寶出現(xiàn)了以下任何一種癥狀,就表明撞傷可能造成腦震蕩,需要立刻去醫(yī)院。如果寶寶已經(jīng)出現(xiàn)失去意識的情況,那媽媽不必猶豫,立刻撥打“120”急救電話,讓急救人員盡快趕到現(xiàn)場急救,同時詢問急救人員是否可以在家里對寶寶采取一些急救措施,為寶寶爭取時間。
1歲以下的寶寶:
寶寶的囟門(頭骨上的正面和背面上柔軟的一小塊)是否凸起了?寶寶的頭骨是否出現(xiàn)了凹陷?寶寶是否出現(xiàn)了嘔吐的情況?寶寶是否總是想睡覺,一旦睡著了又很不容易叫醒?寶寶是否出現(xiàn)喂養(yǎng)困難的情況,比如不想吃東西,不想喝水?寶寶是否哭得非常傷心,哭聲很尖好像非常痛苦的樣子?
1歲以上的寶寶:
寶寶的頭骨是否出現(xiàn)了凹陷?寶寶是否有嘔吐的情況或者總是有很惡心想要嘔吐的感覺?寶寶的視力是否出現(xiàn)模糊或者重影?寶寶有沒有對光或者噪聲表現(xiàn)出特別的敏感?寶寶的頭會很痛或者很暈嗎?寶寶好像失去了平衡,動作變得非常緩慢或者走路看起來東倒西歪的樣子。寶寶的瞳孔似乎比以前要大?寶寶的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減退。寶寶的味覺或嗅覺不再靈敏,好像出現(xiàn)了問題。寶寶的耳朵里有“嗡嗡”的聲音,甚至鼻孔、嘴巴、耳朵里有分泌物流出。寶寶開始失去意識。
腦震蕩寶寶的護理
如果寶寶被診斷為腦震蕩,那媽媽應該幫寶寶避免一些需要用腦的活動和激烈的運動,比如跑、跳、翻滾等活動。最新的研究表明,有超過70%的兒童在受傷6個月后仍然會有腦震蕩后遺癥表現(xiàn)出來,所以即使寶寶已經(jīng)休息了好幾天,而且身體看起來也恢復了很多,但是媽媽仍然需要帶著他去醫(yī)院復查。同時還要預防寶寶第二次受到傷害,有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寶寶在第一次傷口還沒有愈合的時候又撞到了頭部,那這次傷害對寶寶造成的影響可能會更加持久。極少數(shù)情況下,第二次傷害還可能會危及生命。
我們不可能每時每刻都把好動的寶寶摟在懷里,那么該如何防止寶寶發(fā)生撞傷呢?其實只要把必要的預防措施做好,就能夠大大減少寶寶受傷的幾率。
有數(shù)據(jù)顯示,43%的寶寶撞到頭部的原因是從床上或沙發(fā)上跌落時撞傷頭部的。這種情況大多發(fā)生在孩子3~5個月大時,大概和開始學習翻身有關(guān)。此時,媽媽最好不要單獨將孩子留在床上、沙發(fā)上或尿布臺上,最好貼身看護。
30%的孩子,是由于走路或扶站不穩(wěn),摔倒導致頭部受傷的。這種情況大多發(fā)生在學站和學走的階段。學步帶或柔軟的墊子,都是幫助你保護寶寶的秘密武器。
還有13%的撞頭事件絕對怨不著孩子,是由于大人在抱著孩子時不小心撞到門框、柜子等物品導致的。建議父母在室內(nèi)最好不要將孩子抱得太高,最好用嬰兒背巾或媽媽抱把寶寶抱在低于成人身高的位置。至于舉高高或騎在爸爸肩頭上這樣的親子活動,還是在室外進行比較安全。0~1歲小寶寶最容易發(fā)生撞頭事件的地點:浴室、臥室、游戲間是最容易發(fā)生撞頭事件的地點。媽媽最好在這些高危地點的環(huán)境保護上多下些功夫,盡可能保證孩子即使撞到頭也不會受傷。
細心看護,預防最重要
1 在家里要做好基本的防護,尖尖的桌角是最容易磕傷頭部的地方,所以最好裝上安全防護角。
2 如果寶寶和父母睡同一張床,媽媽可以在床前鋪一層安全地墊,防止寶寶睡覺時突然跌落引發(fā)傷害。
3 如果家里的房子是復式結(jié)構(gòu),媽媽要時刻注意,把安全圍欄擋在開放的樓梯口處,這點對于剛會爬或者剛會走路的寶寶尤為重要。
4 某些游戲中要堅持讓寶寶戴頭盔,比如騎自行車、滑板車、玩雪上滑行游戲等。
5 在浴缸里安裝防滑墊,在窗戶上安裝防護欄。防滑墊要定期檢查是否有破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