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一年當中最熱鬧的一段時間可以說是在每年高考成績出來之后,全國各個省份都津津樂道的話題便是每個省的高考狀元花落誰家,可以說高考狀元在當今社會也是一份無上的榮耀。
其實不僅是在當今社會,在古代,學子十年寒窗苦讀,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夠高中狀元,高中了狀元就代表著接下來的人生能夠飛黃騰達,前程似錦,誰不想高中狀元呢?
但是在歷史上卻有這樣一位狀元,狀元的位置還沒做滿一個月便慘遭車裂,考上了狀元卻落得人頭落地的下場。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一聊明朝歷史上最慘的狀元,這個狀元就是陳安阝(fǔ),不知道你對這位狀元熟不熟悉?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后世對他的評價更是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依靠著自己的實力打下了大明的江山,有人卻說他是一位嗜殺成性的君王。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后世為什么會給予朱元璋這樣的評價!
明洪武三十年,明朝迎來了三年一度的科舉會試,為了選拔新鮮的血液,歷朝歷代的科舉考官一般都是由皇帝來親自點將,明朝也不例外,朱元璋經(jīng)過反復權(quán)衡以后,終于決定派遣85歲高齡的翰林學士劉三吾為主考。
說到劉三吾,在這里就不得不重點介紹一下他了。他可是個人品才學俱佳的大人物了!
?
劉三吾
劉三吾,自號坦坦翁。仕元為廣西靜江路副提舉。入明后,于洪武十八年以薦授左贊善,累遷翰林學士。三十年主考會試,以會試多中南人,坐罪戍邊。建文初召還。不久即卒。
劉三吾在當時可是大儒??ㄈ迫∈糠?,為御制《大誥》、《洪范注》作序,可以說是一位人品才學俱佳的考官。
在經(jīng)過了9天3場4科的考試以后,劉三吾等一行考官也馬上投入到了閱卷當中,經(jīng)過了嚴格的閱卷程序后,取錄宋琮等51名學子,在經(jīng)過廷試后,以陳安阝為第一名﹑尹昌隆為第二名,劉仕諤為第三名,是為春榜。
然而在發(fā)榜后沒多久,就有北方的學子發(fā)現(xiàn)春榜上所錄取之人都是南方人,所以又被人戲稱為南榜。
這個消息在北方學子中很快傳開,北方居然沒有一個人被錄取,北方學子心中十分不滿,沒過幾天,落榜的北方學子就聯(lián)合起來,到明朝禮部鳴冤告狀,認為考官劉三吾等一行人肯定和南方學子暗中勾結(jié),收受賄賂,在閱卷上明顯偏向南方學子。甚至有一些北方學子不斷喊冤,攔住官員轎子上訪告狀。
沒多久這事情就鬧得滿城風雨,也傳到了朱元璋的耳中,朱元璋當然不允許此類事件的發(fā)生。然后大怒,要求徹查此事,于是下令讓侍讀張信﹑侍講戴彝﹑右贊善王俊華等人成立了一個12人的“調(diào)查小組”,徹查此事。
張信等人知道此事事關(guān)重大,不敢馬虎,經(jīng)仔細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所有錄取的南方51位學子都是真才實學,并無任何貓膩。
本想事情就這樣結(jié)束了,不料這個結(jié)論又在民間引發(fā)了爭議,北方學子無法接受調(diào)查結(jié)果,并不認可此次調(diào)查,另外在民間又有謠言傳出,認為張信等人被原來的考官劉三吾等人收買了。
民間的消息自然而然的又傳到了朱元璋的耳中,在當年的五月份,朱元璋突然下詔,認定科舉的主考劉三吾和副主考白蹈信等人為“藍玉余黨”,認定劉三吾為“反賊”,涉案官員一律受到了嚴懲。
慶幸的是,主考官劉三吾因年老體衰免除死罪,被發(fā)配至西北,副考官白蹈信車裂處死,另外調(diào)查小組的張信也被凌遲處死。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狀元陳安阝也被革除功名,車裂處死。
影視劇照
那么這個事件的最后結(jié)果是什么呢?
在當年六月,朱元璋親自策問,欽點韓克忠為狀元﹑王恕為榜眼,焦勝為探花,是為夏榜。因所錄61人全是北方人,又被稱為北榜。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南北榜案。
看完這個史實,小編最同情的還是陳安阝,十年寒窗苦讀,靠自己的一番努力考上了狀元,卻慘遭車裂,不僅榮華富貴和一生的抱負沒有實現(xiàn),連自己的性命都搭進去了,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無辜的狀元了??梢?,在封建社會,公平正義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
好在我們現(xiàn)在生活在一個公平法治的時代,只要通過真才實學,都能成為想要成為的自己,擁有想擁有的人生。