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一晚的睡眠,身體代謝了不少水分,這時喝一杯水,能補充機體代謝所失去的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液循環(huán),防止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還能讓大腦迅速恢復(fù)清醒狀態(tài)。
喝水誰不會?但沒喝對的大有人在。晨起第一杯水要是喝不對,不但不養(yǎng)生,反而傷遍全身!
晨起第1杯水這樣喝,傷腎毀心還致癌
1. 喝太猛、喝太多
晨起喝水太猛、喝太多水,會迅速稀釋血液、加重心臟負擔(dān)。
尤其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晨起本來就是心肌梗死、中風(fēng)的高發(fā)時間,此時猛灌水,很容易導(dǎo)致心臟“罷工”。
而且,晨起喝水過多會沖淡胃酸,不利于消化;還容易引起體內(nèi)的電解質(zhì)紊亂、增加腎臟的負擔(dān)。
建議:
晨起不宜喝太多水。一般空腹時飲水不超過150毫升,大約小半杯的量,喝水時應(yīng)小口慢飲。
2. 水太冷或太熱
有的人覺得,晨起喝一杯冷水可以提神醒腦;也有的人早晨急匆匆的,沒時間等水燒開再放涼,所以隨便喝杯冷水了事。
但是,小編勸你最好別這樣做!
低溫會刺激腸胃,引起胃黏膜血管急劇收縮,容易造成腸胃不適,甚至腹瀉。尤其是腸胃本來就不好的人,簡直是自己找罪受!
而對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晨起喝太涼的水,還可能誘發(fā)急癥。
太冷不行,太熱更不行。常喝太熱的水,特傷食管,嚴重可能致癌!
這真不是嚇唬你。食管表面的黏膜嬌嫩而脆弱,超過65℃便能燙傷它;如果頻繁燙傷,就會導(dǎo)致不正常的“異變性”細胞越來越多,最終發(fā)生癌變。
天熱時,水溫可與室溫相近;天冷時水溫可稍高點,但不宜超過40℃,喝前先用嘴唇抿一抿,感覺不燙口再喝。
3. 水沒選對
晨起第一杯水喝什么好,很多人都沒選對。
淡鹽水:最不推薦
晨起人體本身就缺水、鹽分多,這時喝鹽水,傷心臟、傷血管;而且,很多人本身每天攝入鹽分就多,晨起喝淡鹽水,更易超標。
蜂蜜水:適合便秘的人
蜂蜜水對便秘的人來說是不錯的選擇,但記得要用溫水沖泡,不要用開水,以免破壞營養(yǎng)。
比起蜂蜜水和淡鹽水,白開水沒有糖、鹽等負擔(dān),所以對于大對數(shù)人來說,選擇白開水最好。
所以總結(jié)起來,晨起喝水要注意這兩點:
①最好選擇不冷不熱的溫開水;
晨起不刷牙就喝水,等于喝細菌?
說到晨起喝水,之前有讀者留言問小編:聽說晨起不刷牙就喝水,等于喝細菌,是真的嗎?
其實沒那么夸張。
在口腔里,細菌聚集的大本營是牙垢,即牙菌斑。
牙菌斑幾乎只能靠物理作用(刷牙和摩擦)來清除。你想想,喝水能帶來多大的摩擦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不用擔(dān)心大量細菌被喝進體內(nèi)。
即便一部分細菌被隨水喝下,也還有腸胃這道保險,它們最終會被胃酸殺滅。
不過,如果本身有口腔問題,建議還是先刷牙再喝水,并且吃完早餐要及時漱口。
說完晨起喝水那些事兒,再來說說其他關(guān)于喝水的問題吧~
喝水最易犯的3個錯,太多人中招
1. 渴了才喝水
《中國水與生命質(zhì)量認知調(diào)查報告》顯示,我國有95.3%的人不會喝水。其中,65.9%的人渴了才會喝水。
排尿、出汗、呼吸……人幾乎隨時隨地都在散發(fā)水分。當(dāng)你覺得口渴時,說明身體已經(jīng)處于缺水狀態(tài)了。
所以,即使不覺得口渴,也應(yīng)不時補充水分,不能等到渴了才想起來。
建議:從起床到睡前,每2小時至少要喝一次水。
2. 以為喝水越多越好
凡事過猶不及,喝水也不是越多就越好,否則可能喝出“水中毒”(包括低血鈉癥在內(nèi)的一系列癥狀)。
心臟病患者;
腎臟功能不佳者;
65歲以上老人;
支氣管炎、細菌性肺炎等病毒性感染較為嚴重的感冒病患。
另外,未滿6個月嬰兒,腎臟功能發(fā)育未完全,在母乳充足的情況下,不需要額外補水。
3. 執(zhí)著于8杯水
我們常說一天要喝8杯水,其實指的是1500~1700毫升,這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成年人一天的飲水量。
但是,每個人的杯子大小不一,具體要喝多少杯,還是得按照實際狀況估計一下。
而且,每人每天應(yīng)喝多少水,也與年齡、季節(jié)、出汗量、健康狀況等因素有關(guān),不能用“8杯水”一概而論。
那要喝多少水才合適呢?教你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看尿液顏色。
如果尿液顏色清澈透明,呈淡黃色,說明你喝的水夠了;若尿液顏色深、氣味重,那就得再喝點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